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文
以档案之框,构企业之窗
----柳州供电局 刘悦
在当今日益科学化、规范化、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环境下,如何保证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内蕴渗透其中并为整体发展所用,受到了很大重视,但是,如果说企业的软文化是灵魂,那么企业的硬件基础,包括公司文件的规范化管理,高效合理利用便是骨架,都不可忽略。通过一个部门甚或一个企业的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利用及管理的窗口,我们可以更透彻的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员工一般都会接触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档案资料,包括纸质及电子的合同、发票、台账、批文等,以此作为岗位工作依据和辅助条件,更好地开展工作。如果档案资料整理有序,电子存档通过了先进规范的软件媒介进行存档,同时配合合理的纸质索引来一一对应,在查询和借阅时会更加省心省时,工作效率乃至整体企业运转也会上一个台阶。
档案资料的有序收集、整理是基础,应渗透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有些职员在部门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分时段提交时,会发现许多文件缺失,造成交于档案室延时,之后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不断,大大削弱了其他配套及后续工作的进展,耗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按工作内容、工程项目分类存档。需要的资料也应按归档条目一一对应收集,按月或分时段整理。总之,档案室要求的归档内容,部门自身也要按其标准作好分类和内容收集,这便是归口与始端无缝对接。也许自身按照工作时序和内容来分类存档很方便,但却不是最适合与其它部门包括档案室来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应该两者融合,通过与其它几个部门的沟通讨论,选择最优的方式收集整理。通过档案初始整理的规范程度,可以窥见部门甚至企业的运转效率,也是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
档案文件的检索应用及统计,也应做到电子表格及配套文件的条理清晰、完整。比如部门合同的统计,应当按工作流程步骤进行细化,每个工程的合同管理表格应当包含如下内容:其前期批复及合同签订情况(合同的初始和核定金额及时间、总投资、批复内容的关键数据);中期项目进展、结算情况(包括初步和调整后的工程进展、配套的工程成果的存盘整理);后期相关资料的存档、与其它工程配合的整体完成情况、时间节点的梳理统计等。如果将所有能考虑到的数据都统计在表格中,并配合有效的检索方法,查询时便可事半功倍,发挥最大的应用功效。当然,纸质的合同也应有合适的检索方法,按年,按工程分类,与电子表格配套一致,方便同步配合查询应用。由此,档案的框架又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为部门或企业的规范化程度提供了更明晰的窗口。
档案资料的维护,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和科学进行的步骤。毕竟思维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一次将所有需要的数据资料整理、备份完全,何况部门或企业的档案整理更是繁琐零碎。维护可分时分段进行,不能等到需要归档时再一次性梳理。平时多与需要配合或应用到档案的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将现有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维护。比如合同及项目资料的归档,档案室需要的资料是哪些,有什么要求,扫描件和纸质的内容的格式等,这些虽然看似微小的细节,实则体现了相关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单就以归档的合同扫描件为例,若档案室需要审批表、合同原件、廉洁协议、委托书和配套文件,包括盖章和签字的要求,如果这些全部考虑周全并在平时合同管理时加以注意,按要求收集,那么就不用年底一次性再单独每个检查、逐个扫描,而只用做出对应的表格进行登记,按条目检索并存档,节省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
档案的纸质和电子资料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纸质的更多需要管理人员的智慧,而电子的管理需要先进配套的软件和实时维护,在现今数字电子化普及的大环境下,电子档案的运用和存储更是大势所趋,所以提高自身的电脑运用、相关软件的适应和使用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档案的传统载体形态向数字电子形态的变革,并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至此,通过对档案这一媒介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发展进程得到有效的提高,透过这一载体,为企业整体的前行更好的铺平了道路。
企业可以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员工也应积极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多参加公司的学术研讨活动和业务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及规范性,更能拓展相关人员的知识面。
企业不仅需要核心的价值观、使命和职责为其保驾护航,更需要扎实的工作技能、先进的配套设施、完善的数据资料构造框架,提供前行的基础动力。档案作为数据资料的重要一环,看似简单琐碎,实则复杂系统,更需要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努力。透过档案这一框架,才能更好地探视企业的全局状况和发展进程,为了解及掌控企业这一整体提供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