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柳宗元画像石碑之谜——柳城县凤山镇历史文化故事探秘系列之一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9-29 08:50    |  作者: 李广西 宋美玲 周仟仟

谢光任向记者讲述历史。 全媒体记者 周仟仟 摄

柳城县人民政府立的“南丹土城遗址”碑。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摄

南丹土城址被确认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媒体记者 文鑫豪 摄

坐落在三江交汇处的南丹村 全媒体记者 文鑫豪 摄

说起柳州,就绕不开“柳宗元”三个字。要问柳宗元长什么样,还得看柳侯祠里的一块碑——位于柳宗元衣冠冢附近的《柳州路文宣王庙碑》。

这块石碑上半截刻有柳宗元所作碑文,下半截刻有柳宗元像。去柳侯祠游览过的人或许都听过导览人员介绍,这块碑是国内现存最早收录柳宗元石刻画像和记录柳宗元修复文宣王庙全过程的石刻。不过这块石碑最让人惊讶的并不是上面的文字和画像,而是它曾出现在距离柳侯祠约40公里的柳城县凤山镇。

9月16日,记者在凤山镇采访时,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曾说,这块石碑与凤山镇有着紧密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也就是当时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刻有柳宗元画像的石碑为何会与一个小镇产生联系?这个问题如疑云迷瘴般笼罩记者心头。

1.凤山由来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记者拨通了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的电话。程州说,《柳州路文宣王庙碑》是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地方官员在柳城重立的柳州文宣王庙碑。柳城是当时的柳州治所,衙门等最高行政机构就在如今的柳城县凤山镇。后期,行政中心迁址,《柳州路文宣王庙碑》经过一番波折,才来到现今的柳侯祠安放。

原来在元代,柳州的行政中心就在凤山,刻有最高行政长官柳宗元画像的石碑出现在凤山也就不奇怪了。但另一个更大的疑惑又在记者心头浮现——当时柳州的行政中心为何要建在凤山?这个小镇有何特殊之处?

9月中旬,记者一行与柳城县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后驱车前往凤山,寻找这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

凤山镇距离柳州市区约35公里,位于融江、柳江、龙江河畔三江交汇之处,鸾山、穿山、网山、龙船山四山朝拱之地。在凤山镇,记者见到了一个人——今年72岁的政协柳城县第十届委员会文史顾问谢光任。

谈到凤山镇的过去,谢光任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凤山是柳城最早县域,柳城县建于公元1006年至1368年,在凤山南丹村。北宋景德三年取柳岭县的“柳”字、龙城县的“城”字,更名为柳城,直至元朝至正二十八年。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柳城县治从南丹村迁至河东的凤山镇,其中,清朝咸丰三年至十年,因时局动乱,县治迁往田村。1853年至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局势稍微稳定,县治即迁回凤山镇。

抗日战争期间的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县政府迁往古砦乡龙美街避难一年,抗战胜利后即迁回凤山镇。直到公元1950年元月23日,柳城县人民政府从凤山镇迁往大埔镇,凤山镇才结束了582年的县治历史。

古人为何如此青睐凤山镇?原因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谢光任说,处在三江交汇处的凤山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上通融水、融安、三江三县,直到贵州省,下达柳州、梧州、广州,周边又有四山拱卫。在政局动荡的古代,这样的区位条件对当政者极具吸引力。此外,凤山镇的名字对古人来说也颇具祥瑞之意。凤山镇右边的穿山古时候叫青凤山,左边又有一处形如传说中凤凰形状的凤凰岭。坐落其间的小镇取“凤落祥地天降瑞”之意,故而得凤山之名。

2.探秘古城

大家都知道,龙和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一般都会被一起提到,寓意祥瑞。既然凤山镇以凤为名,那么当地有没有与龙相关的地方?记者在当地继续走访,还真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据说柳州的别称“龙城”就是起源于此。这个地方,就是南丹村。

前往南丹村,记者需要乘坐渡船横跨江面。渡船穿行在水面上,船下碧波粼粼,白浪翻滚。近岸处,低头可见游鱼在清可见底的水中穿行。眼前的美景,让记者对南丹村充满期待。

船靠岸后,记者一行在南丹村党总支副书记韦彦义的带领下走进村子。村头,一株树龄超百年的龙眼树静静伫立,宛如一位老者,无声地诉说着南丹悠久的历史。

离龙眼树不远处的两块石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块白石碑是柳城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立在村中的,上面写有“柳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丹土城遗址”,另一块黑色石碑立于2018年12月25日,见证着南丹土城成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丹古城今何在?记者环顾四周,难觅古城墙踪影。随后记者放飞无人机,在航拍镜头中,南丹村依水而建,龙江、融江、柳江犹如三条翠绿的玉带在凤山大地上交织。三条玉带交汇之处,是依水而建的南丹村。村子中心高低错落的民宅被大片绿色的田地包围,田地四周,有一圈土地明显高于四周。在无人机视角下,这圈土地连成的形状宛如扇形,也似水滴。原来,这就是古城墙的遗址,因为城墙围起的形状似水滴,南丹也被称为“水滴古城”。

在村里82岁的老人王少芝儿时的记忆里,部分土城墙的遗迹大约有2米高,城墙都是大石块混合夯土建成的,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只是在岁月的打磨下,土墙多已坍塌,只剩墙根还高出地面一截,上面也早已被杂草树木覆盖。

记者翻阅《柳州历史文化大观》一书,发现了一段关于南丹土城墙的介绍:城墙用黄土夯成,下宽上窄,周长1680.9米,其中东墙长295米、西墙长445米、南墙长300米、北墙长630米,占地200余亩,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门宽5米。城墙外部每100米远分别有一个城垛,城垛长10米、宽9.5米。距城墙40米的城西至南还有一条未竣工的护城河遗址,长800多米、宽30~40米。

这样的修建规模,在古代可是不小的工程。眼前这座小村庄,为何会成为古城遗址的所在地?它与“龙城”的起源又有什么联系?

3.“龙城”起源

为了搞清楚历史烟尘下南丹村辉煌的过去,记者再次找到谢光任。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他查阅《柳城文史》《柳城县志》《柳州府志》《柳州县志》《广西郡邑建制沿革表》《中国历史历代简表》等文献、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梳理的一份南丹“履历表”。据他介绍,柳州又名龙城,而最早获得“龙城”称号的政区地名是“龙城县”,就在现在的凤山镇南丹村。

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是这份“履历表”记录的第一个年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一书中也对这个年份有所记载:“龙城县系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置,据传因八龙见于江而名县;治所在今柳城县旧柳城西龙江南岸,辖今柳城县地。”

谢光任说,在古人眼中,“八龙见于江” 是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萧梁政权在凤山一带设州置县是应天顺势之举,龙州和龙城县就这样应运而生。龙城县,正是柳城县的前身。与凤山镇一江之隔的南丹村,古时又称南荡堡,便成了龙城县的县址,又是龙州的州治之所。

《柳州府志》记载,南丹古城是公元537年以后至公元1368年以前的古代城址。记者在谢光任整理的材料中看到,宋代末年至元代,柳州府和柳州路的廨署也设在南丹。明洪武元年,柳州路改为柳州府,柳城县属柳州府,县城才从南丹迁至凤山。南丹村成为古代行政中心的时间持续了800多年,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据说,20世纪70年代,这里还曾出土过古铜镜和州官鸣锣开道的大锣。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凤山除了历史悠久,还曾走出过柳城县最后一个举人谢三聘。他曾历任凤山书院、龙城书院、柳江书院山长,是柳城县文昌阁创始人,也是中南、华南地区有名的书法家,其儿子谢滋谷,也是当地名士,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柳宗元画像石碑之谜——柳城县凤山镇历史文化故事探秘系列之一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9-29 08:50    |  作者: 李广西 宋美玲 周仟仟

谢光任向记者讲述历史。 全媒体记者 周仟仟 摄

柳城县人民政府立的“南丹土城遗址”碑。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摄

南丹土城址被确认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全媒体记者 文鑫豪 摄

坐落在三江交汇处的南丹村 全媒体记者 文鑫豪 摄

说起柳州,就绕不开“柳宗元”三个字。要问柳宗元长什么样,还得看柳侯祠里的一块碑——位于柳宗元衣冠冢附近的《柳州路文宣王庙碑》。

这块石碑上半截刻有柳宗元所作碑文,下半截刻有柳宗元像。去柳侯祠游览过的人或许都听过导览人员介绍,这块碑是国内现存最早收录柳宗元石刻画像和记录柳宗元修复文宣王庙全过程的石刻。不过这块石碑最让人惊讶的并不是上面的文字和画像,而是它曾出现在距离柳侯祠约40公里的柳城县凤山镇。

9月16日,记者在凤山镇采访时,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曾说,这块石碑与凤山镇有着紧密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也就是当时柳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刻有柳宗元画像的石碑为何会与一个小镇产生联系?这个问题如疑云迷瘴般笼罩记者心头。

1.凤山由来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记者拨通了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的电话。程州说,《柳州路文宣王庙碑》是元代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地方官员在柳城重立的柳州文宣王庙碑。柳城是当时的柳州治所,衙门等最高行政机构就在如今的柳城县凤山镇。后期,行政中心迁址,《柳州路文宣王庙碑》经过一番波折,才来到现今的柳侯祠安放。

原来在元代,柳州的行政中心就在凤山,刻有最高行政长官柳宗元画像的石碑出现在凤山也就不奇怪了。但另一个更大的疑惑又在记者心头浮现——当时柳州的行政中心为何要建在凤山?这个小镇有何特殊之处?

9月中旬,记者一行与柳城县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后驱车前往凤山,寻找这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故事。

凤山镇距离柳州市区约35公里,位于融江、柳江、龙江河畔三江交汇之处,鸾山、穿山、网山、龙船山四山朝拱之地。在凤山镇,记者见到了一个人——今年72岁的政协柳城县第十届委员会文史顾问谢光任。

谈到凤山镇的过去,谢光任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凤山是柳城最早县域,柳城县建于公元1006年至1368年,在凤山南丹村。北宋景德三年取柳岭县的“柳”字、龙城县的“城”字,更名为柳城,直至元朝至正二十八年。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柳城县治从南丹村迁至河东的凤山镇,其中,清朝咸丰三年至十年,因时局动乱,县治迁往田村。1853年至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局势稍微稳定,县治即迁回凤山镇。

抗日战争期间的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县政府迁往古砦乡龙美街避难一年,抗战胜利后即迁回凤山镇。直到公元1950年元月23日,柳城县人民政府从凤山镇迁往大埔镇,凤山镇才结束了582年的县治历史。

古人为何如此青睐凤山镇?原因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谢光任说,处在三江交汇处的凤山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上通融水、融安、三江三县,直到贵州省,下达柳州、梧州、广州,周边又有四山拱卫。在政局动荡的古代,这样的区位条件对当政者极具吸引力。此外,凤山镇的名字对古人来说也颇具祥瑞之意。凤山镇右边的穿山古时候叫青凤山,左边又有一处形如传说中凤凰形状的凤凰岭。坐落其间的小镇取“凤落祥地天降瑞”之意,故而得凤山之名。

2.探秘古城

大家都知道,龙和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一般都会被一起提到,寓意祥瑞。既然凤山镇以凤为名,那么当地有没有与龙相关的地方?记者在当地继续走访,还真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据说柳州的别称“龙城”就是起源于此。这个地方,就是南丹村。

前往南丹村,记者需要乘坐渡船横跨江面。渡船穿行在水面上,船下碧波粼粼,白浪翻滚。近岸处,低头可见游鱼在清可见底的水中穿行。眼前的美景,让记者对南丹村充满期待。

船靠岸后,记者一行在南丹村党总支副书记韦彦义的带领下走进村子。村头,一株树龄超百年的龙眼树静静伫立,宛如一位老者,无声地诉说着南丹悠久的历史。

离龙眼树不远处的两块石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块白石碑是柳城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立在村中的,上面写有“柳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丹土城遗址”,另一块黑色石碑立于2018年12月25日,见证着南丹土城成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南丹古城今何在?记者环顾四周,难觅古城墙踪影。随后记者放飞无人机,在航拍镜头中,南丹村依水而建,龙江、融江、柳江犹如三条翠绿的玉带在凤山大地上交织。三条玉带交汇之处,是依水而建的南丹村。村子中心高低错落的民宅被大片绿色的田地包围,田地四周,有一圈土地明显高于四周。在无人机视角下,这圈土地连成的形状宛如扇形,也似水滴。原来,这就是古城墙的遗址,因为城墙围起的形状似水滴,南丹也被称为“水滴古城”。

在村里82岁的老人王少芝儿时的记忆里,部分土城墙的遗迹大约有2米高,城墙都是大石块混合夯土建成的,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只是在岁月的打磨下,土墙多已坍塌,只剩墙根还高出地面一截,上面也早已被杂草树木覆盖。

记者翻阅《柳州历史文化大观》一书,发现了一段关于南丹土城墙的介绍:城墙用黄土夯成,下宽上窄,周长1680.9米,其中东墙长295米、西墙长445米、南墙长300米、北墙长630米,占地200余亩,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门宽5米。城墙外部每100米远分别有一个城垛,城垛长10米、宽9.5米。距城墙40米的城西至南还有一条未竣工的护城河遗址,长800多米、宽30~40米。

这样的修建规模,在古代可是不小的工程。眼前这座小村庄,为何会成为古城遗址的所在地?它与“龙城”的起源又有什么联系?

3.“龙城”起源

为了搞清楚历史烟尘下南丹村辉煌的过去,记者再次找到谢光任。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他查阅《柳城文史》《柳城县志》《柳州府志》《柳州县志》《广西郡邑建制沿革表》《中国历史历代简表》等文献、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梳理的一份南丹“履历表”。据他介绍,柳州又名龙城,而最早获得“龙城”称号的政区地名是“龙城县”,就在现在的凤山镇南丹村。

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是这份“履历表”记录的第一个年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一书中也对这个年份有所记载:“龙城县系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置,据传因八龙见于江而名县;治所在今柳城县旧柳城西龙江南岸,辖今柳城县地。”

谢光任说,在古人眼中,“八龙见于江” 是大吉大利的吉祥征兆,萧梁政权在凤山一带设州置县是应天顺势之举,龙州和龙城县就这样应运而生。龙城县,正是柳城县的前身。与凤山镇一江之隔的南丹村,古时又称南荡堡,便成了龙城县的县址,又是龙州的州治之所。

《柳州府志》记载,南丹古城是公元537年以后至公元1368年以前的古代城址。记者在谢光任整理的材料中看到,宋代末年至元代,柳州府和柳州路的廨署也设在南丹。明洪武元年,柳州路改为柳州府,柳城县属柳州府,县城才从南丹迁至凤山。南丹村成为古代行政中心的时间持续了800多年,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据说,20世纪70年代,这里还曾出土过古铜镜和州官鸣锣开道的大锣。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凤山除了历史悠久,还曾走出过柳城县最后一个举人谢三聘。他曾历任凤山书院、龙城书院、柳江书院山长,是柳城县文昌阁创始人,也是中南、华南地区有名的书法家,其儿子谢滋谷,也是当地名士,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