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专题专栏

融水县档案局档案编研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发布日期: 2018-06-26 16:54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档案局 梁金玉

近年来,融水县档案局十分注重档案的编研工作,自觉将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纳入每年的档案工作重点,并落实业务骨干负责材料的查阅、收集、整理、打印、排版等,使之更有生机与活力,切实履行了档案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的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宣传档案工作,加快全县档案工作全面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新成效 

1.以馆藏档案为基础,加强和县史志办等文化部门的友好合作,编辑研究档案信息。编辑出版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历届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报告汇编》和《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历次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汇编》。两本书时间跨度为1950年至2011年,《政府重要工作报告汇编》共21万多字,312页;《党委工作报告汇编》共23万多字,342页。这两本书的编辑出版方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全县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研究中共融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发挥历史资料为现实服务的作用。 

2.组织编制《融水县协议书、裁决书、土地证和山界林权证书》专题目录,为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调处“三大纠纷”提供快捷服务。 

3.近两年来,随着融水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的利用率不断攀升,为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延长档案的寿命,着手编辑《土地(征地)政策文件汇编》。2017年底,完成了汇编材料的收集、整理、打印、排版,装订成册,收录的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为1953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全书共6万多字,151页。该书的编辑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人民群众,有效地为本县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编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偏重于机关档案,而不是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文化遗产。 

2.组织不健全,县级档案局没有设立专门的编研股室,没有配备专职的编研人员,编研工作开展难度大。 

3.经费逐年减少(2017年我县档案行政项目经费23000,2018年就只有2万元),部分编研成果无法印刷出版,只能作为草本暂存馆内使用,势必挫伤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编研工作成为档案局的一项"副业" 

三、编研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编研工作作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抓好,使档案馆真正走向社会,提高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建立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抓住重点、热点,从而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 

2.大力加强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丰富馆藏,真正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材料齐全,因为丰富的馆藏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资基础。 

3.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来进行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使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 

4.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使编研岗位上的研究人员应相对固定,有利于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品牌。 

5.要创造性的开展编研工作,作为编研工作主体的编研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编研工作在档案信息传播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6.要打破单一的独立编研方式,走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之路,可以与社会各行各业各有关部门广泛合作,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对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联合开发,多出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服务社会。 

7.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开拓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8.上级档案业务部门拨出一定经费,地方按一定的比例配套经费,确保有充足的编研经费。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融水县档案局档案编研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发布日期: 2018-06-26 16:54    |  作者: 融水苗族自治县档案局 梁金玉

近年来,融水县档案局十分注重档案的编研工作,自觉将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纳入每年的档案工作重点,并落实业务骨干负责材料的查阅、收集、整理、打印、排版等,使之更有生机与活力,切实履行了档案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的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宣传档案工作,加快全县档案工作全面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档案编研工作取得新成效 

1.以馆藏档案为基础,加强和县史志办等文化部门的友好合作,编辑研究档案信息。编辑出版了《融水苗族自治县历届人民政府重要工作报告汇编》和《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历次代表大会党委工作报告汇编》。两本书时间跨度为1950年至2011年,《政府重要工作报告汇编》共21万多字,312页;《党委工作报告汇编》共23万多字,342页。这两本书的编辑出版方便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全县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研究中共融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发挥历史资料为现实服务的作用。 

2.组织编制《融水县协议书、裁决书、土地证和山界林权证书》专题目录,为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调处“三大纠纷”提供快捷服务。 

3.近两年来,随着融水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的利用率不断攀升,为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延长档案的寿命,着手编辑《土地(征地)政策文件汇编》。2017年底,完成了汇编材料的收集、整理、打印、排版,装订成册,收录的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为1953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有关土地(征地)政策文件,全书共6万多字,151页。该书的编辑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人民群众,有效地为本县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编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偏重于机关档案,而不是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文化遗产。 

2.组织不健全,县级档案局没有设立专门的编研股室,没有配备专职的编研人员,编研工作开展难度大。 

3.经费逐年减少(2017年我县档案行政项目经费23000,2018年就只有2万元),部分编研成果无法印刷出版,只能作为草本暂存馆内使用,势必挫伤编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编研工作成为档案局的一项"副业" 

三、编研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编研工作作为提供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和根本性的工作,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抓好,使档案馆真正走向社会,提高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建立档案信息需求和利用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档案利用的类别、频率、效益等统计分析,抓住重点、热点,从而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及编研选题的针对性、目的性、时效性,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及信息服务功能。 

2.大力加强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丰富馆藏,真正做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材料齐全,因为丰富的馆藏是开展编研工作最重要的物资基础。 

3.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的系统建设,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数码影像技术及电子通讯等现代技术来进行档案的编研,加快编研速度和成果的多样化,使档案编研信息电子化,从而有利于利用、传播和反馈,使档案编研信息更趋社会化、更具时代感。 

4.做好工作人员的专业教育,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使编研岗位上的研究人员应相对固定,有利于熟悉馆藏、积累知识、深入研究,打造编研品牌。 

5.要创造性的开展编研工作,作为编研工作主体的编研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编研工作在档案信息传播中所起的媒介作用。 

6.要打破单一的独立编研方式,走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之路,可以与社会各行各业各有关部门广泛合作,针对社会需求,共同对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联合开发,多出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服务社会。 

7.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开拓编研工作的新思路。 

8.上级档案业务部门拨出一定经费,地方按一定的比例配套经费,确保有充足的编研经费。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