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文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
----柳州市柳南区西环路福馨苑老邻居超市 甘桂雪
档案,或许在生活中并不太受大家的关注,可是它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档案,貌似离我们很远,可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档案,往大的说它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往小的说,它记录着我们自己的个人过去。
翻开毛主席时代的档案,我们会看到过去中国战争苦与难,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毛主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与气魄,自信是一种精神,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档案记录着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我问你到底有多难,在长征的三百六十多天里,一共翻越了十八座大山,其中有五座长年积雪,还跨越了二十多条河,穿越了十一个省,在这三百六十多天里,他们仅仅休整了四十多天,有十几天都是在决战中,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们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战士要牺牲,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的时候大概有八万六千人,经过一年多的转战,由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部分部队率先到达陕北时已经剩下不到八千人,这就是他们经历的艰难,也是他们创造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有了档案的记录与保存才使我们这些后代人得以了解这些数字,以及这些数字背后包含的红军与我们这个民族不屈的精神,这是一个人类历史的奇迹!
或许,战争离我们已经很久远,可是,我们要发展未来就要记住历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历史。因为有了档案工作者的记录与保存,现在我们明白如今的和平社会是曾经无数的战士英勇就义换来的,身为新时代的中国人要感恩,要自强不息,要对得起先人,翻开档案,了解历史并记住历史!
档案同时也记录着我们个人过往的资料,去年我把毕业证弄掉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是那个时候也失业了,找工作总要毕业证的啊,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朋友告诉我回以前的学校去请校方开个证明就可以了,由学校开的证明和毕业证有着同等的作用,于是我回到了之前的学校很顺利的开到证明,现在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由此我也明白了档案的保存对自己的帮助有多大,我不再忽略档案,感谢那些档案工作者,是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才使我的学历得以证明。
记得我看过一则新闻是这样的:由于身份证和档案上的名字不一致,家住延吉市的老人纪学成在办理退休时“卡了壳”。纪学成的妹妹纪女士来到延吉市公安局新兴派出所求助解决难题。“哥哥‘纪学成’在补办身份证时,名字阴差阳错地写成了‘纪学武’,由于老人平时不怎么用身份证,就一直没有更改名字。”纪女士告诉记者,哥哥今年65岁,由于腿脚不方便,前不久她持哥哥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前往延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帮哥哥办理退休手续,在调取档案过程中发现,哥哥档案的第一页上的名字是“纪学成”,而哥哥身份证上的名字显示为“纪学武”,身份证和档案上的名字不一致,工作人员不予办理退休手续。“退休时开不了工资,养老金都白交了。”得知办不了退休手续,情急之下,于2016年8月14日,纪女士来到延吉市公安局新兴派出所求助,民警时德志和陈曦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询问详请。经了解,纪女士的哥哥身份证名字叫“纪学武”,家住延吉市新兴街董存瑞部队小区,可是工资和所有的人事档案上的名字全部是“纪学成”。由于身份证和档案不符,今年已到退休年龄的“纪学武”办不了退休手续,也开不了退休工资,纪女士已经到很多机关部门查询,但都没有找到能够证明其哥哥真实姓名的“老底子”。最后,想到纪家于上世纪70年代,曾在延吉市新兴街兴安村居住过,纪女士遂特意到新兴派出所查询能否证实“纪学武”、“纪学成”为同一人。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手写登记身份证信息时出现的误会,只有找到当时的户籍底册才能证实有关情况。”了解情况后,两名民警随即打开资料库,在堆积如山的各种簿册及档案中一本一本认真查找。经过一上午时间,终于在1972年原始户籍档案中,找到纪家的户口底册,上面清楚地记载着“纪学武”的名字原名“纪学成”。随后,民警为纪女士出具了证明文件,证明“纪学武”和“纪学成”为同一人,拿到哥哥的身份证明,纪女士高兴地连声致谢。
民警陈曦表示,目前,只是暂时为纪学成出具了身份证明材料,与此同时,也与户政部门取得了联系,近日,户政民警将上门为纪学成补办身份证,更改其身份证上的名字。
由此可见,档案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档案不应该被我们忽略,我们要重视档案,支持并配合档案工作。正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档案工作者默默的为我们保存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档案,或许那份工作并不那么光鲜亮丽,可他们一直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只为某一天能够帮助到我们,感谢所有的档案工作者,让我们真诚的对他们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