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要紧!柳州“初代网红”曝光,曾远销国内外!看看你见过咩…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8-18 10:13    |  作者: 李广西 朱柳融 梁莎莎 荣瑶

许多人知道柳州产“神车”,却不知道柳州在上世纪50年代也生产过一款“神器”。这款“神器”比“神车”诞生更早、成名更早,曾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的赞扬。它见过东北的林海雪原,见过越南的热带雨林,也见过墨西哥的苍莽绿色,在亚非拉17个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成为当时的网红产品。

它的名字叫“051型友谊牌”油锯(以下简称“051型油锯”)。

五菱柳机展出的051型友谊牌油锯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是,这款产品的试制居然是得到了中央的指派。那么,中央为何会选中远在南方边陲城市的企业柳机呢?这款产品为何会“墙内开花墙外香”呢?又为何如流星般从历史的长河中扬长而去呢?种种的历史疑虑,让记者陷入沉思。

记者循着柳机人的记忆,好似看到那些热火朝天的场面,听到那“哒哒哒”的轰响声音。不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已写进企业厂史,保存在博物馆馆史中的辉煌历史。

这或许只是柳州工业浪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荡起的涟漪却经久不止。


一个叫章贤熹的练习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不是在2022年7月20日采访到已经83岁的章贤熹老人,记者依然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透。当天,通过老人的讲述,记者透过历史氤氲,窥探到051型油锯深层次意义。

时针回到195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时期。此时,发达国家的森林采伐业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油锯,实现机械化伐木,我国还是以弯把子锯、大肚锯伐、大斧子砍等手工采伐为主。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实,当时的柳机早已制造出了能够实现机械化伐木的1104型双人摩托锯,首创我国油锯生产的历史。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产品却难以推广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1954年,柳机以苏联Mд乌拉尔型2行程摩托锯为样机,经过半年多的测绘、仿制,于10月底试制成功1104型双人摩托锯。同年,柳机为我国林区提供了200台双人摩托锯。但是由于机身重达34公斤,伐木工人光是背着机器就累坏了,因此该产品没能在森林采伐区普及。机器本身沉重,这可能是根本原因所在。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当时的工程兵器材部、森林工业部曾委托湖南某厂试制便携式单人摩托锯,因种种原因该厂未能试制出来。

于是,机会又青睐柳州,接力棒又传到了柳机这里。

根据柳机试制1101型汽油机成功的纪录,工程兵器材部通过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给柳机下达了油锯的试制任务。

这次,经历过1101型汽油机试制、生产的柳机人,没有再退缩,而是显得相当从容。

为何可以这样说呢?记者在五菱柳机采访退休职工章贤熹时才知道,当时厂里竟然将油锯样机的解说和演示,都交给了那时刚进厂,且只有17岁的他。

83岁的章贤熹戴着一副半框眼镜,讲起这段经历,至今仍津津乐道。他说,1956年,原本想通过应考成为柳机学徒工的他,在体检时竟然因为近视,连体检都没有做完,就被告知:“近视能看清楚零部件上的字吗?先回家等通知吧。”这让他以为进柳机没有希望了。

命运似乎在不经意中开了一个玩笑。

于是,章贤熹只能失望而归。看着同时考试的同学,进厂当学徒一个月了,还拿到了工资,他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有一天,一个同学拿着学徒工资请他吃饭,就餐时,他居然收到了可以入职成为柳机施工科练习生的消息,这有点让他始料不及。

章贤熹无比高兴,这意味着他虽然不能到生产一线,却可以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

就在章贤熹当练习生不久,他就接到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在柳机举办的展览会上,给所有参观的人讲解油锯样机,并演示相关操作。

油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器?锯断一根直径30厘米粗的木头,只要1分钟!外观上看可谓小巧玲珑,只有11公斤重,但其最大马力有三匹多,每分钟转速达5000转。

“我当时就照着提前写好的词给大家念。”章贤熹回忆道,然后他拇指轻按火花塞口,拉动几下启动手柄,油锯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吸引了好多人围观,每个人都觉得很新奇。

这就是柳机工人与油锯的第一次公开会面了。

那么,为何柳机会把现在看来比较重要的演示机会,给一个刚进厂不久的练习生呢?章贤熹回答得云淡风轻:“因为操作简单嘛!”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朴素的原因,让这个只有11斤重、单人就能操作的油锯,后来成为柳机的主打产品。

游客参观工业博物馆051型油锯展窗


关键人物吴鼎瑞

如今,讲起当时的试制过程,柳机人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不就是依样画葫芦!”其中各种艰辛和困难,极少有人会很细致地描述。也许是因为那个火红的年代,谁都不甘心落后,没有时间去细细咀嚼。

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总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人铭记。在记者采访时,051型油锯试制的过程,柳机的退休职工都提到了一个人——原柳机副总工程师吴鼎瑞。

其实,在1101型汽油机试制时,已经70岁的吴鼎瑞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他,试制成功了汽油机的心脏——高压磁电机。

要知道,这个高压磁电机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但是吴鼎瑞一圈圈地绕上像头发丝那样细的高压线圈,总共13000多转,其精密度让人惊讶。

在试制油锯时,已是73岁高龄的吴鼎瑞又一次出手!

1957年8月登载于《柳州日报》的《柳州机械厂制成单人摩托锯》一文提到:“试制单人摩托锯技术和材料都要求很高,比该厂过去试制各种汽油机困难得多。”“例如在试制摩托锯高压磁电机时,73岁的老工程师吴鼎瑞,刻苦钻研,亲自动手,改进了磁电机的磁钢与飞轮的铸造方法,改装了电容器,克服了制造的困难,把磁电机制造成功,质量达到标准,而且还为国家节约了价值500元的铸模,为摩托锯的试制打响了第一炮。”

柳机人也没有松懈,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努力。据《龙的动力》一书记载:1956年冬,柳机对苏联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对发动机进行热力计算与主要件强度核算。同时制造专用工具、加工夹具304套,冷冲模208套,热锻模28套,工卡量刀具352套(件)……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双双手的不懈努力。章贤熹说,最初油锯的气缸体都是工人用像口盅大小的圆钢,用车床一点点加工出来的,缸孔和散热的叶片也用车床加工而成,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技术人员在对051型油锯进行技术攻关(翻拍于柳州工业博物馆)

就凭着这股子冲劲儿,1957年8月中旬,柳机终于试制成功了油锯。接下来,就是面对鉴定这一关。

根据《龙的动力》记载,1957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柳机送鉴样机到东北林区进行全面考核,并与苏联友谊牌作对比试验,功率、油耗、锯木作业均达到苏联样机水平,风冷温度,最大功率等方面却超过苏联样机。

1957年10月22日,油锯在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被命名为“051型友谊牌”油锯。当年,051型油锯便投入了市场。


“独家生意”火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油锯和发动机并驾齐驱,成为柳机的两大支柱产品,风光无限。

据《柳机六十年》记载,到1985年,051型油锯已生产15万余台(包括出口9800台),占国内油锯市场的80%以上。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截至1988年,我国共有10个省区、178个基层林业部门订购051型油锯。其中,订购最多的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广西仅有东门林场一家订购。而在国外,产品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国、瑞士、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博览会获得好评。

2022年7月20日,记者还采访了曾任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的邓仲亚,老人为自己能够参与051型油锯的生产而感到自豪。

章贤熹(左)、邓仲亚(中)、蒙声棋(右)

看到记者的到来,老人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对051油锯的情感。1960年,17岁的邓仲亚赶上了柳机的大招工,通过招聘成为柳机机加工车间的学徒工。

“那时候,051油锯是‘独家生意’,火得不得了!”头发花白的邓仲亚笑着说,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供不应求。

邓仲亚也因为051型油锯的发展,从一名学徒工一路成长。他曾被任命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不久便迎来了他毕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说实话,能当车间主任我真的没有想到。更想不到的是,1977年,厂里还派我去北京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邓仲亚回忆起这段往事,一直面带笑意,“感觉自己太荣幸了!”

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邓仲亚不仅见到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代表。当他介绍自己是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时,参会代表都是大加赞赏,让他倍感自豪。

那么,柳机为何会派一个车间主任,去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呢?邓仲亚说,因为油锯机加工车间在生产、销售等方面表现优秀,成为当时抓生产的典型。

邓仲亚认为,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赶工期时,工友干活不分白天黑夜,没有时间观念,累了在车间里眯一下。“眯也不敢眯久。”邓仲亚说,几天几夜不回家,年轻啊,感觉精力怎么都用不完!

051型油锯生产车间一角(翻拍于柳州工业博物馆)


历史不会忘记

取得这样的成绩,柳机没有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而是开始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创新之路。柳机通过加大马力、降低油耗、加大切削速度,将051型油锯改进发展为051-1型、051-4型、051A型油锯,提高了采伐效率,深受林业工人的欢迎。

051A型油锯也收获了许多的荣誉。1986年至1991年,051A型油锯先后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自治区优质产品奖,林业部优质产品奖,广西机械工业优秀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等荣誉,让这款产品更加熠熠生辉。

据《龙的动力》记载,1988年至1995年,林机分厂(1985年,由原林机开发办公室、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油锯总装车间合并而成)油锯年产销量一直保持在10000台至15000台,占据了该产品国内销售市场85%的份额,成为当时国内最大油锯生产基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开始逐步限制森林砍伐,国内主要林区油锯类产品需求量急剧减少,曾经风靡全国的051型油锯首当其冲。

如今,051型油锯已经消失在生产线上,消失在森林里,消失在伐木工人的手中。深藏功与名后,走进老伐木工家里沉寂的仓库,走进包罗万物的博物馆,走进那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在五菱柳机的企业博物馆,展示着一台机身是绿色,锯齿锋利的051型油锯。参观的人们,听不到机器运转起来的“哒哒哒”声,闻不到淡淡的机油气味,感受不到它忙碌起来的场景……

但是,它曾经陪着林区工人奉献青春的日子,为柳州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难以磨灭。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柳州人,在1960年又生产出一种产品,这个产品居然在北京荣获“头名状元”的荣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要紧!柳州“初代网红”曝光,曾远销国内外!看看你见过咩…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8-18 10:13    |  作者: 李广西 朱柳融 梁莎莎 荣瑶

许多人知道柳州产“神车”,却不知道柳州在上世纪50年代也生产过一款“神器”。这款“神器”比“神车”诞生更早、成名更早,曾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的赞扬。它见过东北的林海雪原,见过越南的热带雨林,也见过墨西哥的苍莽绿色,在亚非拉17个国家和地区广受欢迎,成为当时的网红产品。

它的名字叫“051型友谊牌”油锯(以下简称“051型油锯”)。

五菱柳机展出的051型友谊牌油锯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是,这款产品的试制居然是得到了中央的指派。那么,中央为何会选中远在南方边陲城市的企业柳机呢?这款产品为何会“墙内开花墙外香”呢?又为何如流星般从历史的长河中扬长而去呢?种种的历史疑虑,让记者陷入沉思。

记者循着柳机人的记忆,好似看到那些热火朝天的场面,听到那“哒哒哒”的轰响声音。不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已写进企业厂史,保存在博物馆馆史中的辉煌历史。

这或许只是柳州工业浪潮中一朵小小的浪花,但荡起的涟漪却经久不止。


一个叫章贤熹的练习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不是在2022年7月20日采访到已经83岁的章贤熹老人,记者依然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透。当天,通过老人的讲述,记者透过历史氤氲,窥探到051型油锯深层次意义。

时针回到195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新时期。此时,发达国家的森林采伐业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油锯,实现机械化伐木,我国还是以弯把子锯、大肚锯伐、大斧子砍等手工采伐为主。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实,当时的柳机早已制造出了能够实现机械化伐木的1104型双人摩托锯,首创我国油锯生产的历史。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产品却难以推广使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1954年,柳机以苏联Mд乌拉尔型2行程摩托锯为样机,经过半年多的测绘、仿制,于10月底试制成功1104型双人摩托锯。同年,柳机为我国林区提供了200台双人摩托锯。但是由于机身重达34公斤,伐木工人光是背着机器就累坏了,因此该产品没能在森林采伐区普及。机器本身沉重,这可能是根本原因所在。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当时的工程兵器材部、森林工业部曾委托湖南某厂试制便携式单人摩托锯,因种种原因该厂未能试制出来。

于是,机会又青睐柳州,接力棒又传到了柳机这里。

根据柳机试制1101型汽油机成功的纪录,工程兵器材部通过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给柳机下达了油锯的试制任务。

这次,经历过1101型汽油机试制、生产的柳机人,没有再退缩,而是显得相当从容。

为何可以这样说呢?记者在五菱柳机采访退休职工章贤熹时才知道,当时厂里竟然将油锯样机的解说和演示,都交给了那时刚进厂,且只有17岁的他。

83岁的章贤熹戴着一副半框眼镜,讲起这段经历,至今仍津津乐道。他说,1956年,原本想通过应考成为柳机学徒工的他,在体检时竟然因为近视,连体检都没有做完,就被告知:“近视能看清楚零部件上的字吗?先回家等通知吧。”这让他以为进柳机没有希望了。

命运似乎在不经意中开了一个玩笑。

于是,章贤熹只能失望而归。看着同时考试的同学,进厂当学徒一个月了,还拿到了工资,他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有一天,一个同学拿着学徒工资请他吃饭,就餐时,他居然收到了可以入职成为柳机施工科练习生的消息,这有点让他始料不及。

章贤熹无比高兴,这意味着他虽然不能到生产一线,却可以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

就在章贤熹当练习生不久,他就接到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要在柳机举办的展览会上,给所有参观的人讲解油锯样机,并演示相关操作。

油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器?锯断一根直径30厘米粗的木头,只要1分钟!外观上看可谓小巧玲珑,只有11公斤重,但其最大马力有三匹多,每分钟转速达5000转。

“我当时就照着提前写好的词给大家念。”章贤熹回忆道,然后他拇指轻按火花塞口,拉动几下启动手柄,油锯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吸引了好多人围观,每个人都觉得很新奇。

这就是柳机工人与油锯的第一次公开会面了。

那么,为何柳机会把现在看来比较重要的演示机会,给一个刚进厂不久的练习生呢?章贤熹回答得云淡风轻:“因为操作简单嘛!”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朴素的原因,让这个只有11斤重、单人就能操作的油锯,后来成为柳机的主打产品。

游客参观工业博物馆051型油锯展窗


关键人物吴鼎瑞

如今,讲起当时的试制过程,柳机人总是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不就是依样画葫芦!”其中各种艰辛和困难,极少有人会很细致地描述。也许是因为那个火红的年代,谁都不甘心落后,没有时间去细细咀嚼。

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总有一些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人铭记。在记者采访时,051型油锯试制的过程,柳机的退休职工都提到了一个人——原柳机副总工程师吴鼎瑞。

其实,在1101型汽油机试制时,已经70岁的吴鼎瑞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他,试制成功了汽油机的心脏——高压磁电机。

要知道,这个高压磁电机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但是吴鼎瑞一圈圈地绕上像头发丝那样细的高压线圈,总共13000多转,其精密度让人惊讶。

在试制油锯时,已是73岁高龄的吴鼎瑞又一次出手!

1957年8月登载于《柳州日报》的《柳州机械厂制成单人摩托锯》一文提到:“试制单人摩托锯技术和材料都要求很高,比该厂过去试制各种汽油机困难得多。”“例如在试制摩托锯高压磁电机时,73岁的老工程师吴鼎瑞,刻苦钻研,亲自动手,改进了磁电机的磁钢与飞轮的铸造方法,改装了电容器,克服了制造的困难,把磁电机制造成功,质量达到标准,而且还为国家节约了价值500元的铸模,为摩托锯的试制打响了第一炮。”

柳机人也没有松懈,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努力。据《龙的动力》一书记载:1956年冬,柳机对苏联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对发动机进行热力计算与主要件强度核算。同时制造专用工具、加工夹具304套,冷冲模208套,热锻模28套,工卡量刀具352套(件)……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双双手的不懈努力。章贤熹说,最初油锯的气缸体都是工人用像口盅大小的圆钢,用车床一点点加工出来的,缸孔和散热的叶片也用车床加工而成,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技术人员在对051型油锯进行技术攻关(翻拍于柳州工业博物馆)

就凭着这股子冲劲儿,1957年8月中旬,柳机终于试制成功了油锯。接下来,就是面对鉴定这一关。

根据《龙的动力》记载,1957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柳机送鉴样机到东北林区进行全面考核,并与苏联友谊牌作对比试验,功率、油耗、锯木作业均达到苏联样机水平,风冷温度,最大功率等方面却超过苏联样机。

1957年10月22日,油锯在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被命名为“051型友谊牌”油锯。当年,051型油锯便投入了市场。


“独家生意”火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油锯和发动机并驾齐驱,成为柳机的两大支柱产品,风光无限。

据《柳机六十年》记载,到1985年,051型油锯已生产15万余台(包括出口9800台),占国内油锯市场的80%以上。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截至1988年,我国共有10个省区、178个基层林业部门订购051型油锯。其中,订购最多的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地,广西仅有东门林场一家订购。而在国外,产品远销17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国、瑞士、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博览会获得好评。

2022年7月20日,记者还采访了曾任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的邓仲亚,老人为自己能够参与051型油锯的生产而感到自豪。

章贤熹(左)、邓仲亚(中)、蒙声棋(右)

看到记者的到来,老人兴致勃勃地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对051油锯的情感。1960年,17岁的邓仲亚赶上了柳机的大招工,通过招聘成为柳机机加工车间的学徒工。

“那时候,051油锯是‘独家生意’,火得不得了!”头发花白的邓仲亚笑着说,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供不应求。

邓仲亚也因为051型油锯的发展,从一名学徒工一路成长。他曾被任命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不久便迎来了他毕生难忘的一次经历。

“说实话,能当车间主任我真的没有想到。更想不到的是,1977年,厂里还派我去北京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邓仲亚回忆起这段往事,一直面带笑意,“感觉自己太荣幸了!”

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邓仲亚不仅见到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参会代表。当他介绍自己是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主任时,参会代表都是大加赞赏,让他倍感自豪。

那么,柳机为何会派一个车间主任,去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呢?邓仲亚说,因为油锯机加工车间在生产、销售等方面表现优秀,成为当时抓生产的典型。

邓仲亚认为,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赶工期时,工友干活不分白天黑夜,没有时间观念,累了在车间里眯一下。“眯也不敢眯久。”邓仲亚说,几天几夜不回家,年轻啊,感觉精力怎么都用不完!

051型油锯生产车间一角(翻拍于柳州工业博物馆)


历史不会忘记

取得这样的成绩,柳机没有躺在成绩单上睡大觉,而是开始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创新之路。柳机通过加大马力、降低油耗、加大切削速度,将051型油锯改进发展为051-1型、051-4型、051A型油锯,提高了采伐效率,深受林业工人的欢迎。

051A型油锯也收获了许多的荣誉。1986年至1991年,051A型油锯先后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自治区优质产品奖,林业部优质产品奖,广西机械工业优秀工艺、工装成果一等奖等荣誉,让这款产品更加熠熠生辉。

据《龙的动力》记载,1988年至1995年,林机分厂(1985年,由原林机开发办公室、柳机油锯机加工车间、油锯总装车间合并而成)油锯年产销量一直保持在10000台至15000台,占据了该产品国内销售市场85%的份额,成为当时国内最大油锯生产基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开始逐步限制森林砍伐,国内主要林区油锯类产品需求量急剧减少,曾经风靡全国的051型油锯首当其冲。

如今,051型油锯已经消失在生产线上,消失在森林里,消失在伐木工人的手中。深藏功与名后,走进老伐木工家里沉寂的仓库,走进包罗万物的博物馆,走进那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在五菱柳机的企业博物馆,展示着一台机身是绿色,锯齿锋利的051型油锯。参观的人们,听不到机器运转起来的“哒哒哒”声,闻不到淡淡的机油气味,感受不到它忙碌起来的场景……

但是,它曾经陪着林区工人奉献青春的日子,为柳州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难以磨灭。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柳州人,在1960年又生产出一种产品,这个产品居然在北京荣获“头名状元”的荣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