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鱼峰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
为全面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坚持把精准扶贫档案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柳州市级关于做好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档案管理工作机制,采取四个“加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下发后,鱼峰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工作。作为主抓部门的区扶贫办、区档案馆,积极主动与农水局、教育局、民政局、乡镇等重要部门衔接联系,了解掌握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并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专题讨论,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组织上有保证、分工上有专责,运作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该区每年投入约30万元资金,招聘辖区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熟悉电脑、责任心强的编外人员作为扶贫信息员(档案员),分配到乡镇、村负责收集、核实、更新台账材料,以确保全区扶贫信息员(档案员)队伍规范、专业、稳定。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员培训,确保工作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流程。并且安排专人联系指导乡镇,确保每一类材料均有人牵头负责,每个乡镇均有人联系指导。2018年7月至今,该区各级、各乡镇、村共举办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等培训班10多场次,培训干部、档案员1000多人次。
二是加强调研,摸清实情。为扎实推进该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示范点, 2018年下半年以来,区扶贫办、区档案馆认真履职,主动介入,区档案馆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先后深入到乡镇、村开展精准扶贫档案专题调研工作,科学制定本区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文件材料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形成的贫困户识别资料、建档立卡材料、精准扶贫手册、贫困户个人资料、减贫措施及减贫台账、结对帮扶资料和帮扶计划、预计脱贫台账等包含的卡、卷、册全部材料内容逐一清理登记,进行详实摸底,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找准了目标和方向。
三是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精准扶贫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既要满足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也要符合档案规范管理要求。鱼峰区积极根据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对精准扶贫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式等明确统一规定,使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电子数据化、保管工作有章可循。鱼峰区在借鉴其他县区单位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本区实际,对精准扶贫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文书、科技、会计、照片、声像、电子档案等)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指引性意见。同时,为确保扶贫档案工作正常运行,该区拨款20万 元作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前期经费,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在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为保证扶贫档案“有家可居”,该区缩减区政府办的办公室用房,挤出28平方米档案室,购置了8个专门档案柜和1个保险柜。档案室制度、档案整理流程等制度上墙已完成,办公桌椅、电脑、档案盒、办公用品等已配齐,全区精准扶贫档案的“硬件”基础得到保障。
四是加强指导,抓好试点。在实施精准扶贫进程中,因各乡镇、村产业规划和建设内容的差异,存在建设进度和脱贫进程不一,文件资料的形成时间也先后不一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区扶贫办、区档案馆通过调研并结合年度工作安排,将白沙镇作为本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试点乡镇,重点进行指导。区档案馆业务人员主动介入,深入乡镇、村及时跟进精准扶贫工作,对各个环节资料的收集、保管、电子数据化等进行全程指导,切实将精准扶贫工作前期基础材料和相关信息收集齐全,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区有档,四级层层收集材料,层层建档,做到扶贫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摆放有序、标注清晰、查找方便、保管安全。同时,为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做到科学、规范、详实,鱼峰区实行分工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将扶贫档案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与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在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作用,杜绝假数字、假佐证、应付了事等现象,确保扶贫档案精准,经得起历史检验。
目前,该区已完成了鱼峰区级、白沙镇级、村级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四大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组卷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电子数据化11000件104448页。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推进,既保证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步开展,又辐射带动了鱼峰区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整体推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
柳州市鱼峰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
为全面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坚持把精准扶贫档案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柳州市级关于做好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建立健全区、乡、村、户四级档案管理工作机制,采取四个“加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国家档案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下发后,鱼峰区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机构,全面负责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工作。作为主抓部门的区扶贫办、区档案馆,积极主动与农水局、教育局、民政局、乡镇等重要部门衔接联系,了解掌握全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并就如何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专题讨论,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形成了组织上有保证、分工上有专责,运作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该区每年投入约30万元资金,招聘辖区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熟悉电脑、责任心强的编外人员作为扶贫信息员(档案员),分配到乡镇、村负责收集、核实、更新台账材料,以确保全区扶贫信息员(档案员)队伍规范、专业、稳定。同时,积极开展档案员培训,确保工作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统一流程。并且安排专人联系指导乡镇,确保每一类材料均有人牵头负责,每个乡镇均有人联系指导。2018年7月至今,该区各级、各乡镇、村共举办脱贫攻坚档案管理等培训班10多场次,培训干部、档案员1000多人次。
二是加强调研,摸清实情。为扎实推进该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示范点, 2018年下半年以来,区扶贫办、区档案馆认真履职,主动介入,区档案馆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先后深入到乡镇、村开展精准扶贫档案专题调研工作,科学制定本区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文件材料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对精准扶贫工作中所形成的贫困户识别资料、建档立卡材料、精准扶贫手册、贫困户个人资料、减贫措施及减贫台账、结对帮扶资料和帮扶计划、预计脱贫台账等包含的卡、卷、册全部材料内容逐一清理登记,进行详实摸底,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找准了目标和方向。
三是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精准扶贫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既要满足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也要符合档案规范管理要求。鱼峰区积极根据国家、自治区出台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对精准扶贫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式等明确统一规定,使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电子数据化、保管工作有章可循。鱼峰区在借鉴其他县区单位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立足本区实际,对精准扶贫整个工作流程和每个工作环节所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包括文书、科技、会计、照片、声像、电子档案等)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指引性意见。同时,为确保扶贫档案工作正常运行,该区拨款20万 元作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前期经费,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在办公场地紧张的情况下,为保证扶贫档案“有家可居”,该区缩减区政府办的办公室用房,挤出28平方米档案室,购置了8个专门档案柜和1个保险柜。档案室制度、档案整理流程等制度上墙已完成,办公桌椅、电脑、档案盒、办公用品等已配齐,全区精准扶贫档案的“硬件”基础得到保障。
四是加强指导,抓好试点。在实施精准扶贫进程中,因各乡镇、村产业规划和建设内容的差异,存在建设进度和脱贫进程不一,文件资料的形成时间也先后不一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区扶贫办、区档案馆通过调研并结合年度工作安排,将白沙镇作为本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试点乡镇,重点进行指导。区档案馆业务人员主动介入,深入乡镇、村及时跟进精准扶贫工作,对各个环节资料的收集、保管、电子数据化等进行全程指导,切实将精准扶贫工作前期基础材料和相关信息收集齐全,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区有档,四级层层收集材料,层层建档,做到扶贫档案资料收集完整、整理规范、摆放有序、标注清晰、查找方便、保管安全。同时,为确保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做到科学、规范、详实,鱼峰区实行分工责任制、单位责任制,将扶贫档案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与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在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激励作用,杜绝假数字、假佐证、应付了事等现象,确保扶贫档案精准,经得起历史检验。
目前,该区已完成了鱼峰区级、白沙镇级、村级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四大类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组卷等一系列工作,完成电子数据化11000件104448页。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推进,既保证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步开展,又辐射带动了鱼峰区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整体推进,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