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柳档资讯 >> 工作动态

柳档资讯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柳州市档案馆“我为群众办实事”纪实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1-11-24 17:00    |  作者: 柳州市档案馆 梁倩磊/文/图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柳州市档案馆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档案共享平台正式开通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查档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系统搭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柳州市档案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在2021年初安装调试好设备,正式开通使用档案共享平台。9月,市民韦先生前来为他单位即将退休的同志查档,查到他所需的档案保存在来宾市档案馆,柳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利用共享平台,向来宾市档案馆发起查档申请。来宾市档案馆经过审批,把韦先生所需的档案上传到共享平台,在柳州市档案馆即可打印档案复制件,真正实现了一网查档,异地出证。

创新服务方式,为全宗单位提供便利

今年,为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市档案馆加大对档案的收集力度。针对多家单位移交档案的情况,于6月增设两台安装档案管理系统的电脑,供单位移交档案时,进行电子目录核对,把核对数据环节前置,提高后期数据准确率,避免数据错漏导致全宗单位来回跑的现象。

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一是来自千里之外的查档申请。今年7月,远在长春市的市民张先生来信,叙说了他父母都是南下干部,曾经参加过革命,1949-1952年在柳州市工作,因父亲早年被杀害,母亲被列为反派,一直受压迫,1963年郁郁而终,年仅36岁。他来信的目的是想在档案中还原父母的真实身份和经历,为父母平反。市档案馆收到信后非常重视,立即与张先生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核实信息。经过仔细查找,找到了张先生父母相关的档案,复印盖章并邮寄给了他,他非常激动,表示这些珍贵档案为父母的平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二是会计档案助力找回工龄。今年3月,市民韦先生匆匆来到我馆,原来是他在办理退休的时候被告知缺少了曾在柳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工作的证明材料,这段工作经历长达6年,如果找不到这段证明,每月退休金就少好几百,他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经人介绍,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市档案馆,咨询是否能帮助他找到这段工作的相关档案。柳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已倒闭,仅在市档案馆寄存了会计档案,并未进行数字化扫描,没有目录,只能靠人工查询。工作人员立即开箱逐本翻找,不遗漏任何一条信息,工作量巨大。经过整个部室人员几天耐心查找,终于找到他在该厂1988年至1992年的工资表,为他核实工龄提供有力证据。

三是知青档案帮他找回青葱岁月。今年1月,市民徐先生匆忙来到市档案馆,原来他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被告知缺少下乡插队的证明材料,需要补齐材料才能核算插队工龄,徐先生根据柳州市社保局提醒来到市档案馆。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工作人员在知青档案库进行检索,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徐先生1977年插队记录,为他找回了2年工龄。徐先生非常激动:“谢谢你们!终于找到了,不然插队那两年太冤了!”

群众无小事,细微见真情,柳州市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柳档资讯  

群众无小事,点滴暖民心——柳州市档案馆“我为群众办实事”纪实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1-11-24 17:00    |  作者: 柳州市档案馆 梁倩磊/文/图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柳州市档案馆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档案共享平台正式开通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查档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系统搭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柳州市档案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在2021年初安装调试好设备,正式开通使用档案共享平台。9月,市民韦先生前来为他单位即将退休的同志查档,查到他所需的档案保存在来宾市档案馆,柳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利用共享平台,向来宾市档案馆发起查档申请。来宾市档案馆经过审批,把韦先生所需的档案上传到共享平台,在柳州市档案馆即可打印档案复制件,真正实现了一网查档,异地出证。

创新服务方式,为全宗单位提供便利

今年,为丰富馆藏档案资源,市档案馆加大对档案的收集力度。针对多家单位移交档案的情况,于6月增设两台安装档案管理系统的电脑,供单位移交档案时,进行电子目录核对,把核对数据环节前置,提高后期数据准确率,避免数据错漏导致全宗单位来回跑的现象。

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一是来自千里之外的查档申请。今年7月,远在长春市的市民张先生来信,叙说了他父母都是南下干部,曾经参加过革命,1949-1952年在柳州市工作,因父亲早年被杀害,母亲被列为反派,一直受压迫,1963年郁郁而终,年仅36岁。他来信的目的是想在档案中还原父母的真实身份和经历,为父母平反。市档案馆收到信后非常重视,立即与张先生联系,进一步了解情况,核实信息。经过仔细查找,找到了张先生父母相关的档案,复印盖章并邮寄给了他,他非常激动,表示这些珍贵档案为父母的平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二是会计档案助力找回工龄。今年3月,市民韦先生匆匆来到我馆,原来是他在办理退休的时候被告知缺少了曾在柳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工作的证明材料,这段工作经历长达6年,如果找不到这段证明,每月退休金就少好几百,他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经人介绍,抱着一线希望来到市档案馆,咨询是否能帮助他找到这段工作的相关档案。柳州市无线电元件一厂已倒闭,仅在市档案馆寄存了会计档案,并未进行数字化扫描,没有目录,只能靠人工查询。工作人员立即开箱逐本翻找,不遗漏任何一条信息,工作量巨大。经过整个部室人员几天耐心查找,终于找到他在该厂1988年至1992年的工资表,为他核实工龄提供有力证据。

三是知青档案帮他找回青葱岁月。今年1月,市民徐先生匆忙来到市档案馆,原来他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被告知缺少下乡插队的证明材料,需要补齐材料才能核算插队工龄,徐先生根据柳州市社保局提醒来到市档案馆。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工作人员在知青档案库进行检索,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了徐先生1977年插队记录,为他找回了2年工龄。徐先生非常激动:“谢谢你们!终于找到了,不然插队那两年太冤了!”

群众无小事,细微见真情,柳州市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