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专题专栏

守护方氏家谱的功臣----记种田老伯方成义

  发布日期: 2017-08-25 11:42    |  作者: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方芳

守护方氏家谱的功臣

----记种田老伯方成义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方芳  

  

清明祭祖,对中国人来说,既是一种流传千年的风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2015年清明节当天,湖南省岳阳县杨林乡沙陂村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盛大的方氏族谱续谱的接谱仪式,这是方氏族人对祖先的最好慰藉。接谱仪式当天,中华方氏总会会长、副会长,来自安徽、湖北等地的方氏后裔,工作在外的方氏子孙以及有关村民1000余人共同见证了方氏家族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2015年修订完成的这套方氏族谱是方氏始迁祖澄公,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洪州(今南昌)迁徙巴陵(今岳阳)一千余年以来,方氏后裔的大成谱,全套共计46册,其中包括卷首2册,各支各门门卷44册,全套谱牒是在1991年《方氏族谱》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的。
  说起1991年《方氏家谱》的修订,不能不提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66年深秋,“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岳阳县杨林乡梨树园“黑五类”方崇善老人日夜茶饭不思,眼看自己参与修订的1949年《方氏族谱》就要被红卫兵抄没,他心急如焚。情急之中,他突然想到了同村村民方成义,兴许这个平时为人忠厚木讷、身份特殊的人能让这套宝贵的族谱躲过一劫。于是,在一个秋雨霏霏的夜晚,方崇善老人冒着密密细雨挑着两个大箩筐敲开了方成义家的门。方成义接过家谱后,向崇善老人保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虽是文盲,但懂得保管族谱的重要性。请您放心,不管发生任何情况,我会尽力保护族谱!”
  说到方成义的身份,相对于其他村民的确有些特殊。40岁的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村民眼里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呆头鹅。由于家境贫寒,他娶了一智障女子为妻,育有两子一女。当时,全家六口人仅靠他一人在生产队挣工分过日子,家境窘迫不言而喻。
  在那十年里,方成义时时刻刻把族谱放在心上,小心说话,低调做人,唯恐一时疏忽招致意外。他一家老小挤居在斗室之中,将族谱藏于房屋阁楼一角,以杂物为掩护遮盖于左右。由于他在别人看来,不但一贫如洗,一家人也目不识丁,与“革命对象”完全沾不上边,因此,这套家谱幸免躲过了红卫兵一次次的“清剿”。而方成义即使在家无隔夜米的最困难时候,也从未想到要将族谱交出去以换取几天的口粮。
  方成义一家六口住的房屋只能算得上茅棚。冬天,大风透过墙缝在耳边呼呼作响。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便会滴滴答答下起小雨。为了防止家谱霉变和虫蚀,方成义每年夏天都会偷偷地将家谱拿出,小心翼翼地摊开风干,而他所作的这一切,同村人都浑然不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成义老伯的精心打理下,《方氏族谱》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氏宗亲开始了新一轮的续谱工作,刚刚成立的族谱编委会发现,全族所有谱碟早已荡然无存,于是发动全体族人四处寻找。正当编委会一筹莫展之时,成义老人找到了编委会,主动将家中已妥善保管20余年的谱牒全部交出,令编委会成员万分意外、感激不已。于是,以方成义保管的这套珍贵的家谱为续谱脚本,族谱编委会完成了1991年《方氏族谱》的修订工作。也正是由于成义老人留下了方氏文明的火种,2015年《方氏族谱》才能得以顺利延续,否则,方氏族谱都将无从考证。
  清代浙东学人邵晋涵说:“家之有谱,固与国有史,州有志而并重也。”国史、方志和家谱这三个构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续下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方志文化的兴盛,家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成义老伯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守护家谱的故事,也定会在方氏族人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注:方成义生于1928年,卒于2009年,享年81岁。)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守护方氏家谱的功臣----记种田老伯方成义

  发布日期: 2017-08-25 11:42    |  作者: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方芳

守护方氏家谱的功臣

----记种田老伯方成义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方芳  

  

清明祭祖,对中国人来说,既是一种流传千年的风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2015年清明节当天,湖南省岳阳县杨林乡沙陂村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盛大的方氏族谱续谱的接谱仪式,这是方氏族人对祖先的最好慰藉。接谱仪式当天,中华方氏总会会长、副会长,来自安徽、湖北等地的方氏后裔,工作在外的方氏子孙以及有关村民1000余人共同见证了方氏家族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
  2015年修订完成的这套方氏族谱是方氏始迁祖澄公,于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洪州(今南昌)迁徙巴陵(今岳阳)一千余年以来,方氏后裔的大成谱,全套共计46册,其中包括卷首2册,各支各门门卷44册,全套谱牒是在1991年《方氏族谱》的基础上充实、完善而成的。
  说起1991年《方氏家谱》的修订,不能不提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1966年深秋,“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岳阳县杨林乡梨树园“黑五类”方崇善老人日夜茶饭不思,眼看自己参与修订的1949年《方氏族谱》就要被红卫兵抄没,他心急如焚。情急之中,他突然想到了同村村民方成义,兴许这个平时为人忠厚木讷、身份特殊的人能让这套宝贵的族谱躲过一劫。于是,在一个秋雨霏霏的夜晚,方崇善老人冒着密密细雨挑着两个大箩筐敲开了方成义家的门。方成义接过家谱后,向崇善老人保证:“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虽是文盲,但懂得保管族谱的重要性。请您放心,不管发生任何情况,我会尽力保护族谱!”
  说到方成义的身份,相对于其他村民的确有些特殊。40岁的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村民眼里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呆头鹅。由于家境贫寒,他娶了一智障女子为妻,育有两子一女。当时,全家六口人仅靠他一人在生产队挣工分过日子,家境窘迫不言而喻。
  在那十年里,方成义时时刻刻把族谱放在心上,小心说话,低调做人,唯恐一时疏忽招致意外。他一家老小挤居在斗室之中,将族谱藏于房屋阁楼一角,以杂物为掩护遮盖于左右。由于他在别人看来,不但一贫如洗,一家人也目不识丁,与“革命对象”完全沾不上边,因此,这套家谱幸免躲过了红卫兵一次次的“清剿”。而方成义即使在家无隔夜米的最困难时候,也从未想到要将族谱交出去以换取几天的口粮。
  方成义一家六口住的房屋只能算得上茅棚。冬天,大风透过墙缝在耳边呼呼作响。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便会滴滴答答下起小雨。为了防止家谱霉变和虫蚀,方成义每年夏天都会偷偷地将家谱拿出,小心翼翼地摊开风干,而他所作的这一切,同村人都浑然不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成义老伯的精心打理下,《方氏族谱》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氏宗亲开始了新一轮的续谱工作,刚刚成立的族谱编委会发现,全族所有谱碟早已荡然无存,于是发动全体族人四处寻找。正当编委会一筹莫展之时,成义老人找到了编委会,主动将家中已妥善保管20余年的谱牒全部交出,令编委会成员万分意外、感激不已。于是,以方成义保管的这套珍贵的家谱为续谱脚本,族谱编委会完成了1991年《方氏族谱》的修订工作。也正是由于成义老人留下了方氏文明的火种,2015年《方氏族谱》才能得以顺利延续,否则,方氏族谱都将无从考证。
  清代浙东学人邵晋涵说:“家之有谱,固与国有史,州有志而并重也。”国史、方志和家谱这三个构架,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延续下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方志文化的兴盛,家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信,成义老伯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守护家谱的故事,也定会在方氏族人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注:方成义生于1928年,卒于2009年,享年81岁。)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