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从厂办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征文)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从厂办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国友
在学院档案室有几张老照片,是黑白的,显得比较陈旧,照片中一排低矮的平房掩影在树丛中,一群人围成半圈在看某人在投篮球;另一张是在树丛中的一片草地的沙坑上,有人在做跳远动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这是学校在开运动会,这是七十年代的柳钢职工学校的老影像。
柳钢职工大学创办于1972年,伴随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校发展越来越大,愈加焕发出青春活力,特别是1998年与几所学校合并改制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学校发展上了个新的台阶,进入到新时代。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看到这几个可喜的变化。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
柳钢职工大学是由企业创办的。1972年3月,柳钢党委根据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和柳钢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创办工人大学。1972年5月17日,柳钢以[72]革字第65号文件下达了“关于成立柳钢工人大学筹备组的决定”,并先后从厂属各单位(车间)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十多人进行筹备工作,于七月份举行招生考试。招生对象是柳钢在职职工。当时经单位推荐,本人自愿报名,应考者近五百名。通过择优录取,首届学员81名,于1972年入学,9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
建校初期,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难,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师资。但全校师生以校为家,同心同德,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承认。1981 年 4 月 22 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函 【1981】 28 号),并于 1982 年 6 月 16 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备案文号:教工农字 【82】 019),命名为“柳州钢铁厂职工大学”,从而成为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职工高等专业学校。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在校学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从间隔几年招生一次,发展到每年连续招生。到1992年7月底,大专学历教育已毕业12届近1100人。
1998年,柳钢职大与几学校合并改制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了,校园面积由几十亩发展到一千多亩,招生由面向全区到面向全国,2017年普高招生数4316人,成高招生数781 人,近至柳江县,远到新疆,都有学生来读,在校学生近12000 人。
二、专业设置与时俱进,从厂内培训到海外办班
柳钢职工大学是根据中央的“721”精神开办的,这类大学是给自己单位培养人才,学生从工人中选拔,生产中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学习内容都是生产中急迫要求解决的东西,主导思想为“学以致用”。大学创办初衷是为本厂培养技术人才。学校隶属于柳州钢铁厂领导,主要承担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任务。1972—1974 年设置有炼钢、炼铁、轧钢三个专业;1975 年暂停原办专业,新开冶金机械和板带专门化两个专业;1979 年新增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又增设了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试行学分制。1988 年,根据柳钢生产的需要,再增设钢铁冶金和轧钢 2 个专业。1990 年,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满足中小企业对机电合一专门人才需求,学校经自治区教委批准,新设机电合一的机电工程专业,并分全日制三年和业余四年进行招生,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政工队伍后继乏人等问题,新增设企业政治工作专业。
柳钢职工大学,自80年代以来,为提高柳钢职工的素质,更好地完成岗位培训等任务,陆续开办非大专学历教育的各种岗位培训班、进修班。根据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需要,举办了多期微机应用学习班,数十期职工短训技术(岗位)培训班职工文化补习和成人高等教育补习班等。
柳钢厂长褚朝元在学校成立二十周年的校庆上说,“二十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大专学历教育从办学初期的3个发展到现有的7个,在校生人数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学校从柳钢生产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提高了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批批职大毕业生走出校门成为分厂工作生产技术骨干,一些人还担任了领导工作,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二十年又过去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数已大大增加。根据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一批新专业,专业数也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2018年计划招生的专业达52个。
学校除办有全日制大专班外,还走出去,主动融入到地方产业链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新产品设计及研发,搭建起一个柳州市企业服务平台,先后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广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举办了各种培训班,为广西柳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柳工售后服务班”。 今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柳职院携手柳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共建的卡坦尼学院将于10月在当地招生,学院的办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从师傅带徒弟到“现代学徒制”,走国际化办学道路
过去的七二一厂办学校,上课的基本上是本厂的技术人员或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主要是解决工厂工人业务技术问题,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场所就是本厂,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学院引进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物流管理专业的英国现代学徒制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传统学徒制的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从一厂办学校的发展壮大,我们看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从厂办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征文)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从厂办学校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国友
在学院档案室有几张老照片,是黑白的,显得比较陈旧,照片中一排低矮的平房掩影在树丛中,一群人围成半圈在看某人在投篮球;另一张是在树丛中的一片草地的沙坑上,有人在做跳远动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这是学校在开运动会,这是七十年代的柳钢职工学校的老影像。
柳钢职工大学创办于1972年,伴随改革开放一路走来,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春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学校发展越来越大,愈加焕发出青春活力,特别是1998年与几所学校合并改制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学校发展上了个新的台阶,进入到新时代。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看到这几个可喜的变化。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长。
柳钢职工大学是由企业创办的。1972年3月,柳钢党委根据毛主席的“七二一”指示和柳钢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创办工人大学。1972年5月17日,柳钢以[72]革字第65号文件下达了“关于成立柳钢工人大学筹备组的决定”,并先后从厂属各单位(车间)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十多人进行筹备工作,于七月份举行招生考试。招生对象是柳钢在职职工。当时经单位推荐,本人自愿报名,应考者近五百名。通过择优录取,首届学员81名,于1972年入学,9月5日举行开学典礼。
建校初期,学校办学条件十分艰难,一缺资金,二缺设备,三缺师资。但全校师生以校为家,同心同德,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的承认。1981 年 4 月 22 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函 【1981】 28 号),并于 1982 年 6 月 16 日经国家教育部正式备案(备案文号:教工农字 【82】 019),命名为“柳州钢铁厂职工大学”,从而成为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职工高等专业学校。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在校学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从间隔几年招生一次,发展到每年连续招生。到1992年7月底,大专学历教育已毕业12届近1100人。
1998年,柳钢职大与几学校合并改制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规模不可同日而语了,校园面积由几十亩发展到一千多亩,招生由面向全区到面向全国,2017年普高招生数4316人,成高招生数781 人,近至柳江县,远到新疆,都有学生来读,在校学生近12000 人。
二、专业设置与时俱进,从厂内培训到海外办班
柳钢职工大学是根据中央的“721”精神开办的,这类大学是给自己单位培养人才,学生从工人中选拔,生产中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学习内容都是生产中急迫要求解决的东西,主导思想为“学以致用”。大学创办初衷是为本厂培养技术人才。学校隶属于柳州钢铁厂领导,主要承担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任务。1972—1974 年设置有炼钢、炼铁、轧钢三个专业;1975 年暂停原办专业,新开冶金机械和板带专门化两个专业;1979 年新增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自 1985 年起,招生扩大到全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又增设了机械制造、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试行学分制。1988 年,根据柳钢生产的需要,再增设钢铁冶金和轧钢 2 个专业。1990 年,根据改革开放新形势,满足中小企业对机电合一专门人才需求,学校经自治区教委批准,新设机电合一的机电工程专业,并分全日制三年和业余四年进行招生,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和政工队伍后继乏人等问题,新增设企业政治工作专业。
柳钢职工大学,自80年代以来,为提高柳钢职工的素质,更好地完成岗位培训等任务,陆续开办非大专学历教育的各种岗位培训班、进修班。根据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需要,举办了多期微机应用学习班,数十期职工短训技术(岗位)培训班职工文化补习和成人高等教育补习班等。
柳钢厂长褚朝元在学校成立二十周年的校庆上说,“二十年来,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大专学历教育从办学初期的3个发展到现有的7个,在校生人数由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学校从柳钢生产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提高了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批批职大毕业生走出校门成为分厂工作生产技术骨干,一些人还担任了领导工作,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二十年又过去了,学校的专业设置数已大大增加。根据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一批新专业,专业数也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2018年计划招生的专业达52个。
学校除办有全日制大专班外,还走出去,主动融入到地方产业链中,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新产品设计及研发,搭建起一个柳州市企业服务平台,先后为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广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举办了各种培训班,为广西柳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了“柳工售后服务班”。 今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柳职院携手柳工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共建的卡坦尼学院将于10月在当地招生,学院的办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从师傅带徒弟到“现代学徒制”,走国际化办学道路
过去的七二一厂办学校,上课的基本上是本厂的技术人员或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主要是解决工厂工人业务技术问题,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场所就是本厂,可以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有点类似。经过多年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变化,学院引进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物流管理专业的英国现代学徒制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是传统学徒制的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从一厂办学校的发展壮大,我们看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