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一本书写了几十年! 柳州这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揭开……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2-15 15:15    |  作者: 李广西 周仟仟 荣瑶 朱柳融

岁月在慌里慌张的流逝中不经意地丢失许多珍贵的记忆。

窗前绿植报春来,院树新芽春梦迟。

2023年1月29日,是鱼峰区里雍镇的圩日。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记者在里雍镇副镇长潘芸的引领下,来到革命前辈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进行采访。

热闹的里雍集市

里雍镇副镇长潘芸(右)带记者前往里雍西街42号探访

第一站,来到里雍中心幼儿园(原为里雍小学),这里曾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隐秘战斗的据点,因当日没有开学,场所用来做企业用工招聘现场,当年的建筑和战斗遗迹已很难寻觅。

后来,记者又去革命前辈生活的地方,里雍西街42号,因年代已久,两层楼房屋没有维修,无人居住,几乎破败不堪。记者推门而入,从残留的物件中,似乎看到80年前的烽火岁月,那一段不能忘记的回忆在历史天空中闪现。

里雍西街42号,革命前辈生活过的地方

年久失修的里雍西街42号

其实,2019年5月,记者曾到此采访,因懂这段历史的人不多,只能把一些片断留在《地火燎原》书籍中。5年前,时任鱼峰区委书记的唐作斌曾希望记者编写一本《鱼峰区里雍镇、白沙镇革命老区历史汇编》,因事多,故未答应。可以说,这是一篇迟写了5年的文章。


秘密据点

历史的演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世纪40年代的里雍乡所在地,是一个小圩镇。一个叫覃显的人来到这里,书写了这个小圩镇的红色历史。

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柳州日报》记载:覃显又名覃立彬,1945年1月至1946年初,在柳州日报资料室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据柳州市党史专家黄惠兰和鱼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玲介绍:鱼峰区所辖的里雍、白沙原是柳江县东南的两个圩镇,位于柳江河畔。溯江而上可达柳州,下通象州、武宣。

里雍老街上立的路牌

里雍街新中国成立前夕有170多户,1300多人。富户寥寥无几,小商贩占70%以上,其他为砍柴割草或挑码头担度日的平民。有5个油榨房,20多名油榨工人。里雍虽是小圩镇,人口复杂,街道狭窄,却有百多间铺房,其中有6处赌场、4个鸦片烟馆。

里雍老街

共产党组织在里雍、白沙活动始于1941年10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1年6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将一部分党员安排到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南宁举办的省合作人员训练班去学习。同年10月,地下党员熊元清、胡习恒、黄维光、覃显、曾少庆、何彭辉、区诚7人和一些进步青年共21人,被分配到柳江县政府任合作指导员。 

胡习恒、熊元清到柳州后,与中共柳州市委领导成员杨烈(即莫朗) 接上关系,并按杨烈的指示,在柳江县合作指导员中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熊元清。党支部的任务是:利用社会职业隐蔽埋伏,巩固组织,待机而动;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利用时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培养党员发展对象。 

支部党员利用合法身份在柳江县开展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合作社,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组织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从县合作金库取得低息贷款,解决种子、口粮困难;组织消费合作社,解决农民购买生活用品的困难;组织生产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在里雍、白沙组织农民编织竹器,拿到市场销售。与一些较进步的乡村小学教师和社会青年建立联系,并通过这些关系逐步把疏散到柳江县来的党员安排到里雍小学任教。

里雍小学原址

共产党员覃显最早分派到里雍工作。覃显与里雍小学的校长和里雍的开明人士进行联系。在逐渐建立了友谊之后,介绍进步书刊给他们看,和他们谈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对覃显产生了好感和信任。同时,覃显还争取上层人士的支持,逐步把几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安插到里雍小学任教,如李文达(中共党员)、韦纯宽(到里雍后入党)、黄志明、陆焕裴、梁山、黄恺、陈真等。在覃显离开柳江县去雒容县后,党组织决定让韦纯宽等长期坚持在里雍工作。从1941年至1949年,里雍和白沙两个秘密据点是当年革命工作者进出“桂中游击区”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

既然这两个秘密据点如此重要,为何懂它历史的人不多呢?


珍贵史料

里雍的红色历史,绕不开一个叫韦纯宽的人。2019年5月,记者曾去过韦纯宽的老家——象州县寺村镇交址村采访。韦纯宽五兄弟全部参加革命,他是大哥。他的大弟叫韦纯束,曾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另有韦纯武、韦纯粹、韦纯吏。可以说是革命的一家。

韦纯宽(前排左一)与韦纯束(前排右一)等


合影 

记者几经周折,通过联系苏健行的后人,找到韦纯宽的后人韦伟贤,通过微信采访了解到一些历史原貌。韦伟贤还给记者发来同在里雍参加革命的林立(林周雄)自传体书籍,这是一本相当有史料价值的红色宝典,为梳理里雍和白沙的红色历史提供原始佐证。

年轻时的韦纯宽(韦伟贤提供)

林立又名林周雄,1920年出生,柳城县社冲人,抗战时期曾在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工作过。在河池师专(今河池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离休。2022年11月病逝,享年102岁。

韦纯宽(左一),林立(左二)

林立写的书名叫《在艰苦的岁月里》,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原象县、柳江、榴江、雒容、修仁等县境内红色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第八团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持续了几十年,修改了数十次,直到1999年3月完稿。

林立的书《在艰苦的岁月里》

他用三个理由解释为什么几十年来要坚持写这本书。

一是通过回忆风风雨雨的岁月及如火如荼的斗争,增强自己的奋斗活力,洗刷自己的心灵锈蚀;回忆是一部书,是共产党员、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所以写。

 二是象县地区的游击斗争,是共产党的一把锐利匕首插在敌人的大腿上,战斗是艰苦的、激烈的,应该写。

三是在象县地区坚持艰苦斗争的共产党员不惜流血牺牲,不惜倾家荡产,克服种种困难与敌人生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是可歌可泣的史诗,值得写。

他无比感叹地说:“做也难来写也难,难上加难苦登攀,文章不成书读少,拙笔留作纪念看。”

据林立文章回忆证实:覃显是第一个被派到里雍开拓的。

覃显到里雍,结识了里雍小学校长王玉就,并成为知交。通过了解,意识到里雍适合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开展。于是便恳切地向王玉就推荐“人才”,以增强党在里雍的力量。

1943年8月,在柳江县工作的李文达由覃显推荐到里雍小学任教,相继而来的有黄志明、陆焕斐。9月,韦纯宽亦到里雍小学任教。短时间内这所小学成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据点”。

这些同志到任后,严守党的纪律,遵照“勤教勤学勤交友”的指示,刻苦耐劳,兢兢业业,以十分认真的态度来搞好教学。当时,里雍乡长姚克成的儿子姚能超在校读书不用功,常打架,成绩差。地下党的同志对其特别用心教育,不断地上门辅导,很快就把姚能超转变好了。毕业后的学生考上中学的升学率占全县之冠,创造历史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在校任教的同志深得学生家长及开明士绅的支持。

1944年春,韦纯宽升格为教导主任。

之后,由于桂林“七九”事件,根据党组织指示,李文达、韦纯宽、黄志明从里雍小学撤往象县;陆焕斐、覃显调往别地。里雍小学暂时停办。那么,里雍小学这个秘密据点又是怎样恢复的呢?


风云际会

1945年6月,柳州光复。同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回柳恢复活动,里雍小学很快复课。

党组织通知在象县的党员韦纯宽、黄志明转回里雍小学任教。光复后的里雍小学只有空荡荡的房子。党组织决定:这时起,里雍的地下工作由韦纯宽负责。

1946年2月,李文达在象县介绍共产党员陈惠贤、罗星光两人到里雍,增加里雍的活动力量。

1946年4月,柳州党组织负责人胡习恒介绍党员陈贞(女)到里雍工作。陈贞是博白县人,参加过广西学生军,后来参加桂东南起义,在来宾工作时被人盯梢,转来里雍小学任教。她为革命奔波,生活很困难,连更换的衣服、洗脸的毛巾都没有。她到里雍之后,得到同志们的热心帮助。陈贞原是大家闺秀,她却把自己的青春“嫁”给革命事业,以革命自豪。她到里雍小学后,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扩大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少数顽固的人,收到良好效果。

里雍光复后,遭劫的群众仍是家贫如洗,灾荒严重。但国民党仍执行“三征”暴政,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之中。胡习恒到里雍向韦纯宽传达上级的指示:“里雍的工作应跳出学校的圈子,深入到农村去。”

要到农村去活动,必须有件合法的“外衣”。这时,恰好乡公所缺一个辅导主任,韦纯宽利用和时任乡长龙云开的关系,毛遂自荐,当上了辅导主任。于是,韦纯宽不辞劳苦,堂堂正正地深入农村,以辅导国民基础教育为名,进行访贫问苦,串连发动群众组织起来反 “三征”。韦纯宽和胡习恒两人同到高壮村韦宗兴家串连。韦宗兴是高壮村的开明人士,与胡习恒是“老同”关系,韦纯宽与韦宗兴是“同姓一家亲”。胡习恒、韦纯宽受到了韦宗兴的热情招待。酒席上,他们畅叙旧情。谈过去,谈现在,也谈未来,谈得三人心心相印。在韦宗兴的积极推动下,串连发动群众,顺利地开展到了白沙、田头、红赖、大佃等村寨。


迷惑敌人

1946年2月,里雍中心校校长易人,你方唱罢我登台:王玉就下台,张振平上台;不数月,张振平下台,葵立忠上台;1947年2月,葵立忠下台,陈树杰上台;同年秋,陈树杰下台,韦纯宽上台。不足两年,小学校长四次易人。这时,学校经费拮据,办学困难重重。国民党征兵力度加大,有的为了逃避兵役,千方百计挤进教师行列得到“免征”机会。但这些人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受到反对。惟有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难、不为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搞好教学,深得人心,韦纯宽就是其中优秀者之一。他因此得到了乡教育协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推荐,经柳江县政府教育科委任,升为里雍中心校校长。

学校与乡公所共一个大院办公办学,可谓是与狼共舞。

1947年8月的一个傍晚,突然从柳州驶来一只快艇,有几个宪兵闯进了里雍乡公所。黄志明老师在楼上首先看见,马上与韦纯宽、陈贞密商对策。并将“红宝书”和文件包好,由黄志明带出校外沟底收藏,陈贞稳坐在办公室里修改学生作业探动静,韦纯宽走出校外探“风声”。

里雍横渡码头

里雍横渡码头停放的船只

里雍街上有间木工铺。木工老刘是韦纯宽的老乡,也是基本群众。韦纯宽从木工铺得知,宪兵是随柳州专区保安司令莫树杰沿江一路查防而来,宪兵已在街上捉赌捕人,莫树杰已进乡公所和乡长龙云开谈话,学校没有受到搜查。

韦纯宽得知学校没有受到搜查,放心了,漫步返回学校参加莫树杰召开的乡干部座谈会。莫树杰有些激怒地训斥:“里雍近来风气很不好,赌风太盛,征兵征粮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这里有没有异党分子在捣鬼?”莫司令哪里知道共产党员韦纯宽就坐在他的斜对面。

这次,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也提醒同志们要谨慎从事。

有意思的是,乡长龙云开想起上级教他识共防共的方法说:“共产党员的生活特征是不贪酒色,不求侈华,不图享受,不谋私利,不染恶习。”对韦纯宽是不是共产党他有点怀疑。于是,龙云开对韦纯宽进行试探。一天,韦纯宽正在散步,龙云开从房内迎出,邀请韦纯宽入席打麻将。韦纯宽将计就计,欣然应邀入室,接连打了几个通宵。

后来,龙云开又心生一计,邀请韦纯宽“打平伙”聚餐,韦纯宽欣然答应,慷慨解囊。酒过数杯之后,龙云开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猜两码?”说时,随手举起拳头对着韦纯宽喊码。

韦纯宽与之对猜,龙云开输了!

经过这两件事,龙云开对韦纯宽的“疑虑”消除了。

为了进一步“迷惑”龙云开,韦纯宽运用四六句对仗式的文言文写了一封致友人书,并称赞和羡慕龙云开已有一妻两妾,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信中感叹:“里雍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教师清苦,定当他日离去。”信写好后,有意把信摆在桌面上,让龙云开偷看。

龙云开果然中计。

那么,白沙小学成为据点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一本书写了几十年! 柳州这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揭开……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2-15 15:15    |  作者: 李广西 周仟仟 荣瑶 朱柳融

岁月在慌里慌张的流逝中不经意地丢失许多珍贵的记忆。

窗前绿植报春来,院树新芽春梦迟。

2023年1月29日,是鱼峰区里雍镇的圩日。街上人流熙熙攘攘,记者在里雍镇副镇长潘芸的引领下,来到革命前辈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进行采访。

热闹的里雍集市

里雍镇副镇长潘芸(右)带记者前往里雍西街42号探访

第一站,来到里雍中心幼儿园(原为里雍小学),这里曾是中共地下党组织隐秘战斗的据点,因当日没有开学,场所用来做企业用工招聘现场,当年的建筑和战斗遗迹已很难寻觅。

后来,记者又去革命前辈生活的地方,里雍西街42号,因年代已久,两层楼房屋没有维修,无人居住,几乎破败不堪。记者推门而入,从残留的物件中,似乎看到80年前的烽火岁月,那一段不能忘记的回忆在历史天空中闪现。

里雍西街42号,革命前辈生活过的地方

年久失修的里雍西街42号

其实,2019年5月,记者曾到此采访,因懂这段历史的人不多,只能把一些片断留在《地火燎原》书籍中。5年前,时任鱼峰区委书记的唐作斌曾希望记者编写一本《鱼峰区里雍镇、白沙镇革命老区历史汇编》,因事多,故未答应。可以说,这是一篇迟写了5年的文章。


秘密据点

历史的演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世纪40年代的里雍乡所在地,是一个小圩镇。一个叫覃显的人来到这里,书写了这个小圩镇的红色历史。

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柳州日报》记载:覃显又名覃立彬,1945年1月至1946年初,在柳州日报资料室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据柳州市党史专家黄惠兰和鱼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燕玲介绍:鱼峰区所辖的里雍、白沙原是柳江县东南的两个圩镇,位于柳江河畔。溯江而上可达柳州,下通象州、武宣。

里雍老街上立的路牌

里雍街新中国成立前夕有170多户,1300多人。富户寥寥无几,小商贩占70%以上,其他为砍柴割草或挑码头担度日的平民。有5个油榨房,20多名油榨工人。里雍虽是小圩镇,人口复杂,街道狭窄,却有百多间铺房,其中有6处赌场、4个鸦片烟馆。

里雍老街

共产党组织在里雍、白沙活动始于1941年10月。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41年6月,中共广西省工委将一部分党员安排到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在南宁举办的省合作人员训练班去学习。同年10月,地下党员熊元清、胡习恒、黄维光、覃显、曾少庆、何彭辉、区诚7人和一些进步青年共21人,被分配到柳江县政府任合作指导员。 

胡习恒、熊元清到柳州后,与中共柳州市委领导成员杨烈(即莫朗) 接上关系,并按杨烈的指示,在柳江县合作指导员中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熊元清。党支部的任务是:利用社会职业隐蔽埋伏,巩固组织,待机而动;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利用时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培养党员发展对象。 

支部党员利用合法身份在柳江县开展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合作社,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组织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从县合作金库取得低息贷款,解决种子、口粮困难;组织消费合作社,解决农民购买生活用品的困难;组织生产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在里雍、白沙组织农民编织竹器,拿到市场销售。与一些较进步的乡村小学教师和社会青年建立联系,并通过这些关系逐步把疏散到柳江县来的党员安排到里雍小学任教。

里雍小学原址

共产党员覃显最早分派到里雍工作。覃显与里雍小学的校长和里雍的开明人士进行联系。在逐渐建立了友谊之后,介绍进步书刊给他们看,和他们谈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他们对覃显产生了好感和信任。同时,覃显还争取上层人士的支持,逐步把几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安插到里雍小学任教,如李文达(中共党员)、韦纯宽(到里雍后入党)、黄志明、陆焕裴、梁山、黄恺、陈真等。在覃显离开柳江县去雒容县后,党组织决定让韦纯宽等长期坚持在里雍工作。从1941年至1949年,里雍和白沙两个秘密据点是当年革命工作者进出“桂中游击区”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

既然这两个秘密据点如此重要,为何懂它历史的人不多呢?


珍贵史料

里雍的红色历史,绕不开一个叫韦纯宽的人。2019年5月,记者曾去过韦纯宽的老家——象州县寺村镇交址村采访。韦纯宽五兄弟全部参加革命,他是大哥。他的大弟叫韦纯束,曾担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另有韦纯武、韦纯粹、韦纯吏。可以说是革命的一家。

韦纯宽(前排左一)与韦纯束(前排右一)等


合影 

记者几经周折,通过联系苏健行的后人,找到韦纯宽的后人韦伟贤,通过微信采访了解到一些历史原貌。韦伟贤还给记者发来同在里雍参加革命的林立(林周雄)自传体书籍,这是一本相当有史料价值的红色宝典,为梳理里雍和白沙的红色历史提供原始佐证。

年轻时的韦纯宽(韦伟贤提供)

林立又名林周雄,1920年出生,柳城县社冲人,抗战时期曾在柳州日报社柳城分社工作过。在河池师专(今河池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离休。2022年11月病逝,享年102岁。

韦纯宽(左一),林立(左二)

林立写的书名叫《在艰苦的岁月里》,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原象县、柳江、榴江、雒容、修仁等县境内红色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桂中支队第八团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他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写,持续了几十年,修改了数十次,直到1999年3月完稿。

林立的书《在艰苦的岁月里》

他用三个理由解释为什么几十年来要坚持写这本书。

一是通过回忆风风雨雨的岁月及如火如荼的斗争,增强自己的奋斗活力,洗刷自己的心灵锈蚀;回忆是一部书,是共产党员、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所以写。

 二是象县地区的游击斗争,是共产党的一把锐利匕首插在敌人的大腿上,战斗是艰苦的、激烈的,应该写。

三是在象县地区坚持艰苦斗争的共产党员不惜流血牺牲,不惜倾家荡产,克服种种困难与敌人生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是可歌可泣的史诗,值得写。

他无比感叹地说:“做也难来写也难,难上加难苦登攀,文章不成书读少,拙笔留作纪念看。”

据林立文章回忆证实:覃显是第一个被派到里雍开拓的。

覃显到里雍,结识了里雍小学校长王玉就,并成为知交。通过了解,意识到里雍适合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开展。于是便恳切地向王玉就推荐“人才”,以增强党在里雍的力量。

1943年8月,在柳江县工作的李文达由覃显推荐到里雍小学任教,相继而来的有黄志明、陆焕斐。9月,韦纯宽亦到里雍小学任教。短时间内这所小学成了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据点”。

这些同志到任后,严守党的纪律,遵照“勤教勤学勤交友”的指示,刻苦耐劳,兢兢业业,以十分认真的态度来搞好教学。当时,里雍乡长姚克成的儿子姚能超在校读书不用功,常打架,成绩差。地下党的同志对其特别用心教育,不断地上门辅导,很快就把姚能超转变好了。毕业后的学生考上中学的升学率占全县之冠,创造历史前所未有的水平。因此,在校任教的同志深得学生家长及开明士绅的支持。

1944年春,韦纯宽升格为教导主任。

之后,由于桂林“七九”事件,根据党组织指示,李文达、韦纯宽、黄志明从里雍小学撤往象县;陆焕斐、覃显调往别地。里雍小学暂时停办。那么,里雍小学这个秘密据点又是怎样恢复的呢?


风云际会

1945年6月,柳州光复。同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共柳州地下党组织回柳恢复活动,里雍小学很快复课。

党组织通知在象县的党员韦纯宽、黄志明转回里雍小学任教。光复后的里雍小学只有空荡荡的房子。党组织决定:这时起,里雍的地下工作由韦纯宽负责。

1946年2月,李文达在象县介绍共产党员陈惠贤、罗星光两人到里雍,增加里雍的活动力量。

1946年4月,柳州党组织负责人胡习恒介绍党员陈贞(女)到里雍工作。陈贞是博白县人,参加过广西学生军,后来参加桂东南起义,在来宾工作时被人盯梢,转来里雍小学任教。她为革命奔波,生活很困难,连更换的衣服、洗脸的毛巾都没有。她到里雍之后,得到同志们的热心帮助。陈贞原是大家闺秀,她却把自己的青春“嫁”给革命事业,以革命自豪。她到里雍小学后,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扩大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孤立少数顽固的人,收到良好效果。

里雍光复后,遭劫的群众仍是家贫如洗,灾荒严重。但国民党仍执行“三征”暴政,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生活之中。胡习恒到里雍向韦纯宽传达上级的指示:“里雍的工作应跳出学校的圈子,深入到农村去。”

要到农村去活动,必须有件合法的“外衣”。这时,恰好乡公所缺一个辅导主任,韦纯宽利用和时任乡长龙云开的关系,毛遂自荐,当上了辅导主任。于是,韦纯宽不辞劳苦,堂堂正正地深入农村,以辅导国民基础教育为名,进行访贫问苦,串连发动群众组织起来反 “三征”。韦纯宽和胡习恒两人同到高壮村韦宗兴家串连。韦宗兴是高壮村的开明人士,与胡习恒是“老同”关系,韦纯宽与韦宗兴是“同姓一家亲”。胡习恒、韦纯宽受到了韦宗兴的热情招待。酒席上,他们畅叙旧情。谈过去,谈现在,也谈未来,谈得三人心心相印。在韦宗兴的积极推动下,串连发动群众,顺利地开展到了白沙、田头、红赖、大佃等村寨。


迷惑敌人

1946年2月,里雍中心校校长易人,你方唱罢我登台:王玉就下台,张振平上台;不数月,张振平下台,葵立忠上台;1947年2月,葵立忠下台,陈树杰上台;同年秋,陈树杰下台,韦纯宽上台。不足两年,小学校长四次易人。这时,学校经费拮据,办学困难重重。国民党征兵力度加大,有的为了逃避兵役,千方百计挤进教师行列得到“免征”机会。但这些人胸无点墨,误人子弟,受到反对。惟有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难、不为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搞好教学,深得人心,韦纯宽就是其中优秀者之一。他因此得到了乡教育协会及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推荐,经柳江县政府教育科委任,升为里雍中心校校长。

学校与乡公所共一个大院办公办学,可谓是与狼共舞。

1947年8月的一个傍晚,突然从柳州驶来一只快艇,有几个宪兵闯进了里雍乡公所。黄志明老师在楼上首先看见,马上与韦纯宽、陈贞密商对策。并将“红宝书”和文件包好,由黄志明带出校外沟底收藏,陈贞稳坐在办公室里修改学生作业探动静,韦纯宽走出校外探“风声”。

里雍横渡码头

里雍横渡码头停放的船只

里雍街上有间木工铺。木工老刘是韦纯宽的老乡,也是基本群众。韦纯宽从木工铺得知,宪兵是随柳州专区保安司令莫树杰沿江一路查防而来,宪兵已在街上捉赌捕人,莫树杰已进乡公所和乡长龙云开谈话,学校没有受到搜查。

韦纯宽得知学校没有受到搜查,放心了,漫步返回学校参加莫树杰召开的乡干部座谈会。莫树杰有些激怒地训斥:“里雍近来风气很不好,赌风太盛,征兵征粮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这里有没有异党分子在捣鬼?”莫司令哪里知道共产党员韦纯宽就坐在他的斜对面。

这次,虽然是虚惊一场,但也提醒同志们要谨慎从事。

有意思的是,乡长龙云开想起上级教他识共防共的方法说:“共产党员的生活特征是不贪酒色,不求侈华,不图享受,不谋私利,不染恶习。”对韦纯宽是不是共产党他有点怀疑。于是,龙云开对韦纯宽进行试探。一天,韦纯宽正在散步,龙云开从房内迎出,邀请韦纯宽入席打麻将。韦纯宽将计就计,欣然应邀入室,接连打了几个通宵。

后来,龙云开又心生一计,邀请韦纯宽“打平伙”聚餐,韦纯宽欣然答应,慷慨解囊。酒过数杯之后,龙云开兴高采烈地说:“我们猜两码?”说时,随手举起拳头对着韦纯宽喊码。

韦纯宽与之对猜,龙云开输了!

经过这两件事,龙云开对韦纯宽的“疑虑”消除了。

为了进一步“迷惑”龙云开,韦纯宽运用四六句对仗式的文言文写了一封致友人书,并称赞和羡慕龙云开已有一妻两妾,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信中感叹:“里雍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教师清苦,定当他日离去。”信写好后,有意把信摆在桌面上,让龙云开偷看。

龙云开果然中计。

那么,白沙小学成为据点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