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惊心动魄!柳州版潜伏用10辆汽车截获工业“种子”,影响全广西!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8-08 09:20    |  作者: 李广西 梁莎莎 荣瑶 朱柳融


柳州工业的历史中一直流淌着红色血脉,这种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岁月湮不灭,已经镌刻在工业的文化中,生生不息。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有两台机器,其中一台叫鳄鱼式剪床,在这台机床上产出了数百台畜力甘蔗机、包粟脱壳机、磨谷机等重型机器。有了这些工业生产机床,柳州的工业水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旧在全国领先,而且保持着稳固的发展,这样的工业特点曾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本期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柳机”的企业,但知道这段传奇故事的人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航拍五菱柳机 

柳机的红色故事,要从一个叫罗群的中共地下党员讲起。

历史有许多偶然和巧合。


罗群之谜

记者用了半个月时间,翻阅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2006年11月改名成立)提供的几十万字的资料。其中有一篇《黎明前的鸡喇小镇》文章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作者是曾鼎,他讲述了受中共地下党员罗群的指派,以校长的身份开展护厂、护校、护街斗争,完整地保护了工厂,让解放军顺利接管柳机的故事。

在浩瀚的资料中,也有一个叫罗群的人,还写过许多柳机的厂史文章。据了解,他曾当过柳机的宣传部长,10多年前已经离世。于是,记者有了疑问,这是同一个人吗?从逻辑关系上来说,有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当年历史的知情人少之又少,如何证实两个罗群是同一个人,如何了解到罗群前辈的革命斗争故事呢?许多人会问,去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不就知道了吗?其实,记者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7月11日,记者找到柳州党史专家黄惠兰了解地下党员罗群的情况。她告诉记者说,这个人她也不熟悉,党史研究部门召开的座谈会罗群很少参加。她让记者去党史研究室征研科找掌管党史资料的陈英科长查一查。开始,陈英告诉记者,柳州地方党史对罗群的记载不多,她只找到一张相关照片。7月12日,记者到党史研究室查找相关资料,得到陈英的大力支持。经过努力,查到两篇文章与罗群有关系,一篇是轲阳写的《党的战斗据点都湖村》,一篇是刘彦云写的《柳州地下党组织在山田的活动情况》。对于罗群后来的去向,党史研究部门并未掌握,只知道1983年罗群曾在南铁一中工作过。

记者问五菱柳机的宣传干事梁家海:有罗群后人的联系方式吗?厂史里有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故事吗?答案都不尽如人意。

就在采访陷入进退两难之时,7月13日,梁家海透露一个重要信息,有一个叫蒋爱华的人在离开柳机前,也当过宣传部长,是罗群的后任。

对于蒋爱华,记者是熟悉的,他曾担任过柳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前是柳南区委党校校长。当天上午,记者打电话给蒋爱华说想采访罗群的事,他答应下午见面。同时,梁家海也去了采访现场,并带来一些历史图片。当记者看到图片后,让蒋爱华辨认谁是罗群时,他所指认的人和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图片不一样。随着蒋爱华故事讲述的深入,记者发现一个问题,罗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斗争的故事很少谈及,是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不愿意讲呢,还是有什么顾虑?后来,梁家海千辛万苦找到罗群的一份履历,经过几个人的反复对比,又进一步打电话给尚在的老同志求证,终于澄清一个历史迷雾,在柳机工作的罗群,不是在柳州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罗群。

记者采访蒋爱华(左)

历史等待抢救,真相等待挖掘。如今,历史的见证人少之又少,历史知情人也不多了。

欲闻大道,必知其史。


神秘使命

拨开历史烟尘,寻找柳机的红色基因。

中共地下党员罗群在柳州工作期间,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谊会成员曾鼎等人,后来又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利鸿燕等人,由于这些人英勇无畏,护厂有功,加上党组织指导有方,让柳机在黎明前没有遭到破坏。

周正(左)、林贵安、中共地下党员罗群(右)

时光再一次把我们的记忆带到1949年的历史天空。4月21日,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焦点是广西农械公司的鸡喇小学。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跑到学校门口的草坪上,拉着手围成圆圈,唱着曾鼎校长前几天教给他们的新歌:“山那边呀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你要吃饭得劳动呀,没人给你做牛羊。大鲤鱼呀满池塘,织青布呀做衣裳,年年不会闹饥荒,山那边呀好地方。”

歌声在龙泉山脚下经久回荡。

航拍鸡山

这时,农械公司上下班的工人,都要停下脚步听一听孩子唱的新歌,虽然不知其中的含义,却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变化,来自于学校新来的校长曾鼎。

曾鼎,对于孩子及家长来说,是神秘的。然而,曾鼎自己内心却是焦虑的。因为,他要完成一件神圣的任务,却没有头绪。

一个叫利鸿燕的学生家长出现,让曾鼎心情变得复杂和激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曾鼎焦头烂额时,农械公司的工人利鸿燕领着孩子走进了学校。利鸿燕从口袋里拿出转学证和成绩单交给曾鼎说:“我这孩子调皮得很,今后请校长管紧些!”

曾鼎看完转学证,满口答应。

1949年8月19日的晚上,曾鼎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同房住的赵振奎(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老师催他休息,他说不急,对于同房间的赵振奎是敌是友,曾鼎并不知道。后来,曾鼎等赵老师睡觉后,轻手轻脚地从床铺底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神秘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下:利鸿燕,工人,住农械公司木板房宿舍。

曾鼎躺在床上仍辗转难眠。来这里已经一个半月了,可是组织上交给自己的重要任务,丝毫没有进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任务如此重要呢?

曾鼎想起罗群的话:“以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团结和组织群众护街、护校、护厂。要通过学生家长,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依靠他们开展工作……”

于是,曾鼎翻身下床,在一张纸片上写了一行字:学校——学生——家长——工厂。

天亮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也开始成熟了。次日傍晚,他到利鸿燕的家里去进行“家访”。之后,常去工友家串门,与利鸿燕的往来更密切。


工运先锋

1949年中秋节的晚上,曾鼎邀利鸿燕赏月。

“利师傅,我有个朋友是个大老板,对工人可好了,我们可以去那里做工,你看好不好?”

“不,我跑过好多地方了,到处都一样。只有那年省港大罢工的时候……”利鸿燕突然把话断了。

利鸿燕对曾鼎印象很好。曾鼎呢,觉得利鸿燕是个可靠的群众。果然不出所料,利鸿燕在一阵沉默后,说出了自己辉煌的往事。

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利鸿燕不顾老板的恐吓,跟随着罢工的队伍,在街上游行示威,喊口号,成为工运先锋。

曾鼎从利鸿燕的话里得到了力量和信心!——在农械公司里面,找到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利鸿燕问:“曾校长,你讲的那个老板在什么地方开工厂,我哪天可以去做工啊?”

曾鼎想了想说:“他的工厂还在筹备中,需要各方面的参考资料,利师傅可以帮我出点主意……”

“这个容易,你说吧,同铁打交道,我倒有本事叫它圆就圆,叫它扁就扁啊!”

“听说是像你们这个农械公司那样,能制造什么榨油机、碾米机……”

“好,我先照农械公司的厂房大小,有些什么机器设备,画个草图出来给你。”

曾鼎拿着利鸿燕交给他的“新工厂设计资料”去柳州市区找罗群,罗群同意发展利鸿燕参加“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

罗群说,柳州很快就要解放了,现在柳州城工委正在研究,如何防止敌人撤退前的破坏,要保护好工厂和人民的财产,迎接解放。

岁月不断流逝,斗争到了最后阶段。罗群交给曾鼎几卷传单,是有关护厂迎接解放的内容,全市统一在当晚7点准时散发。

曾鼎把传单包好后,马上赶回鸡喇找到利鸿燕。

第二天早上,利鸿燕一上班,就听到油漆工冼富在工厂门口喊:“昨夜共产党撒传单了。”工友们都放下了手上的活路,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着,议论着……

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了!广西农械公司回到了人民手中。利鸿燕做梦没有想到,解放军的教导员会认识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曾鼎、赵振奎、利鸿燕等人迎接解放军张教导员的到来。

“哦!你就是利鸿燕同志,”张教导员紧紧地握着利鸿燕的手。

利鸿燕正在发愣,解放军怎么知道我呢?就在这时,一位同志从挂包里拿出一叠纸来,走到利鸿燕面前说道:“利师傅,你看这不是你给我们设计的‘新工厂’吗!”

利鸿燕这才明白过来。


工业“种子”

2022年7月7日,记者在工业博物馆参观时,发现有两台机器(一台是木工车床,一台是鳄鱼式剪床),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台机器是怎么来的?根据央视拍摄的《国宝档案》和厂史资料中一篇由孔文炎、欧华口述,原柳机宣传部长罗群整理的文章,记者了解到这两台机器奇特而精彩的故事。

时光再一次回到1949年11月中旬,利鸿燕告诉曾鼎一个惊人的消息:“总经理要搬一批机器去南宁开汽车修理厂,我看这里面有鬼。”

曾鼎大吃一惊,忙问:“是些什么机器?有哪些工友去?什么时候走?”

“是几部工程车,孔文炎和几个老师傅一起去。日期还不确定。”曾鼎曾通过利鸿燕认识了孔文炎,让这个技术工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际上,孔文炎等人后来的举动不但为柳州保住了大量精密的大型工业设备,也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保留了重要的工业技术。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州工业能够引起党中央关注的重要因素。

10辆英造汽车终于开出广西农械公司厂门,向南宁方向驶去。车里装满机器、精密工具、零件和汽油。 

开第一辆车的司机是孔文炎,此时,他紧锁双眉,心事重重。车到了南宁,孔文炎、卢达、欧华、伦铨几个人商量:“国民党要逃到台湾,我们不要上当。”

11月26日,孔文炎等人在国民党兵的监视之下,把车停在一所学校门口。孔文炎低着头,摆弄着发动机上的化油器。

“到节骨眼的时候,不是你的车坏就是他的车坏。下次要是你的车再坏了,老子就枪毙你!”

“要不相信,你来检查。”孔文炎当即顶了一句。就这样,师傅们拆了又修,修了又拆。让后面的车子抢上前去,争取时间好找机会开溜。

后来,车修好了,但已无法开动。

孔文炎召集同伴们商量,直接把车开到附近曾家村去。

不久,这10辆汽车,停在曾家村前面几棵大榕树下面。当南宁市响起了解放的枪声时,这10辆汽车便停到了南宁市军管会的门前,就这样,柳机人保护并留下了精密的生产设备,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保留了“种子”。

据柳州市文史专家李乐年在《国宝档案》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在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当时广西省省长韦国清向中央汇报工作,希望中央给予广西支持。毛主席当时就批复,同意给广西一些工业项目,其中柳州获得了10个工业项目。毛主席认为,柳州曾经的军工基地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而且又有大量熟悉机械制造流程的技术人员,应该开展工业转型,发展重工业。于是,同年9月柳州柳北工业区成立,大批重工业项目迁到柳州,为柳州工业转型开疆拓土。

航拍五菱柳机 

2022年7月14日,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环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柳机的历史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工业文化的根植,让柳机人在战斗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比如1101型汽油机的成功研发,书写了我国制造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又是怎么回事?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惊心动魄!柳州版潜伏用10辆汽车截获工业“种子”,影响全广西!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8-08 09:20    |  作者: 李广西 梁莎莎 荣瑶 朱柳融


柳州工业的历史中一直流淌着红色血脉,这种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岁月湮不灭,已经镌刻在工业的文化中,生生不息。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有两台机器,其中一台叫鳄鱼式剪床,在这台机床上产出了数百台畜力甘蔗机、包粟脱壳机、磨谷机等重型机器。有了这些工业生产机床,柳州的工业水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旧在全国领先,而且保持着稳固的发展,这样的工业特点曾引起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本期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柳机”的企业,但知道这段传奇故事的人并不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航拍五菱柳机 

柳机的红色故事,要从一个叫罗群的中共地下党员讲起。

历史有许多偶然和巧合。


罗群之谜

记者用了半个月时间,翻阅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2006年11月改名成立)提供的几十万字的资料。其中有一篇《黎明前的鸡喇小镇》文章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作者是曾鼎,他讲述了受中共地下党员罗群的指派,以校长的身份开展护厂、护校、护街斗争,完整地保护了工厂,让解放军顺利接管柳机的故事。

在浩瀚的资料中,也有一个叫罗群的人,还写过许多柳机的厂史文章。据了解,他曾当过柳机的宣传部长,10多年前已经离世。于是,记者有了疑问,这是同一个人吗?从逻辑关系上来说,有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当年历史的知情人少之又少,如何证实两个罗群是同一个人,如何了解到罗群前辈的革命斗争故事呢?许多人会问,去市委党史研究室采访不就知道了吗?其实,记者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7月11日,记者找到柳州党史专家黄惠兰了解地下党员罗群的情况。她告诉记者说,这个人她也不熟悉,党史研究部门召开的座谈会罗群很少参加。她让记者去党史研究室征研科找掌管党史资料的陈英科长查一查。开始,陈英告诉记者,柳州地方党史对罗群的记载不多,她只找到一张相关照片。7月12日,记者到党史研究室查找相关资料,得到陈英的大力支持。经过努力,查到两篇文章与罗群有关系,一篇是轲阳写的《党的战斗据点都湖村》,一篇是刘彦云写的《柳州地下党组织在山田的活动情况》。对于罗群后来的去向,党史研究部门并未掌握,只知道1983年罗群曾在南铁一中工作过。

记者问五菱柳机的宣传干事梁家海:有罗群后人的联系方式吗?厂史里有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故事吗?答案都不尽如人意。

就在采访陷入进退两难之时,7月13日,梁家海透露一个重要信息,有一个叫蒋爱华的人在离开柳机前,也当过宣传部长,是罗群的后任。

对于蒋爱华,记者是熟悉的,他曾担任过柳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退休前是柳南区委党校校长。当天上午,记者打电话给蒋爱华说想采访罗群的事,他答应下午见面。同时,梁家海也去了采访现场,并带来一些历史图片。当记者看到图片后,让蒋爱华辨认谁是罗群时,他所指认的人和党史研究室提供的图片不一样。随着蒋爱华故事讲述的深入,记者发现一个问题,罗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斗争的故事很少谈及,是革命前辈的高风亮节不愿意讲呢,还是有什么顾虑?后来,梁家海千辛万苦找到罗群的一份履历,经过几个人的反复对比,又进一步打电话给尚在的老同志求证,终于澄清一个历史迷雾,在柳机工作的罗群,不是在柳州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罗群。

记者采访蒋爱华(左)

历史等待抢救,真相等待挖掘。如今,历史的见证人少之又少,历史知情人也不多了。

欲闻大道,必知其史。


神秘使命

拨开历史烟尘,寻找柳机的红色基因。

中共地下党员罗群在柳州工作期间,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广西民主人士解放联谊会成员曾鼎等人,后来又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利鸿燕等人,由于这些人英勇无畏,护厂有功,加上党组织指导有方,让柳机在黎明前没有遭到破坏。

周正(左)、林贵安、中共地下党员罗群(右)

时光再一次把我们的记忆带到1949年的历史天空。4月21日,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

焦点是广西农械公司的鸡喇小学。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跑到学校门口的草坪上,拉着手围成圆圈,唱着曾鼎校长前几天教给他们的新歌:“山那边呀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你要吃饭得劳动呀,没人给你做牛羊。大鲤鱼呀满池塘,织青布呀做衣裳,年年不会闹饥荒,山那边呀好地方。”

歌声在龙泉山脚下经久回荡。

航拍鸡山

这时,农械公司上下班的工人,都要停下脚步听一听孩子唱的新歌,虽然不知其中的含义,却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变化,来自于学校新来的校长曾鼎。

曾鼎,对于孩子及家长来说,是神秘的。然而,曾鼎自己内心却是焦虑的。因为,他要完成一件神圣的任务,却没有头绪。

一个叫利鸿燕的学生家长出现,让曾鼎心情变得复杂和激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当曾鼎焦头烂额时,农械公司的工人利鸿燕领着孩子走进了学校。利鸿燕从口袋里拿出转学证和成绩单交给曾鼎说:“我这孩子调皮得很,今后请校长管紧些!”

曾鼎看完转学证,满口答应。

1949年8月19日的晚上,曾鼎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同房住的赵振奎(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老师催他休息,他说不急,对于同房间的赵振奎是敌是友,曾鼎并不知道。后来,曾鼎等赵老师睡觉后,轻手轻脚地从床铺底的箱子里拿出一个神秘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下:利鸿燕,工人,住农械公司木板房宿舍。

曾鼎躺在床上仍辗转难眠。来这里已经一个半月了,可是组织上交给自己的重要任务,丝毫没有进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任务如此重要呢?

曾鼎想起罗群的话:“以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党的外围组织,团结和组织群众护街、护校、护厂。要通过学生家长,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依靠他们开展工作……”

于是,曾鼎翻身下床,在一张纸片上写了一行字:学校——学生——家长——工厂。

天亮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也开始成熟了。次日傍晚,他到利鸿燕的家里去进行“家访”。之后,常去工友家串门,与利鸿燕的往来更密切。


工运先锋

1949年中秋节的晚上,曾鼎邀利鸿燕赏月。

“利师傅,我有个朋友是个大老板,对工人可好了,我们可以去那里做工,你看好不好?”

“不,我跑过好多地方了,到处都一样。只有那年省港大罢工的时候……”利鸿燕突然把话断了。

利鸿燕对曾鼎印象很好。曾鼎呢,觉得利鸿燕是个可靠的群众。果然不出所料,利鸿燕在一阵沉默后,说出了自己辉煌的往事。

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利鸿燕不顾老板的恐吓,跟随着罢工的队伍,在街上游行示威,喊口号,成为工运先锋。

曾鼎从利鸿燕的话里得到了力量和信心!——在农械公司里面,找到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利鸿燕问:“曾校长,你讲的那个老板在什么地方开工厂,我哪天可以去做工啊?”

曾鼎想了想说:“他的工厂还在筹备中,需要各方面的参考资料,利师傅可以帮我出点主意……”

“这个容易,你说吧,同铁打交道,我倒有本事叫它圆就圆,叫它扁就扁啊!”

“听说是像你们这个农械公司那样,能制造什么榨油机、碾米机……”

“好,我先照农械公司的厂房大小,有些什么机器设备,画个草图出来给你。”

曾鼎拿着利鸿燕交给他的“新工厂设计资料”去柳州市区找罗群,罗群同意发展利鸿燕参加“广西工农解放联合会”。

罗群说,柳州很快就要解放了,现在柳州城工委正在研究,如何防止敌人撤退前的破坏,要保护好工厂和人民的财产,迎接解放。

岁月不断流逝,斗争到了最后阶段。罗群交给曾鼎几卷传单,是有关护厂迎接解放的内容,全市统一在当晚7点准时散发。

曾鼎把传单包好后,马上赶回鸡喇找到利鸿燕。

第二天早上,利鸿燕一上班,就听到油漆工冼富在工厂门口喊:“昨夜共产党撒传单了。”工友们都放下了手上的活路,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看着,议论着……

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了!广西农械公司回到了人民手中。利鸿燕做梦没有想到,解放军的教导员会认识他。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曾鼎、赵振奎、利鸿燕等人迎接解放军张教导员的到来。

“哦!你就是利鸿燕同志,”张教导员紧紧地握着利鸿燕的手。

利鸿燕正在发愣,解放军怎么知道我呢?就在这时,一位同志从挂包里拿出一叠纸来,走到利鸿燕面前说道:“利师傅,你看这不是你给我们设计的‘新工厂’吗!”

利鸿燕这才明白过来。


工业“种子”

2022年7月7日,记者在工业博物馆参观时,发现有两台机器(一台是木工车床,一台是鳄鱼式剪床),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台机器是怎么来的?根据央视拍摄的《国宝档案》和厂史资料中一篇由孔文炎、欧华口述,原柳机宣传部长罗群整理的文章,记者了解到这两台机器奇特而精彩的故事。

时光再一次回到1949年11月中旬,利鸿燕告诉曾鼎一个惊人的消息:“总经理要搬一批机器去南宁开汽车修理厂,我看这里面有鬼。”

曾鼎大吃一惊,忙问:“是些什么机器?有哪些工友去?什么时候走?”

“是几部工程车,孔文炎和几个老师傅一起去。日期还不确定。”曾鼎曾通过利鸿燕认识了孔文炎,让这个技术工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际上,孔文炎等人后来的举动不但为柳州保住了大量精密的大型工业设备,也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保留了重要的工业技术。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州工业能够引起党中央关注的重要因素。

10辆英造汽车终于开出广西农械公司厂门,向南宁方向驶去。车里装满机器、精密工具、零件和汽油。 

开第一辆车的司机是孔文炎,此时,他紧锁双眉,心事重重。车到了南宁,孔文炎、卢达、欧华、伦铨几个人商量:“国民党要逃到台湾,我们不要上当。”

11月26日,孔文炎等人在国民党兵的监视之下,把车停在一所学校门口。孔文炎低着头,摆弄着发动机上的化油器。

“到节骨眼的时候,不是你的车坏就是他的车坏。下次要是你的车再坏了,老子就枪毙你!”

“要不相信,你来检查。”孔文炎当即顶了一句。就这样,师傅们拆了又修,修了又拆。让后面的车子抢上前去,争取时间好找机会开溜。

后来,车修好了,但已无法开动。

孔文炎召集同伴们商量,直接把车开到附近曾家村去。

不久,这10辆汽车,停在曾家村前面几棵大榕树下面。当南宁市响起了解放的枪声时,这10辆汽车便停到了南宁市军管会的门前,就这样,柳机人保护并留下了精密的生产设备,为新中国工业发展保留了“种子”。

据柳州市文史专家李乐年在《国宝档案》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在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当时广西省省长韦国清向中央汇报工作,希望中央给予广西支持。毛主席当时就批复,同意给广西一些工业项目,其中柳州获得了10个工业项目。毛主席认为,柳州曾经的军工基地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而且又有大量熟悉机械制造流程的技术人员,应该开展工业转型,发展重工业。于是,同年9月柳州柳北工业区成立,大批重工业项目迁到柳州,为柳州工业转型开疆拓土。

航拍五菱柳机 

2022年7月14日,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环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柳机的历史是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工业文化的根植,让柳机人在战斗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比如1101型汽油机的成功研发,书写了我国制造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又是怎么回事?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