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凭将一掬丹心在——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十六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1-05-26 09:00    |  作者: 李广西

(吴石将军和家人)


(吴石将军英勇就义的地方)


20191022日,吴石将军、何遂将军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举行)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福建闽侯螺洲镇(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19497月去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610日,在台北遇害。

1.虎穴忠魂

1950年,因中共台湾地区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派去的1500多名干部,有1100多名被国民党杀害。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吴石将军在台湾我自横刀向天笑从容就义。中共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即潜伏在台湾级别最高的特工。他当时已官至国民党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他和战友们的牺牲,给隐蔽战线带来无尽的悲痛和巨大的损失。

194911月,吴石在去台湾之后,曾秘密地将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到了中共华东局。毛主席得知后,曾嘱咐: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主席还即兴挥毫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等为革命烈士。 2013年,在北京西山兴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广场中立了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的英雄塑像,以铭记他们的千秋功勋。

史料记载:吴石被捕时,当时他在军中的地位很高,连蒋介石也不相信吴石是共产党的情报人员。

据其儿子吴韶成在接受访谈时回忆说,父亲在离开大陆赴台湾时,曾留给他一张纸条,写着:有困难,找何康。

何康是何遂将军的三儿子,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工作。而何遂将军当时已在台湾,与自己的二儿子何世平一家潜伏台湾做高层情报工作。

吴石将军是自告奋勇,代替何遂将军留在台湾从事情报工作的。后来,吴石案的承办人李资生在香港的《新闻天地》发表一篇长文,详述逮捕吴石和朱枫等人的始末。他在《台湾大间谍案破获始末》一文记叙:当他初来的时候,一度想用参谋次长的威严来吓人。严格地说,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

吴石整天都很安静,几乎是从来不讲话。在白天,通常一半时间在看书,其余时候就躺着,看书时就坐到光线照得到的地方。

吴石有些胖,身材不高,脸形是圆的,头发很短,像个光头。他在保密局监狱度过了3个月零11天的痛苦岁月。因为遭受酷刑,一只眼睛失去光明。

其实,吴石可以不用去台湾的。19497月,吴石由福州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说他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吴仲禧说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将军却意志坚定地说: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概。

为了避免嫌疑,他偕夫人王碧奎和两个小儿女一同去台湾。留下大儿子韶成,大女儿兰成在大陆。

吴石将军临刑前,从容吟诵了在狱中所作的一首绝命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

2.柳州留痕

应该说,吴石将军的重要转变是从在柳州窑埠驻扎时开始的。笔者在史料中寻找密使一号成长和转变的蛛丝马迹。

史载:1911年,吴石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并参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他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总是全校第一名。1929年,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两校第一,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吴石自己也志存高远,想要做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为国争光。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官多年,他钻研军事和兵学,撰写了一批军事著作,国民党军队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他的门生。

1940年初,吴石奉命调往广西驻扎桂林,他的人生轨迹开始了新的一页。据其儿子吴韶成回忆,吴石因在桂南会战中组织一场关键战役,取得大胜,获好友白崇禧推荐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1940年底,吴石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后到了柳州,与挚友吴仲禧重逢共事。在窑埠潜伏的日子里,有过苦恼,有过迷茫,有过快乐,有过希望。吴仲禧后来回忆说: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吴石对《论持久战》爱不释手,常常赞叹这是了不起的文章,是解决中国当时抗战思想混乱的鸿篇巨制。他清晰地透视当时社会的腐朽,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看出了吴石的心思,便有意地引导他、鼓励他、帮助他。

吴石担任参谋长后,家也从桂林迁到柳州。但孩子们仍留在桂林上学,寒暑假才回柳州。

其儿子吴韶成撰文回忆说:当时,战区长官部设在原兵工厂旧址,四周环山,风景宜人。我们家就安在厂内山边一座平房内。父亲很敬业,室内挂满军用地图,作战计划都亲自草拟。每天清晨,他都骑着高头大马到郊外驰骋练武,为官兵作表率。回来后冲个澡,接着练书法。一天,对面山洞突发烟雾,我们兄妹放假和母亲都在家,当时也没在意。恰巧头一天我三叔(吴同文,字浩然)从甘肃来柳州,住家里,他说:情况不对!在甘肃我也经历过,马上要出事,赶快躲一躲。我们全家和三叔立即坐上车来到乐群社(离家约两公里的招待所)。车刚进乐群社就听到一声巨响,军火库爆炸了,整个山被削去一半。当时父亲正和张发奎等人开会,听到巨响,张发奎大叫说:这一下你家全完了!父亲却泰然说道:他们已经避开了!我家门口一个卫兵被巨石击中头部不幸身亡,全家侥幸又躲过一劫。原来,山洞中的军械库藏有大量的炮弹和炸药,因阴雨连绵,受潮所致。管理军械库的是何应钦的侄儿,玩忽职守,把安全隐患不当一回事。事发后,他已被军法处置。

吴韶成还回忆说:1944年夏,日寇大举犯湘,长驱入桂,西逃难民涌入柳州火车站。父亲为疏民困,擅自下令让柳州车站司令游飞(父亲保定同学),在军列中加挂车厢疏散难民。父亲记道:余眷于柳州退出时,虽已先行,交通工具极度困难,饱受游离之苦,余生平珍贵之书籍,沿途中散失无遗,爱子复殇其一(幼弟吴竟成患肺炎,因缺医少药而逝,葬于贵阳西郊)。余抵筑(贵阳)后与家人凄然相对,忧劳感伤,竟罹大病一场。转移到了安顺后,他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有史料记载称,吴石在柳州曾帮助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

3.功勋铭记

据吴韶成回忆,抗战胜利后,吴石开始收听解放区广播,还让他帮忙记录。

吴石很早就对中共有好感,并与共产党人交往。19388月,吴石在武汉会战期间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去讲游击战争。吴石的同乡、保定军校同学吴仲禧,卢沟桥事变前夕就秘密加入中共做情报工作。另一位至交何遂,时任国民政府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事变后一直积极帮助共产党。这两位好友的思想和作为,对吴石影响很深。

1947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上海分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他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吴石那时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送来重要情报,以何家为中转站,递交给华东局。

1948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吴仲禧到南京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参谋长李树正。吴仲禧到徐州时,李树正见了吴石的信并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后来,军事情报就顺理成章地到了上海潘汉年手中。吴仲禧后来回忆说: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帮助,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吴石到福州正式就任时,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当局电促速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一方面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派员率警卫运台;另一方面下达死命令,要王强会同原史政局总务组组长聂曦上校,把298箱绝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

19491127日,朱枫从香港抵台,即与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老郑(中共台湾地区工委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朱枫来到吴石将军的寓所,从他手中接过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

几天后,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情报局。吴石被害后,国民党保密局派人连日搜查他的住所。但在清理这位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个人家产时,仅查出一根金条,称重四两。连负责搜查的国民党特工也无不感慨万分。

4.丹心永存

其子吴韶成回忆:父亲戎马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寸土片瓦,但其为人、品德、修养、学识,则是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

母亲比父亲小10岁,曾在福州女高上过学,十分勤劳贤惠,为抚养教育儿女劳累一生。特别是战乱时期,父亲不能顾家,全靠她一人带着我们奔波。

父亲喜欢书法,常常一早起来就练书法。这是他在军校时期就养成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到了1939年末,父亲来信要我们迁到广西。为了乘飞机方便,母亲又带着我们兄妹四人搬回对岸重庆市内小樑子的一家旅馆住下,预备订机票。一周后,突然从我开始,兄妹都染上了猩红热,高烧不止,实难成行,一耽搁就是一个月。日机轰炸日甚一日,到处是断壁残垣,实在太吓人。母亲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走。第二天上午,我们勉力装着无病的样子,总算搭上了欧亚航空公司的班机,安抵桂林机场。听说第二天我们所住旅馆和那条大街全被炸,夷为平地,我们全家侥幸逃过一劫。

抗战胜利后,国防部改组,父亲任史料局局长,负责修战史,拟脱离内战干系。

虽长期在外,父亲仍关怀桑梓,始终情系家乡父老。19486月,福州地区遭遇大洪灾,10万灾民无家可归。父亲邀在南京供职闽籍友人商讨急救之策。除请求国民党中央拨粮外,发动捐资赈灾,他自捐一月薪资,并派专人赴沪找挚友施泰祯捐1万元,购置粮食衣被等,用轮船运至福州济急。

1982年,我和兰成得以赴美探望老母亲,学成也从台北同时赶到。全家历经32年磨难,终于在异国他乡团聚。母亲取出父亲在狱中写在画册背面的遗书。遗书概述生平抱负,对亲人的眷恋,对友人的感恩,交代对遗作存书的处置等,最后犹不忘记对儿女谆谆告诫,曰: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手边有钱均以购书与援助戚友……所望儿辈体会余一生清廉,应知自立为善人。谨守吾家清廉勤俭家风则吾意足矣!

吴石将军在遗书中表达了对夫人的无限思念:余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恪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此次累及碧奎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渠矣……思之不禁泪涔下矣!

将军一去,长空万里。银汉星斗,不废江河。他用生命和鲜血实践自己的承诺,书写了一份凄美而壮烈的答卷。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新闻动态  

凭将一掬丹心在——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十六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1-05-26 09:00    |  作者: 李广西

(吴石将军和家人)


(吴石将军英勇就义的地方)


20191022日,吴石将军、何遂将军铜像落成揭幕仪式在福州市三山人文纪念园举行)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福建闽侯螺洲镇(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处长,后任北伐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1940年,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19497月去台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610日,在台北遇害。

1.虎穴忠魂

1950年,因中共台湾地区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派去的1500多名干部,有1100多名被国民党杀害。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吴石将军在台湾我自横刀向天笑从容就义。中共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即潜伏在台湾级别最高的特工。他当时已官至国民党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他和战友们的牺牲,给隐蔽战线带来无尽的悲痛和巨大的损失。

194911月,吴石在去台湾之后,曾秘密地将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到了中共华东局。毛主席得知后,曾嘱咐: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主席还即兴挥毫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等为革命烈士。 2013年,在北京西山兴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广场中立了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的英雄塑像,以铭记他们的千秋功勋。

史料记载:吴石被捕时,当时他在军中的地位很高,连蒋介石也不相信吴石是共产党的情报人员。

据其儿子吴韶成在接受访谈时回忆说,父亲在离开大陆赴台湾时,曾留给他一张纸条,写着:有困难,找何康。

何康是何遂将军的三儿子,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工作。而何遂将军当时已在台湾,与自己的二儿子何世平一家潜伏台湾做高层情报工作。

吴石将军是自告奋勇,代替何遂将军留在台湾从事情报工作的。后来,吴石案的承办人李资生在香港的《新闻天地》发表一篇长文,详述逮捕吴石和朱枫等人的始末。他在《台湾大间谍案破获始末》一文记叙:当他初来的时候,一度想用参谋次长的威严来吓人。严格地说,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

吴石整天都很安静,几乎是从来不讲话。在白天,通常一半时间在看书,其余时候就躺着,看书时就坐到光线照得到的地方。

吴石有些胖,身材不高,脸形是圆的,头发很短,像个光头。他在保密局监狱度过了3个月零11天的痛苦岁月。因为遭受酷刑,一只眼睛失去光明。

其实,吴石可以不用去台湾的。19497月,吴石由福州经广州辗转到香港找到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说他已被调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要到台湾去。吴仲禧说到台湾去是否有把握?如果不去,也可就此留下,转赴解放区。将军却意志坚定地说: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概。

为了避免嫌疑,他偕夫人王碧奎和两个小儿女一同去台湾。留下大儿子韶成,大女儿兰成在大陆。

吴石将军临刑前,从容吟诵了在狱中所作的一首绝命诗:天意茫茫未可窥,悠悠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

2.柳州留痕

应该说,吴石将军的重要转变是从在柳州窑埠驻扎时开始的。笔者在史料中寻找密使一号成长和转变的蛛丝马迹。

史载:1911年,吴石与少年好友吴仲禧一道参加福建北伐学生军,并参加辛亥革命;他在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白崇禧为同期同学,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他无论年终考试或毕业考试总是全校第一名。1929年,吴石以福建省军事参谋处处长的身份,受福建省主席方声涛指派,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日本陆军大学,毕业成绩也都名列两校第一,被称为十二能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吴石自己也志存高远,想要做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为国争光。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官多年,他钻研军事和兵学,撰写了一批军事著作,国民党军队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他的门生。

1940年初,吴石奉命调往广西驻扎桂林,他的人生轨迹开始了新的一页。据其儿子吴韶成回忆,吴石因在桂南会战中组织一场关键战役,取得大胜,获好友白崇禧推荐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

1940年底,吴石担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后到了柳州,与挚友吴仲禧重逢共事。在窑埠潜伏的日子里,有过苦恼,有过迷茫,有过快乐,有过希望。吴仲禧后来回忆说:吴石对共产党人是有好感的。他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武汉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还同叶剑英等人有过交往。

吴石对《论持久战》爱不释手,常常赞叹这是了不起的文章,是解决中国当时抗战思想混乱的鸿篇巨制。他清晰地透视当时社会的腐朽,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看出了吴石的心思,便有意地引导他、鼓励他、帮助他。

吴石担任参谋长后,家也从桂林迁到柳州。但孩子们仍留在桂林上学,寒暑假才回柳州。

其儿子吴韶成撰文回忆说:当时,战区长官部设在原兵工厂旧址,四周环山,风景宜人。我们家就安在厂内山边一座平房内。父亲很敬业,室内挂满军用地图,作战计划都亲自草拟。每天清晨,他都骑着高头大马到郊外驰骋练武,为官兵作表率。回来后冲个澡,接着练书法。一天,对面山洞突发烟雾,我们兄妹放假和母亲都在家,当时也没在意。恰巧头一天我三叔(吴同文,字浩然)从甘肃来柳州,住家里,他说:情况不对!在甘肃我也经历过,马上要出事,赶快躲一躲。我们全家和三叔立即坐上车来到乐群社(离家约两公里的招待所)。车刚进乐群社就听到一声巨响,军火库爆炸了,整个山被削去一半。当时父亲正和张发奎等人开会,听到巨响,张发奎大叫说:这一下你家全完了!父亲却泰然说道:他们已经避开了!我家门口一个卫兵被巨石击中头部不幸身亡,全家侥幸又躲过一劫。原来,山洞中的军械库藏有大量的炮弹和炸药,因阴雨连绵,受潮所致。管理军械库的是何应钦的侄儿,玩忽职守,把安全隐患不当一回事。事发后,他已被军法处置。

吴韶成还回忆说:1944年夏,日寇大举犯湘,长驱入桂,西逃难民涌入柳州火车站。父亲为疏民困,擅自下令让柳州车站司令游飞(父亲保定同学),在军列中加挂车厢疏散难民。父亲记道:余眷于柳州退出时,虽已先行,交通工具极度困难,饱受游离之苦,余生平珍贵之书籍,沿途中散失无遗,爱子复殇其一(幼弟吴竟成患肺炎,因缺医少药而逝,葬于贵阳西郊)。余抵筑(贵阳)后与家人凄然相对,忧劳感伤,竟罹大病一场。转移到了安顺后,他对家人说:我再也不干了!愤而辞去第四战区参谋长之职。

有史料记载称,吴石在柳州曾帮助过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

3.功勋铭记

据吴韶成回忆,抗战胜利后,吴石开始收听解放区广播,还让他帮忙记录。

吴石很早就对中共有好感,并与共产党人交往。19388月,吴石在武汉会战期间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周恩来、叶剑英去讲游击战争。吴石的同乡、保定军校同学吴仲禧,卢沟桥事变前夕就秘密加入中共做情报工作。另一位至交何遂,时任国民政府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事变后一直积极帮助共产党。这两位好友的思想和作为,对吴石影响很深。

19474月,经何遂介绍,吴石与中共上海分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他与共产党正式建立联系。吴石那时经常往返于沪宁之间,不断送来重要情报,以何家为中转站,递交给华东局。

1948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吴仲禧到南京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参谋长李树正。吴仲禧到徐州时,李树正见了吴石的信并格外客气,亲自带他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后来,军事情报就顺理成章地到了上海潘汉年手中。吴仲禧后来回忆说: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帮助,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吴石到福州正式就任时,国共谈判破裂,国民党当局电促速将存榕档案运台。吴石则以军运紧,调船难为借口,一方面以百余箱参考资料、军事图书权充绝密档案,派员率警卫运台;另一方面下达死命令,要王强会同原史政局总务组组长聂曦上校,把298箱绝密档案全部转移到位于仓前山的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

19491127日,朱枫从香港抵台,即与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老郑(中共台湾地区工委书记蔡孝乾)取得联系。一个星期后,朱枫来到吴石将军的寓所,从他手中接过全是绝密军事情报的缩微胶卷。

几天后,这批情报迅速通过香港传递到华东局情报局。吴石被害后,国民党保密局派人连日搜查他的住所。但在清理这位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的个人家产时,仅查出一根金条,称重四两。连负责搜查的国民党特工也无不感慨万分。

4.丹心永存

其子吴韶成回忆:父亲戎马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寸土片瓦,但其为人、品德、修养、学识,则是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

母亲比父亲小10岁,曾在福州女高上过学,十分勤劳贤惠,为抚养教育儿女劳累一生。特别是战乱时期,父亲不能顾家,全靠她一人带着我们奔波。

父亲喜欢书法,常常一早起来就练书法。这是他在军校时期就养成的习惯,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

到了1939年末,父亲来信要我们迁到广西。为了乘飞机方便,母亲又带着我们兄妹四人搬回对岸重庆市内小樑子的一家旅馆住下,预备订机票。一周后,突然从我开始,兄妹都染上了猩红热,高烧不止,实难成行,一耽搁就是一个月。日机轰炸日甚一日,到处是断壁残垣,实在太吓人。母亲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走。第二天上午,我们勉力装着无病的样子,总算搭上了欧亚航空公司的班机,安抵桂林机场。听说第二天我们所住旅馆和那条大街全被炸,夷为平地,我们全家侥幸逃过一劫。

抗战胜利后,国防部改组,父亲任史料局局长,负责修战史,拟脱离内战干系。

虽长期在外,父亲仍关怀桑梓,始终情系家乡父老。19486月,福州地区遭遇大洪灾,10万灾民无家可归。父亲邀在南京供职闽籍友人商讨急救之策。除请求国民党中央拨粮外,发动捐资赈灾,他自捐一月薪资,并派专人赴沪找挚友施泰祯捐1万元,购置粮食衣被等,用轮船运至福州济急。

1982年,我和兰成得以赴美探望老母亲,学成也从台北同时赶到。全家历经32年磨难,终于在异国他乡团聚。母亲取出父亲在狱中写在画册背面的遗书。遗书概述生平抱负,对亲人的眷恋,对友人的感恩,交代对遗作存书的处置等,最后犹不忘记对儿女谆谆告诫,曰:余素不事资产,生活亦俭朴,手边有钱均以购书与援助戚友……所望儿辈体会余一生清廉,应知自立为善人。谨守吾家清廉勤俭家风则吾意足矣!

吴石将军在遗书中表达了对夫人的无限思念:余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然余心地温厚,待碧奎亦恪尽夫道,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卅年夫妇,极见和睦,此次累及碧奎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渠矣……思之不禁泪涔下矣!

将军一去,长空万里。银汉星斗,不废江河。他用生命和鲜血实践自己的承诺,书写了一份凄美而壮烈的答卷。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