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甘于默默奉献的铁路建设者 ——记原昆明铁路局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梁智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9-27 15:56    |  作者: 吴锡刚

梁智(1909—1995),汉族,广西融安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36年夏,他自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后,矢志科技报国,投身国家铁路建设数十年,兢兢业业,贡献显著。1982年8月,从昆明铁路局科委副主任、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局科研所”)所长岗位上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参与编撰《云南省志·铁道志》,历时9年。

梁智档案图片。


寒窗苦读   校长赠诗勉励

1909年11月12日(农历九月三十日),梁智出生于融县西桂村(今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潭头村西桂屯。融县辖今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梁现云,粗通文墨;大伯父梁钟塘,民国初期任融县参议会议员;父亲梁钟珀,毕业于简易师范学校,曾教书育人,兼行医治病,亦事农耕。

梁智年幼时,因地方军阀混战和土匪作乱,在校读书断断续续,仅读到高小一年级。其间,父亲对他学习要求很严格,经常责令梁智背诵、默写一篇篇古典范文,使其国语成绩进步明显。16、19岁时,梁智相继考入融县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融县中学”,今融水中学)、桂林后期师范。1931年夏,他准备北上报考北平师范大学,由于父亲亡故,路费、学费一时无从筹措,无奈之下,经人介绍到富川中学任教一个学期,随后返家温习功课。1932年秋,在亲友资助下,梁智考上设在梧州的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并在就读期间,幸运地得到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兼工学院院长马君武的殷切关怀。

马君武(1881—1940),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恭城县,曾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教授拼命教、职员拼命干、学生拼命读的“三拼”精神;对于贫寒学生,马君武始终关心有加,他设立“苦学基金”,利用学校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和教职员自愿捐助的资金,接济成绩优良的贫苦学生。

梁智是该校土木工程学系首届学生,读到第二学期期末时,由于家里经济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无助之下考虑辍学。一天,内心很纠结的梁智,鼓起勇气到校长室向马君武报告:“我父亲去世后,家里经济日趋困难,下学期不能继续上学了。”马君武听后,拿起放在案头的学生成绩表仔细一查,发现梁智各科成绩优秀,十分爱惜,当即明确回答:“下学期你还是来吧,学校决定资助你50元助学金。”梁智深受感动,潜心苦读,在第二学年一次全校考试中名列榜首,获学校发给200元奖金。此后,梁智主要靠学校苦学基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得以完成学业。

1934年,为了勉励梁智和其他学生加强品行修养和勤奋治学,马君武赋诗《示梁生》(梁生即梁智):

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

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山高。

1981年8月,梁智在写给表侄莫一凡(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的信中饱含深情地回忆这段往事:“如果不是马校长,我能读到大学毕业,是难以想像的……马校长对贫苦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从我亲身的体会,是极其深刻的。”

1935年3月,参加贺梧铁路勘测的广西大学师生合影(后排左三为梁智)。


呕心沥血  献身铁路事业

1936年7月,梁智大学毕业后,婉拒校方留校任教的提议,先后在平汉铁路、湘桂铁路、滇缅铁路、滇越铁路、滇黔桂铁路、昆明区铁路管理局等铁路部门工作。其间,1937年秋至1939年底,在湘桂铁路南(宁)镇(南关)段任工务员,参与勘测、设计、施工;1946年秋至1947年夏,担任滇越铁路河碧段修复工程委员会所属第二总段第六分段副工程师、分段长,参加云南省河口至碧色寨段修复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936年夏,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合影(第二排左一为梁智)。

1947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踏勘滇黔桂铁路,计划线路由川滇铁路之曲靖起,经云南省陆良、罗平、师宗,贵州省安龙、兴义、册亨,沿红水河至广西省河池县(今河池市金城江区),委托滇越铁路工程处组织勘测,下拨勘测经费4亿元。同年10月,梁智出任滇黔桂铁路勘测队副工程师、代理队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30余人,从昆明出发,经过约8个月的艰苦奋战,完成从黔桂交界的下鸭村(属贵州境内)至河池县金城江镇260余公里的勘测工作,写出勘测报告。《外交部周报》1948年6月16日第四版报道:“滇黔桂铁路勘测工作,顷已全部顺利完成……沿途多崇山峻岭,森林茂密,人迹罕到,常见猛兽,且天热气戾,工作进行异常艰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智历任昆明铁路局宜良工务段段长、局基建工程队队长、局基建科科长、昆明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局总工程师室工程师、局勘测设计所主任、局综合技术室副主任、局科研所所长等职。他组织观念强,多次调动工作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善于总结经验,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成效。

1951年夏,梁智在宜良工务段推行新养路法,加强线路病害整治及养护,使解放初期的铁路线路面貌焕然一新,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955年下半年,梁智参加铁道部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三期学习团,学习中长铁路先进经验。他结合所在单位昆明铁路局基建工程队的实际,在其学习体会文章《学习中长经验的心得及今后工作的改进》中提出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建议:重点推行计件工资,使工资更符合于按劳取酬的原则,为提高经济核算打下有利基础;结合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建立安全责任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与工会配合展开合理化建议,举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研工作得到铁道部、昆明铁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6月,年近古稀的梁智受命主持扩建局科研所,进一步充实科研队伍力量,有效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大力推进科研项目的实施、成果申报和运用。在他担任所长的四年间(1978年6月一1982年7月),局科研所主持或参加开发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铁道部表彰和云南省科技成果奖、科技推广奖。

由于学识渊博,工作贡献突出,梁智先后当选(或聘请)为云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铁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云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云南省科委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1988年,入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修的《从事土木工程工作五十周年的老专家荣誉册》。

1985年8月,退休3年后的梁智被聘请为《云南省志·铁道志》编写组主编(1987年5月,因年事已高改任副主编),随后又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他不顾年老多病之身,不计个人得失,经常深入基层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多方查阅典籍、走访专家学者,对有关历史记载进行鉴别核实。其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令编写组同事感动不已。1991年6月,梁智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修志工作者。1994年4月,《云南省志·铁道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梁智圆满完成毕生为铁路事业奉献的最后一项使命。

1995年12月,原单位对梁智作如下评价:“以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为云南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奉献出毕生的精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梁智(前排右四)与同事在铁路建设工地合影。

1991年6月,梁智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修志工作者。


患难与共  兄弟情深义重

梁智兄弟姐妹六人,其弟弟梁林(1911—1944),是广西著名革命烈士,1936年10月,在广西大学文法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赴延安学习,曾任中共广西学生军团总支委员、桂黔边特支书记、融县特支书记。学生时代,梁林决心投身革命,梁智崇尚以科学技术为国家建设服务。在梁林的影响下,梁智从革命的同情者,逐步转变为革命的支持者、追随者,于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兄弟之间,血浓于水,感情深厚。

1931年冬,梁林从融县中学毕业,当时家里经济状况难以兼顾梁智、梁林两兄弟同时读书。为了支持二哥梁智报考大学深造,梁林主动放弃升学机会,回乡助母劳作。1935年春,正在广西大学读书的梁智,经请求马君武校长同意,安排梁林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今梧州高中)补习,准备报考广西大学本科。

1937年夏,梁林北上奔赴延安途中,梁智应梁林要求(梁林在给梁智的信中称去北平需要路费),在汉口提供200元路费给予支持。1938年3月,梁林从延安抗大毕业,奉命返回广西从事地下工作,在桂林火车站下车后,被广西省会警察局扣押。正在湘桂铁路南镇段工作的梁智闻讯后,立即从崇善(今属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县城赶往桂林营救,几经交涉后,梁林获得释放。

1942年夏,因日军占领缅甸,滇缅铁路被迫停工,梁智从云南撤退返回家乡,正遇上梁林在家养病。同年底至次年初,梁智护送梁林到广州湾(今湛江)、澳门治病。随后,协助中共地下党员庄炎林赴香港,将庄家留在香港的资产运到澳门等地变卖,把筹集到的经费交给中共广西省工委。不久,梁智陪同病情好转的梁林返回柳州。据覃绍彰(当时潜伏在三青团柳江分团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回忆,1943年夏,梁智在柳州临时负责梁林和覃绍彰之间的联络工作。

1943年底,梁林从贵州大年(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撤回融县后,因劳累过度,肺病复发,身体逐渐衰弱,又面临国民党军警、特务四处寻踪追捕,被迫转移到大陆山伏地岩隐藏。当时,梁智得知后从柳州赶回,请有亲戚关系的医生朱才诗(潭头乡新桂村大岭坪屯人),偷偷为梁林看病打针,希望能缓解病情。1944年4月,梁林病情急剧恶化,不幸与世长辞。对于梁林的英年早逝,梁智心情沉痛,长年难以释怀。

1981年前后,梁智写信和走访梁林往昔的战友莫一凡、路璠(时任武汉钢铁学院院长)、陈盛年(时任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人,搜集梁林从事革命活动的相关史料,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议为梁林迁坟并设立烈士纪念碑。1984年清明节,融安县人民政府遵照烈士遗愿,将梁林遗骨从大陆坪移葬位于公路边新寨坳顶的革命烈士墓(今大良镇革命烈士墓)。梁智应邀从昆明回来参加隆重的安葬仪式。

回忆往事,梁智由衷感佩梁林善于将革命道理结合现实加以阐述,别人听了很容易接受。有一次,梁智在家乡听到受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大伯父梁钟塘说,寿生(梁林的乳名)经常和我闲谈,他说话很有道理,使人听了从心里佩服。梁林前后在家乡养病一年多,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这与梁林历来注重帮助乡亲们提高政治觉悟是分不开的。

迟暮之年,梁智经常念叨:“梁林过早去世,没有看到家乡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这是最为遗憾的事。”

20世纪80年代,梁宣驹(左)回乡探访叔父梁林烈士牺牲之地伏地岩。

1984年清明期间,梁智(中)、梁宣駉(右)、梁丰(左)在梁林烈士墓前合影。


回报桑梓  关心家乡建设

梁智在大学读书期间,热情关注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和铁路建设,退休后应邀担任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两县政府名誉顾问,期望家乡借助铁路运输优势,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935年初,梁智利用寒假时间,参加葛天回教授(受省政府委托)组织的贺(县)梧(州)铁路勘测工作,形成《贺梧铁路踏勘报告书》。1936年,他发表《从铁道建筑说到发展新广西》(载《西大学生》1936年第3期),颇富前瞻性地提出:“我们想去建设新广西,发展农工商业,必先从交通方面入手,若交通不便,不但实业无从发展,即文化始终是落后的……故欲谋补救,非筑铁道不可,火车的速度既高,容量亦大,且北通湖南,可以直贯中原,东联东粤,亦可与粤汉铁路相接。西北则入贵州,西则入云南与全国联成一气。这样便有大量的生产亦无剩余之虑了……一般人都说广西穷,没有筑铁道的能力和资格。我则说,正因为广西穷所以才要赶快兴建铁道。”他的这些观点,获得广西铁路建设史研究者重视和引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梁智撰写《我国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对四化的作用》,建议家乡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铁路运输优势,发展山区经济,提出重点抓好如下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抓信息,生产适销产品;大量人工培植生产香菇、天麻、木耳、沙田柚、金桔等土特产;利用本地资源,试制生产竹器产品;加强产品广告宣传;搞好产品包装等。这些深思熟虑的建言,充分体现他对家乡的无比关切与热爱。

梁智《我国铁路发展概况及对四化的作用》手稿第8页,建议家乡利用铁路优势,

开发山区经济。


梁智、梁林兄弟俩忠义传家,儿孙赓续报国。梁智共有五子一女,均学有所长,事业有成。其中,梁智长子梁宣駉一家、次子梁宣驹的事迹尤为突出。

梁宣駉(1926—2009),毕业于柳州中学高中部,中共党员,历任融水苗族自治县多所乡镇中学校长、县师范学校副校长、县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默默耕耘教坛38载;他的妻子石鑑英、儿子梁绍峰、孙女梁茜均从事教学工作。他们三代四人以满腔的热情,诠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展现教书育人的美丽风采。2021年教师节前夕,梁茜一家被柳州市教育局授予“龙城教育世家”荣誉称号。

梁宣驹(1930—2011),中共党员,副师级干部。1949年8月,参加桂黔边人民保卫团(后扩编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1951年1月,在广西大学读书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北京、大同、西安、太谷、郑州、蚌埠等地,参加多所军事院校建设及后方基地战备工程建设,历任工程技术员、助理员、副科长、科长、营建指挥部指挥等职,获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受嘉奖多次。1986年6月,从蚌埠坦克学院离休后,定居郑州。1987年至2001年间,接受北京、襄樊、深圳等地军内外单位邀请,担任技术顾问,指导多项工程建设,获得有关单位好评和奖励。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8年,被总参谋部政治部评为先进离休干部。2005年10月,梁宣驹与父亲梁智同时入选《中国广西模范人物荣誉档案》一书,一时传为佳话。

1949年元旦,梁宣駉(右)、梁宣驹兄弟俩在柳州中学(今柳州高中)合影。

青年时代的梁宣驹。

1952年10月,梁宣驹在解放军第一战车学校获记二等功。

1953年,在大苗山中学(今融水中学)任教的梁宣駉(前排左四)与学生旅行合影。

1966年6月,梁智和在宜山高中读书的孙儿梁绍峰在宜山(今河池市宜州区)合影。

2021年9月8日,梁茜参加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被柳州市教育局授予“龙城教育世家”荣誉称号。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甘于默默奉献的铁路建设者 ——记原昆明铁路局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梁智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9-27 15:56    |  作者: 吴锡刚

梁智(1909—1995),汉族,广西融安县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36年夏,他自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后,矢志科技报国,投身国家铁路建设数十年,兢兢业业,贡献显著。1982年8月,从昆明铁路局科委副主任、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局科研所”)所长岗位上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参与编撰《云南省志·铁道志》,历时9年。

梁智档案图片。


寒窗苦读   校长赠诗勉励

1909年11月12日(农历九月三十日),梁智出生于融县西桂村(今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潭头村西桂屯。融县辖今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书香门第。其祖父梁现云,粗通文墨;大伯父梁钟塘,民国初期任融县参议会议员;父亲梁钟珀,毕业于简易师范学校,曾教书育人,兼行医治病,亦事农耕。

梁智年幼时,因地方军阀混战和土匪作乱,在校读书断断续续,仅读到高小一年级。其间,父亲对他学习要求很严格,经常责令梁智背诵、默写一篇篇古典范文,使其国语成绩进步明显。16、19岁时,梁智相继考入融县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融县中学”,今融水中学)、桂林后期师范。1931年夏,他准备北上报考北平师范大学,由于父亲亡故,路费、学费一时无从筹措,无奈之下,经人介绍到富川中学任教一个学期,随后返家温习功课。1932年秋,在亲友资助下,梁智考上设在梧州的广西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并在就读期间,幸运地得到时任广西大学校长兼工学院院长马君武的殷切关怀。

马君武(1881—1940),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恭城县,曾留学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教授拼命教、职员拼命干、学生拼命读的“三拼”精神;对于贫寒学生,马君武始终关心有加,他设立“苦学基金”,利用学校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和教职员自愿捐助的资金,接济成绩优良的贫苦学生。

梁智是该校土木工程学系首届学生,读到第二学期期末时,由于家里经济入不敷出,生活窘迫,无助之下考虑辍学。一天,内心很纠结的梁智,鼓起勇气到校长室向马君武报告:“我父亲去世后,家里经济日趋困难,下学期不能继续上学了。”马君武听后,拿起放在案头的学生成绩表仔细一查,发现梁智各科成绩优秀,十分爱惜,当即明确回答:“下学期你还是来吧,学校决定资助你50元助学金。”梁智深受感动,潜心苦读,在第二学年一次全校考试中名列榜首,获学校发给200元奖金。此后,梁智主要靠学校苦学基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得以完成学业。

1934年,为了勉励梁智和其他学生加强品行修养和勤奋治学,马君武赋诗《示梁生》(梁生即梁智):

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

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山高。

1981年8月,梁智在写给表侄莫一凡(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的信中饱含深情地回忆这段往事:“如果不是马校长,我能读到大学毕业,是难以想像的……马校长对贫苦学生的关怀与爱护,从我亲身的体会,是极其深刻的。”

1935年3月,参加贺梧铁路勘测的广西大学师生合影(后排左三为梁智)。


呕心沥血  献身铁路事业

1936年7月,梁智大学毕业后,婉拒校方留校任教的提议,先后在平汉铁路、湘桂铁路、滇缅铁路、滇越铁路、滇黔桂铁路、昆明区铁路管理局等铁路部门工作。其间,1937年秋至1939年底,在湘桂铁路南(宁)镇(南关)段任工务员,参与勘测、设计、施工;1946年秋至1947年夏,担任滇越铁路河碧段修复工程委员会所属第二总段第六分段副工程师、分段长,参加云南省河口至碧色寨段修复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936年夏,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毕业合影(第二排左一为梁智)。

1947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踏勘滇黔桂铁路,计划线路由川滇铁路之曲靖起,经云南省陆良、罗平、师宗,贵州省安龙、兴义、册亨,沿红水河至广西省河池县(今河池市金城江区),委托滇越铁路工程处组织勘测,下拨勘测经费4亿元。同年10月,梁智出任滇黔桂铁路勘测队副工程师、代理队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30余人,从昆明出发,经过约8个月的艰苦奋战,完成从黔桂交界的下鸭村(属贵州境内)至河池县金城江镇260余公里的勘测工作,写出勘测报告。《外交部周报》1948年6月16日第四版报道:“滇黔桂铁路勘测工作,顷已全部顺利完成……沿途多崇山峻岭,森林茂密,人迹罕到,常见猛兽,且天热气戾,工作进行异常艰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智历任昆明铁路局宜良工务段段长、局基建工程队队长、局基建科科长、昆明铁道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局总工程师室工程师、局勘测设计所主任、局综合技术室副主任、局科研所所长等职。他组织观念强,多次调动工作都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善于总结经验,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工作成效。

1951年夏,梁智在宜良工务段推行新养路法,加强线路病害整治及养护,使解放初期的铁路线路面貌焕然一新,对保证行车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955年下半年,梁智参加铁道部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三期学习团,学习中长铁路先进经验。他结合所在单位昆明铁路局基建工程队的实际,在其学习体会文章《学习中长经验的心得及今后工作的改进》中提出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建议:重点推行计件工资,使工资更符合于按劳取酬的原则,为提高经济核算打下有利基础;结合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建立安全责任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与工会配合展开合理化建议,举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研工作得到铁道部、昆明铁路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6月,年近古稀的梁智受命主持扩建局科研所,进一步充实科研队伍力量,有效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大力推进科研项目的实施、成果申报和运用。在他担任所长的四年间(1978年6月一1982年7月),局科研所主持或参加开发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铁道部表彰和云南省科技成果奖、科技推广奖。

由于学识渊博,工作贡献突出,梁智先后当选(或聘请)为云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铁道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云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云南省科委科技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1988年,入选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修的《从事土木工程工作五十周年的老专家荣誉册》。

1985年8月,退休3年后的梁智被聘请为《云南省志·铁道志》编写组主编(1987年5月,因年事已高改任副主编),随后又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他不顾年老多病之身,不计个人得失,经常深入基层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多方查阅典籍、走访专家学者,对有关历史记载进行鉴别核实。其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令编写组同事感动不已。1991年6月,梁智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修志工作者。1994年4月,《云南省志·铁道志》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梁智圆满完成毕生为铁路事业奉献的最后一项使命。

1995年12月,原单位对梁智作如下评价:“以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经验为云南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奉献出毕生的精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梁智(前排右四)与同事在铁路建设工地合影。

1991年6月,梁智被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评为先进修志工作者。


患难与共  兄弟情深义重

梁智兄弟姐妹六人,其弟弟梁林(1911—1944),是广西著名革命烈士,1936年10月,在广西大学文法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赴延安学习,曾任中共广西学生军团总支委员、桂黔边特支书记、融县特支书记。学生时代,梁林决心投身革命,梁智崇尚以科学技术为国家建设服务。在梁林的影响下,梁智从革命的同情者,逐步转变为革命的支持者、追随者,于195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兄弟之间,血浓于水,感情深厚。

1931年冬,梁林从融县中学毕业,当时家里经济状况难以兼顾梁智、梁林两兄弟同时读书。为了支持二哥梁智报考大学深造,梁林主动放弃升学机会,回乡助母劳作。1935年春,正在广西大学读书的梁智,经请求马君武校长同意,安排梁林到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今梧州高中)补习,准备报考广西大学本科。

1937年夏,梁林北上奔赴延安途中,梁智应梁林要求(梁林在给梁智的信中称去北平需要路费),在汉口提供200元路费给予支持。1938年3月,梁林从延安抗大毕业,奉命返回广西从事地下工作,在桂林火车站下车后,被广西省会警察局扣押。正在湘桂铁路南镇段工作的梁智闻讯后,立即从崇善(今属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县城赶往桂林营救,几经交涉后,梁林获得释放。

1942年夏,因日军占领缅甸,滇缅铁路被迫停工,梁智从云南撤退返回家乡,正遇上梁林在家养病。同年底至次年初,梁智护送梁林到广州湾(今湛江)、澳门治病。随后,协助中共地下党员庄炎林赴香港,将庄家留在香港的资产运到澳门等地变卖,把筹集到的经费交给中共广西省工委。不久,梁智陪同病情好转的梁林返回柳州。据覃绍彰(当时潜伏在三青团柳江分团部的中共地下党员)回忆,1943年夏,梁智在柳州临时负责梁林和覃绍彰之间的联络工作。

1943年底,梁林从贵州大年(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撤回融县后,因劳累过度,肺病复发,身体逐渐衰弱,又面临国民党军警、特务四处寻踪追捕,被迫转移到大陆山伏地岩隐藏。当时,梁智得知后从柳州赶回,请有亲戚关系的医生朱才诗(潭头乡新桂村大岭坪屯人),偷偷为梁林看病打针,希望能缓解病情。1944年4月,梁林病情急剧恶化,不幸与世长辞。对于梁林的英年早逝,梁智心情沉痛,长年难以释怀。

1981年前后,梁智写信和走访梁林往昔的战友莫一凡、路璠(时任武汉钢铁学院院长)、陈盛年(时任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人,搜集梁林从事革命活动的相关史料,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议为梁林迁坟并设立烈士纪念碑。1984年清明节,融安县人民政府遵照烈士遗愿,将梁林遗骨从大陆坪移葬位于公路边新寨坳顶的革命烈士墓(今大良镇革命烈士墓)。梁智应邀从昆明回来参加隆重的安葬仪式。

回忆往事,梁智由衷感佩梁林善于将革命道理结合现实加以阐述,别人听了很容易接受。有一次,梁智在家乡听到受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大伯父梁钟塘说,寿生(梁林的乳名)经常和我闲谈,他说话很有道理,使人听了从心里佩服。梁林前后在家乡养病一年多,始终没有被敌人发现,这与梁林历来注重帮助乡亲们提高政治觉悟是分不开的。

迟暮之年,梁智经常念叨:“梁林过早去世,没有看到家乡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这是最为遗憾的事。”

20世纪80年代,梁宣驹(左)回乡探访叔父梁林烈士牺牲之地伏地岩。

1984年清明期间,梁智(中)、梁宣駉(右)、梁丰(左)在梁林烈士墓前合影。


回报桑梓  关心家乡建设

梁智在大学读书期间,热情关注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和铁路建设,退休后应邀担任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两县政府名誉顾问,期望家乡借助铁路运输优势,带动山区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935年初,梁智利用寒假时间,参加葛天回教授(受省政府委托)组织的贺(县)梧(州)铁路勘测工作,形成《贺梧铁路踏勘报告书》。1936年,他发表《从铁道建筑说到发展新广西》(载《西大学生》1936年第3期),颇富前瞻性地提出:“我们想去建设新广西,发展农工商业,必先从交通方面入手,若交通不便,不但实业无从发展,即文化始终是落后的……故欲谋补救,非筑铁道不可,火车的速度既高,容量亦大,且北通湖南,可以直贯中原,东联东粤,亦可与粤汉铁路相接。西北则入贵州,西则入云南与全国联成一气。这样便有大量的生产亦无剩余之虑了……一般人都说广西穷,没有筑铁道的能力和资格。我则说,正因为广西穷所以才要赶快兴建铁道。”他的这些观点,获得广西铁路建设史研究者重视和引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梁智撰写《我国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对四化的作用》,建议家乡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铁路运输优势,发展山区经济,提出重点抓好如下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抓信息,生产适销产品;大量人工培植生产香菇、天麻、木耳、沙田柚、金桔等土特产;利用本地资源,试制生产竹器产品;加强产品广告宣传;搞好产品包装等。这些深思熟虑的建言,充分体现他对家乡的无比关切与热爱。

梁智《我国铁路发展概况及对四化的作用》手稿第8页,建议家乡利用铁路优势,

开发山区经济。


梁智、梁林兄弟俩忠义传家,儿孙赓续报国。梁智共有五子一女,均学有所长,事业有成。其中,梁智长子梁宣駉一家、次子梁宣驹的事迹尤为突出。

梁宣駉(1926—2009),毕业于柳州中学高中部,中共党员,历任融水苗族自治县多所乡镇中学校长、县师范学校副校长、县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默默耕耘教坛38载;他的妻子石鑑英、儿子梁绍峰、孙女梁茜均从事教学工作。他们三代四人以满腔的热情,诠释“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真谛,展现教书育人的美丽风采。2021年教师节前夕,梁茜一家被柳州市教育局授予“龙城教育世家”荣誉称号。

梁宣驹(1930—2011),中共党员,副师级干部。1949年8月,参加桂黔边人民保卫团(后扩编为“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1951年1月,在广西大学读书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北京、大同、西安、太谷、郑州、蚌埠等地,参加多所军事院校建设及后方基地战备工程建设,历任工程技术员、助理员、副科长、科长、营建指挥部指挥等职,获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受嘉奖多次。1986年6月,从蚌埠坦克学院离休后,定居郑州。1987年至2001年间,接受北京、襄樊、深圳等地军内外单位邀请,担任技术顾问,指导多项工程建设,获得有关单位好评和奖励。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1998年,被总参谋部政治部评为先进离休干部。2005年10月,梁宣驹与父亲梁智同时入选《中国广西模范人物荣誉档案》一书,一时传为佳话。

1949年元旦,梁宣駉(右)、梁宣驹兄弟俩在柳州中学(今柳州高中)合影。

青年时代的梁宣驹。

1952年10月,梁宣驹在解放军第一战车学校获记二等功。

1953年,在大苗山中学(今融水中学)任教的梁宣駉(前排左四)与学生旅行合影。

1966年6月,梁智和在宜山高中读书的孙儿梁绍峰在宜山(今河池市宜州区)合影。

2021年9月8日,梁茜参加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被柳州市教育局授予“龙城教育世家”荣誉称号。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