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可惜!柳州这条街太火了,几千人同逛,却毁于洪水!如今变成→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5-29 16:29    |  作者: 李广西 荣瑶 朱柳融 周仟仟

一个地方人间烟火最浓处,当属老街。它不仅见证着当地的发展,也镌刻着当地的文化记忆。

在柳江边有两条相隔10余公里的老街,一条是里雍老街,一条是白沙老街,年纪都在200岁以上。

诞生于“没有米”的六都,却曾商贾云集,“两粤宗师”郑小谷更是多次光顾白沙老街,这是为何?饱受时光冲刷的两条老街,还藏着哪些秘密?在历经沧桑巨变后,又将走向何方?


“六都”奇迹

里雍老街位于里雍小河汇入柳江河处。

2月10日,春雨婆娑,好似刚纺出的细线一般轻轻落下,让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里雍老街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在里雍社区党支部书记涂陈学的带领下,记者在那些三四层楼高的砖房中,找到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筑群。

里雍老街

写有顺昌号的楼

这个一栋三层楼的古建筑群的墙面斑驳,一楼是当地人开的寿方店,二楼墙面上“顺昌號”几个字依稀可见。楼房旁边有一个大跨度的拱门、房檐上残存着精美的雕花,可品味到曾经辉煌的遗风余韵,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藏在岁月背后的故事。

静悄悄的里雍老街

旧时柳州管辖下的马平县(现为柳江区),被分为六个都(行政区),原属柳江区的里雍、白沙等划分为六都管辖。

在柳江区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平平过,五都臭狗屎,六都没有米。”

更有人说:“哪个人进里雍,三年不死也要脱层皮。过得三冬六社就发财。”

涂陈学却说曾经的里雍可谓商贾云集,里雍老街更是热闹非凡,到此经商的人络绎不绝,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过得三冬六社就发财”的“奇迹”。这里面有何渊源呢?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清雍正年间,六都地广人稀,无一街圩,实行政务管理,有诸多不便。后经官府批准同意,决定在此建立一条街圩,作为六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里雍老街至此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里雍老街的北街、西街各有一座古码头,入口在居民楼之间,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拾级而下,可到达里雍河边。

里雍小河

其中,位于里雍北街的古码头,在靠近街区的地方立有一块石碑,碑的上方刻着“码头碑”三个大字,依稀可见“捐资”“出钱”等字样,落款日期为乾隆四十三年,其他的文字难以辨认,但记录的应该是古码头的建设过程。

涂陈学带记者查看码头碑

码头碑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此码头用条石铺就,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由本地和外地商铺及群众等捐银钱筹建,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

该古码头建成后不久,里雍老街就建成了小圩亭,设有米行、猪仔行等,每逢圩日,十里八乡乘船或步行来赶圩的人络绎不绝。到此经商的人也不断云集。

古码头的台阶

住在里雍北街的涂永贤,从小在里雍老街长大,曾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里雍老街的热闹。

“里雍老街是‘井’字形,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72岁的涂永贤介绍,“你莫看现在冷冷清清,以前圩日,我家门口就是圩,人山人海,走路都踢脚。家后面是里雍小河,船来船往。靠近柳江边的那栋大楼以前是旅社,里面有10多间房,往来做生意的人都住在那里,8角钱一晚。那时候,油堆才3分钱一个。”

里雍老街一角

据《柳江县志》记载,1985年12月的一个圩期调查,到里雍赶集的人数就有5000人。


圩日的魅力

如此热闹的圩日,也是人们的向往之地。当时的百姓,想在老街立足,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呢?

涂永贤给记者讲述里雍老街往昔

涂永贤回忆,他的父母原来是帮粮所加工粮食的,都住在水碾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干了,只能靠砍柴、割草为生。1963年时,父母拿着16元的积蓄在里雍北街买了一间茅草房,大概四五十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涂永贤家里又花750元在原来的房子旁买了一块空地,1985年建起了新房。

“后来圩亭建到了里雍老街旁,我们家门口成为过路的地方了。”涂永贤说,红花水电站建成后,水位降低,加上通公路了,乘船来赶集几乎消失了,现在只有对岸中塘讯的村民会乘渡船过来。如今,里雍的圩日是三天一圩,一到圩日,各地来买卖的人,挤满了圩亭。

1月29日,记者曾到访里雍镇采访,当日恰逢圩日。摆卖各类蔬菜、菜秧、生活用品的摊位挤满了街道。

涂永贤带记者游览里雍老街

时光飞逝,里雍老街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居民的房子也越来越老。涂永贤一家十几口,至今还住在1985年建的房子里。

“不够住了,只能把对面的房子也租下来。”涂永贤说,“我们也想拆掉重建,改善居住环境。听说里雍老街要改造了,我们也期待老街有新的面貌。”

里雍老街的古建筑和古榕树


名人郑小谷的偏爱

与里雍老街相隔10余公里的白沙老街,则是另一番景象。春雨中,薄雾微起,一排青砖乌瓦的房子在大红灯笼和古朴的暖黄色路灯映衬下,散发着时间的味道。

这些房子大多已无人居住,最为显眼的是一间悬挂着“粤东会馆”牌匾的房子。粤东会馆相较于其他的房子面积更大,会馆的中间摆放着舞狮、舞龙的使用的狮头和龙头、龙身、龙尾等道具,墙上悬挂着当地参加龙舟赛、舞狮、舞龙比赛获得的锦旗等。

粤东会馆里的陈设

这里曾经是什么模样?又住过哪些人?

鱼峰区白沙镇白沙社区白沙一队村民小组长胡文龙带着记者到此,看着眼前的景象,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童年村里老人给他们讲故事的夜晚。

“听老人家讲,以前这里热闹呀!”72岁的胡文龙在粤东会馆前比划着,就是在这块空地,逢年过节都有人来唱戏,五村八屯的人来看,他们还会在河滩上抢花炮。

这一点也得到白沙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东威的佐证。“我也听我奶奶讲过,舞狮、舞龙的习俗,也是那些从广东来做生意的人,在这里安家,留下来的。”李东威说,他们也只是听老一辈说,一代人传一代人,传着传着懂以前故事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但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勇于走出家门,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先辈,为白沙老街积淀了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

明清时代,广州的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对外贸易更是繁盛。大批广东人沿着西江逆流而上,想要闯出一番新天地。

柳江上可连通贵州省、下可通达粤港澳地区,沿岸的白沙、里雍自然也孕育着机遇,吸引了一批生意人的目光,带动了当地商贸往来。

粤东会馆,就是广东商人经商、同乡聚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粤式的饮食、舞狮、粤曲等文化,也随着广东商人带进来,并影响了当地人,至今仍留下深刻的烙印。

粤东会馆

胡文龙的先辈就来自广东顺德,胡家也是最早到白沙创业的外地人之一。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相传嘉庆三年(1797年),胡、黄、谭三姓人以及一些外地人,从广东到江口做生意,看到外地人都发了财,江口人心生嫉妒,于是就规定,每年正月初二头牙,不准外地人去供社王,双方由此争架。

外地人于是看中了河对岸的白沙,由胡、黄、谭三姓人家,每姓出一百两银子,共百两银子,向德合姚家买下了这块地盘。”

史上有“两粤宗师”之称的郑小谷一生也曾多次光顾这里,并在此对出了“独钓榕湖尘”的名句,后人谓之“一联对出诗中湖”。

郑小谷是何方人士?

郑小谷是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进士,被安排在京城皇府任职。当官不久后,他便觉官场不适合自己,难以施展才华,便辞官还乡了。郑小谷回乡后决心把自己的满腹经纶传授给子孙后代,先后主讲广州、宜州、桂林、象州等地多家书院,曾任柳江书院院长。

郑小谷一生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如《四书翼注论文》12卷、《愚一录》12卷、《补学轩文集》6卷、《续刻补学轩文集》6卷等。

郑小谷在柳州也发生过不少趣事。

张兆金在其文章《郑小谷在柳轶闻》写道:“郑小谷弃官后,于1867年前后来柳州任柳江书院的主讲。来柳那日,抵窑埠时天色已晚。无船渡河入城,他只得择间大屋叩门借宿。说来也巧,来开门的竟是那个以前同船对对的姑娘。他赶紧退出,摇头叹气的沉吟道:‘树大林深,难栖无毛之凤,山高水浅……’姑娘见他这个沮丧模样,顿生怜才之心,未等他吟下去,便柔声地续其联尾道:‘可藏有角之龙’。邂毕。落落大方的请他进家,还和父亲盛情款待他,以尽地主之谊。”


老街“重生”

先辈在白沙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胡文龙自是没有机会目睹。但老一辈在白沙老街留下的印记,他却至今难忘。

“白沙老街以前有我们家五六间房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搬出去了。但我们都在这里从小玩到大。”胡文龙说,当时有两排房子,上世纪80年代都是住满人的。“那时候天气热,大家晚上还把床搬出来,睡在路上,好多故事,也是在这样的夜晚流传下来。”

胡文龙给记者讲述白沙老街往昔

令人遗憾地是,因为几次洪水,不少房子被冲垮。特别是1996年的洪水让靠近河岸的那一排房子,被冲得只剩下地基。

“慢慢的人也搬出去住了,房子变得越来越破败。”李东威说,现在老街上还有几栋没有改造的,保留着以前的样子。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白沙老街的东闸门在洪水的冲刷中,至今仍保存完整。“至少保存原貌的70%到80%。”胡文龙说,这是白沙老街保存得最好的地方了。

这其中有何奥妙吗?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称,据老匠人们讲,闸门是用黄泥、石灰、糖油经发酵用夹板冲起来的。经风吹雨打,水泡不变松、不变质,非常坚硬。

在粤东会馆对面,记者看到,只剩下地基的地方,被篱笆围起来,当地居民种上了蔬菜。几栋石头房已没有了屋顶,只剩下断壁残垣。

乘着2022年柳州市第五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原本破旧的白沙老街得以“重生”。改造时,胡文龙就一心希望能够恢复原貌,积极地提了许多意见。

看着如今改造完成的白沙老街,胡文龙感慨地说:“我觉得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啊!”

更让胡文龙没有想到的是,当地还吃上了旅游饭。白沙老街改造好,在柳江河边的白沙大型亲水露营基地建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改造后的白沙老街

胡文龙和村民负责现场管护,越来越忙。“节假日人来得比较多,最多一天就有2000多人。”胡文龙说,相信白沙还会越来越好。

据悉,白沙老街改造是白沙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其中一项。目前,白沙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期改造了108栋房屋,建设了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

而红花水电站的修建,不仅给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改变,也改变了里雍、白沙老百姓的生活。这又从何讲起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可惜!柳州这条街太火了,几千人同逛,却毁于洪水!如今变成→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5-29 16:29    |  作者: 李广西 荣瑶 朱柳融 周仟仟

一个地方人间烟火最浓处,当属老街。它不仅见证着当地的发展,也镌刻着当地的文化记忆。

在柳江边有两条相隔10余公里的老街,一条是里雍老街,一条是白沙老街,年纪都在200岁以上。

诞生于“没有米”的六都,却曾商贾云集,“两粤宗师”郑小谷更是多次光顾白沙老街,这是为何?饱受时光冲刷的两条老街,还藏着哪些秘密?在历经沧桑巨变后,又将走向何方?


“六都”奇迹

里雍老街位于里雍小河汇入柳江河处。

2月10日,春雨婆娑,好似刚纺出的细线一般轻轻落下,让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里雍老街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在里雍社区党支部书记涂陈学的带领下,记者在那些三四层楼高的砖房中,找到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建筑群。

里雍老街

写有顺昌号的楼

这个一栋三层楼的古建筑群的墙面斑驳,一楼是当地人开的寿方店,二楼墙面上“顺昌號”几个字依稀可见。楼房旁边有一个大跨度的拱门、房檐上残存着精美的雕花,可品味到曾经辉煌的遗风余韵,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藏在岁月背后的故事。

静悄悄的里雍老街

旧时柳州管辖下的马平县(现为柳江区),被分为六个都(行政区),原属柳江区的里雍、白沙等划分为六都管辖。

在柳江区至今仍流传着一首民谣:“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平平过,五都臭狗屎,六都没有米。”

更有人说:“哪个人进里雍,三年不死也要脱层皮。过得三冬六社就发财。”

涂陈学却说曾经的里雍可谓商贾云集,里雍老街更是热闹非凡,到此经商的人络绎不绝,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过得三冬六社就发财”的“奇迹”。这里面有何渊源呢?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清雍正年间,六都地广人稀,无一街圩,实行政务管理,有诸多不便。后经官府批准同意,决定在此建立一条街圩,作为六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里雍老街至此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里雍老街的北街、西街各有一座古码头,入口在居民楼之间,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拾级而下,可到达里雍河边。

里雍小河

其中,位于里雍北街的古码头,在靠近街区的地方立有一块石碑,碑的上方刻着“码头碑”三个大字,依稀可见“捐资”“出钱”等字样,落款日期为乾隆四十三年,其他的文字难以辨认,但记录的应该是古码头的建设过程。

涂陈学带记者查看码头碑

码头碑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此码头用条石铺就,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由本地和外地商铺及群众等捐银钱筹建,距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

该古码头建成后不久,里雍老街就建成了小圩亭,设有米行、猪仔行等,每逢圩日,十里八乡乘船或步行来赶圩的人络绎不绝。到此经商的人也不断云集。

古码头的台阶

住在里雍北街的涂永贤,从小在里雍老街长大,曾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里雍老街的热闹。

“里雍老街是‘井’字形,分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72岁的涂永贤介绍,“你莫看现在冷冷清清,以前圩日,我家门口就是圩,人山人海,走路都踢脚。家后面是里雍小河,船来船往。靠近柳江边的那栋大楼以前是旅社,里面有10多间房,往来做生意的人都住在那里,8角钱一晚。那时候,油堆才3分钱一个。”

里雍老街一角

据《柳江县志》记载,1985年12月的一个圩期调查,到里雍赶集的人数就有5000人。


圩日的魅力

如此热闹的圩日,也是人们的向往之地。当时的百姓,想在老街立足,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呢?

涂永贤给记者讲述里雍老街往昔

涂永贤回忆,他的父母原来是帮粮所加工粮食的,都住在水碾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干了,只能靠砍柴、割草为生。1963年时,父母拿着16元的积蓄在里雍北街买了一间茅草房,大概四五十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涂永贤家里又花750元在原来的房子旁买了一块空地,1985年建起了新房。

“后来圩亭建到了里雍老街旁,我们家门口成为过路的地方了。”涂永贤说,红花水电站建成后,水位降低,加上通公路了,乘船来赶集几乎消失了,现在只有对岸中塘讯的村民会乘渡船过来。如今,里雍的圩日是三天一圩,一到圩日,各地来买卖的人,挤满了圩亭。

1月29日,记者曾到访里雍镇采访,当日恰逢圩日。摆卖各类蔬菜、菜秧、生活用品的摊位挤满了街道。

涂永贤带记者游览里雍老街

时光飞逝,里雍老街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居民的房子也越来越老。涂永贤一家十几口,至今还住在1985年建的房子里。

“不够住了,只能把对面的房子也租下来。”涂永贤说,“我们也想拆掉重建,改善居住环境。听说里雍老街要改造了,我们也期待老街有新的面貌。”

里雍老街的古建筑和古榕树


名人郑小谷的偏爱

与里雍老街相隔10余公里的白沙老街,则是另一番景象。春雨中,薄雾微起,一排青砖乌瓦的房子在大红灯笼和古朴的暖黄色路灯映衬下,散发着时间的味道。

这些房子大多已无人居住,最为显眼的是一间悬挂着“粤东会馆”牌匾的房子。粤东会馆相较于其他的房子面积更大,会馆的中间摆放着舞狮、舞龙的使用的狮头和龙头、龙身、龙尾等道具,墙上悬挂着当地参加龙舟赛、舞狮、舞龙比赛获得的锦旗等。

粤东会馆里的陈设

这里曾经是什么模样?又住过哪些人?

鱼峰区白沙镇白沙社区白沙一队村民小组长胡文龙带着记者到此,看着眼前的景象,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童年村里老人给他们讲故事的夜晚。

“听老人家讲,以前这里热闹呀!”72岁的胡文龙在粤东会馆前比划着,就是在这块空地,逢年过节都有人来唱戏,五村八屯的人来看,他们还会在河滩上抢花炮。

这一点也得到白沙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东威的佐证。“我也听我奶奶讲过,舞狮、舞龙的习俗,也是那些从广东来做生意的人,在这里安家,留下来的。”李东威说,他们也只是听老一辈说,一代人传一代人,传着传着懂以前故事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但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勇于走出家门,梦想仗剑走天涯的先辈,为白沙老街积淀了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记忆。

明清时代,广州的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对外贸易更是繁盛。大批广东人沿着西江逆流而上,想要闯出一番新天地。

柳江上可连通贵州省、下可通达粤港澳地区,沿岸的白沙、里雍自然也孕育着机遇,吸引了一批生意人的目光,带动了当地商贸往来。

粤东会馆,就是广东商人经商、同乡聚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粤式的饮食、舞狮、粤曲等文化,也随着广东商人带进来,并影响了当地人,至今仍留下深刻的烙印。

粤东会馆

胡文龙的先辈就来自广东顺德,胡家也是最早到白沙创业的外地人之一。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介绍:“相传嘉庆三年(1797年),胡、黄、谭三姓人以及一些外地人,从广东到江口做生意,看到外地人都发了财,江口人心生嫉妒,于是就规定,每年正月初二头牙,不准外地人去供社王,双方由此争架。

外地人于是看中了河对岸的白沙,由胡、黄、谭三姓人家,每姓出一百两银子,共百两银子,向德合姚家买下了这块地盘。”

史上有“两粤宗师”之称的郑小谷一生也曾多次光顾这里,并在此对出了“独钓榕湖尘”的名句,后人谓之“一联对出诗中湖”。

郑小谷是何方人士?

郑小谷是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进士,被安排在京城皇府任职。当官不久后,他便觉官场不适合自己,难以施展才华,便辞官还乡了。郑小谷回乡后决心把自己的满腹经纶传授给子孙后代,先后主讲广州、宜州、桂林、象州等地多家书院,曾任柳江书院院长。

郑小谷一生著有经学、文学、诗歌等著作数百万字,如《四书翼注论文》12卷、《愚一录》12卷、《补学轩文集》6卷、《续刻补学轩文集》6卷等。

郑小谷在柳州也发生过不少趣事。

张兆金在其文章《郑小谷在柳轶闻》写道:“郑小谷弃官后,于1867年前后来柳州任柳江书院的主讲。来柳那日,抵窑埠时天色已晚。无船渡河入城,他只得择间大屋叩门借宿。说来也巧,来开门的竟是那个以前同船对对的姑娘。他赶紧退出,摇头叹气的沉吟道:‘树大林深,难栖无毛之凤,山高水浅……’姑娘见他这个沮丧模样,顿生怜才之心,未等他吟下去,便柔声地续其联尾道:‘可藏有角之龙’。邂毕。落落大方的请他进家,还和父亲盛情款待他,以尽地主之谊。”


老街“重生”

先辈在白沙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胡文龙自是没有机会目睹。但老一辈在白沙老街留下的印记,他却至今难忘。

“白沙老街以前有我们家五六间房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搬出去了。但我们都在这里从小玩到大。”胡文龙说,当时有两排房子,上世纪80年代都是住满人的。“那时候天气热,大家晚上还把床搬出来,睡在路上,好多故事,也是在这样的夜晚流传下来。”

胡文龙给记者讲述白沙老街往昔

令人遗憾地是,因为几次洪水,不少房子被冲垮。特别是1996年的洪水让靠近河岸的那一排房子,被冲得只剩下地基。

“慢慢的人也搬出去住了,房子变得越来越破败。”李东威说,现在老街上还有几栋没有改造的,保留着以前的样子。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白沙老街的东闸门在洪水的冲刷中,至今仍保存完整。“至少保存原貌的70%到80%。”胡文龙说,这是白沙老街保存得最好的地方了。

这其中有何奥妙吗?

《曲水流韵——里雍·白沙风物录》称,据老匠人们讲,闸门是用黄泥、石灰、糖油经发酵用夹板冲起来的。经风吹雨打,水泡不变松、不变质,非常坚硬。

在粤东会馆对面,记者看到,只剩下地基的地方,被篱笆围起来,当地居民种上了蔬菜。几栋石头房已没有了屋顶,只剩下断壁残垣。

乘着2022年柳州市第五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东风,原本破旧的白沙老街得以“重生”。改造时,胡文龙就一心希望能够恢复原貌,积极地提了许多意见。

看着如今改造完成的白沙老街,胡文龙感慨地说:“我觉得就是我小时候的样子啊!”

更让胡文龙没有想到的是,当地还吃上了旅游饭。白沙老街改造好,在柳江河边的白沙大型亲水露营基地建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改造后的白沙老街

胡文龙和村民负责现场管护,越来越忙。“节假日人来得比较多,最多一天就有2000多人。”胡文龙说,相信白沙还会越来越好。

据悉,白沙老街改造是白沙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其中一项。目前,白沙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期改造了108栋房屋,建设了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

而红花水电站的修建,不仅给柳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改变,也改变了里雍、白沙老百姓的生活。这又从何讲起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