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上)
永州柳子庙里的后花园 (朱英玉 摄)
公元807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寒意透彻。远离京城、偏僻的南荒之地湖南永州下起鹅毛大雪,对于当地人来说,真是瑞雪兆丰年呵,又将是一年好收成。目睹如此盛景,有一个人心中却五味杂陈,愁闷不已,他就是两年前从长安贬谪来此的柳宗元。
先是仕途上备受排挤打压,从权力核心区被贬到蛮荒之地,虽然得了个“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的职位,实际上是编制外的闲官,其身份仍然是戴罪流放人员。让他更痛苦的是,68岁的母亲身染疾病去年客死永州。母亲的离去让他无比悲痛和自责,“穷天下之声,无以抒其哀”,母亲34岁生下他,55岁孀居。他自己是独生子,妻子杨氏早逝,全靠母亲主持家务,支持自己参加革新运动……
面对纷飞的大雪,他轻声地吟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声低吟,跨越了千年,响彻云霄,经久传唱。
它究竟是一幅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还是一种“千万孤独”的不屈情绪呢?我不能轻易置评。
1216年后的一个夏天,热浪逼人。我怀着无比复杂和虔诚的心情,从柳州随采风团队到永州,一路上,我不断默诵“独钓寒江雪”诗句。我知道,这道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只能在历史的图画上或屏幕上寻找。我只想知道:“官为民役”“利安元元为务”的信念背后的历史真相。到永州,本意是拨开历史迷雾,探寻一个情系苍生的高贵灵魂,了解独钓寒江雪的背后是怎样的人生凄怆。
当我的目光再一次伸向历史的天空,不禁思接千载,心潮澎湃,“河东柳宗元”的画像渐渐清晰。
时间回到公元773年,有一个叫柳宗元(字子厚)的小男孩在京城长安出生。第一声啼哭也许就是一首诗,注定他一生的苦难与坎坷。当时,孩子的祖籍是山西永济县,柳姓的几代人曾是封侯拜相的士林家族,到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他继承父亲柳镇正直倔强性格。有一个历史的细节是这样的,当时的科举制度有非常大的弊端,丑闻不断,许多大臣徇私舞弊。有一次在朝堂上,唐德宗问各位大臣,你们的子弟有没有通过不当手段而上榜的?这时有人不怀好意地说,新科进士中有一个年轻人叫柳宗元的,是柳镇的儿子。虽然这个人没有明说柳宗元中举有不端行为,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有所指的。而皇帝却淡定地说道,朕相信柳镇不会为自己的儿子去求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柳镇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相信他的人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天才青年,21岁中进士,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著名诗人高适50岁才当上副县级的县尉,韦庄59岁才进士及第官拜校书郎。柳宗元可谓是少年得志。紧接着,他26岁又考取吏部的博学宏词科,从集贤殿正字到蓝田县尉再到监察御史,春风得意。刚过而立之年,又升任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他的名气红极一时,直追当时高举古文运动大旗的韩愈。难能可贵的是,柳宗元的血液中流淌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这些理念贯穿他生命的始终。
历史的进程非常奇巧,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正当柳宗元在仕途大展手脚时,父亲突然病逝,按当时的官场制度,他要在家为父亲守孝三年。三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柳宗元无法忘记父亲的教诲,他17岁时,父亲因得罪权臣被贬到百里之外蓝田县城任职,送别时,倔强的父亲对他的赠言居然是“吾目无涕”。守孝结束后,他娶了妻子杨氏,谁料次年妻子便不幸逝世。后参加吏部的选官制度考试,两次铩羽而归,直到第三次才上岸,这恐怕是学霸式的柳宗元预料不到的事。他仕途的起点,是集贤殿书院正字,官级从九品上,工作职责是校理经籍图书。对于柳宗元来说,这真的是一个美差,因为这里的藏书实在太多了,他可以终日沉醉在书的世界和知识的海洋中。
又是一个三年从手指中滴落。
任职期满后,柳宗元调补为京兆府蓝田县尉,官职升到正九品下。两年后,31岁的柳宗元终于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职级为正八品下。而立之年年轻京官壮志凌云,官虽小,却是皇帝亲自任命,这份荣誉是无限光荣的。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登基,这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重用改革派首领王叔文,给了一些忧国忧民的读书人展示才华的政治舞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时代精英都参与其中。“永贞革新”的序幕拉开得快,结束得也早,前后仅半年的时间。从历史结论来看,这项新政给百姓带来无穷的希望,给国家带来富强的曙光,由于触及官僚集团和宦官群体的既得利益,其失败是必然的,这也是那个时代注定的宿命。力主革新的王叔文被贬渝州(今重庆)司户,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均被贬,有五人在贬所度过十年的凄凉岁月,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八司马”事件。
历史记载,朝廷最初的设想,把柳宗元贬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刚到半路,命令突然更改,估计当权者觉得自己过于宽容,柳宗元的官职再降,贬为永州司马。这是33岁的柳宗元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前些时候还雄心不已,壮志满怀要干一番大事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9月中旬,他就黯然地逃离长安,凄风苦雨一路南下。到八百里洞庭湖时,淫雨霏霏,阴风怒吼。汨罗江边,屈原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现,他悲愤地写下《吊屈原文》,其实,从文章内容上来品味,柳宗元吊人亦是自吊,千年之前的屈原“怀先生之可忘?”,悲歌且吟。
几年后,柳宗元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天对》,回应了屈原《天问》中的170余个疑问。后又写了《天说》,批驳韩愈的天命论。毛泽东主席曾说,“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天对》,胆子很大”“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从秋天走到冬天,跋山涉水,在呜咽流动的湘水中,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柳宗元终于踏上永州的贫瘠土地。在这当中,他还去潭州(长沙)看望自己岳父杨凭,妻子不在了,但关系尚在,岳父当时的官职是潭州刺史。
历史没有假设,如果柳宗元不是牵扯到“永贞革新”中,他的生命当中不会有这么一个断崖式的转折点,估计也不会开启一个山水游记大家的新篇章,他的文学成就和深邃思想也不会载入历史史册。
永州是蛮荒之地,他到来后,由于是闲职,况且还是戴罪之身,没有专门的官邸,居住就是一个大问题。好在潇水东岸的龙兴寺重巽和尚收留,他一家人才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其实,龙兴寺,这里曾是三国时期蒋琬的故居。由于没有及时修缮,千秋岭下,人迹罕见,偏僻而荒凉,旁边野草丛生,晚上还有野兽的叫声。特别是他所居住的西厢房潮湿简陋,闷热而黑暗。无奈之下,他在墙上开了一扇小门,既是采光的需要,亦是心灵的慰藉。由于居住的人太多,他还不得不在旁边搭了一间小屋。
永州的气候和北方相比,差异太大,他一家人水土不服,母亲不到半年就因病而亡。因为太穷,根本没有办法为母亲举办葬礼,只能长歌当哭,写下了《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以悼念。在永州,面对巨大困难,母亲没有怨言,对儿子说:“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这是怎样崇高的教言呵。一年后,表弟卢遵帮助扶灵北上,代为料理后事。柳宗元眺望北方,大声呐喊:“天地有穷,此冤无穷。”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几乎在母亲去世的同时,他的女儿和侍妾又相继亡故。远在北方的京城长安发生大变,宪宗皇帝改国号,大赦天下,但是赦免令明确“八司马”不在大赦范围,王叔文还被下诏赐死,一个勇于为国家为民众奋斗的改革家稀里糊涂地被封建统治者冤枉处死。
柳宗元到永州时33岁,正是充满朝气的年龄,可三四年后却百病缠身,未老先衰。他常常感到腹中有一股痛楚郁积不散,茶饭不思,身体消瘦,眼睛模糊,心绪不宁,并曾写信给岳父杨凭陈述病情。
给我们带路的讲解员小彭说,柳宗元在永州的前五年,有四次遭遇火灾,每次死里逃生,许多书籍和器物被烧,损失很大。
突然想起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题遗山诗》:“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不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写照吗?
柳宗元将如何走出阴影?这是一道大难题。他决定搬出龙兴寺,在西山而居。这里风光旖旎,豁然开朗。他发现了钴鉧潭、小丘、小石潭等,一篇篇游记华章应运而生,“永州八记”载入史册,风行千年,永不褪色,奠定游记散文写作标杆。公元810年,柳宗元决定在冉溪定居,自己动手种花垒石,风景这边独好。思考数日,取名为“愚溪”,于是以“愚”开头“八愚”而生。“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感受快乐溢于言表。
闲人一个,身体又不好,完全可找理由“躺平”。但柳宗元却发愤读书,深入思考,接地气,察民情。思考“官为民役”从政理念,体验青山绿水的奇趣盎然,展现普通民众的劳动之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利民元元”的本质是真正地了解民众的疾苦,“苛政猛于虎”的呐喊声如洪钟。他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他患水肿,行走不便,痛苦不堪时,有一“田吏”帮他弄来不知名的草药,解除他的痛苦。还有一次晚上外出迷了路,投宿田翁家,得到热情接待。
北归的梦想一直让他牵肠挂肚,公元809年,皇室册立太子,京城长安不少好友认为柳宗元可以回京了,写信给他传递信息并有许多祝福的话语,包括柳宗元自己也信心倍增,主动给许多人写信求助。然而,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八司马”仍排除在外。北归梦碎,他有一种“甘为永州民”的奇异想法。尽管别人讲话不是完全听得懂,但这时听起来如天籁之音。
|
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上)
永州柳子庙里的后花园 (朱英玉 摄)
公元807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寒意透彻。远离京城、偏僻的南荒之地湖南永州下起鹅毛大雪,对于当地人来说,真是瑞雪兆丰年呵,又将是一年好收成。目睹如此盛景,有一个人心中却五味杂陈,愁闷不已,他就是两年前从长安贬谪来此的柳宗元。
先是仕途上备受排挤打压,从权力核心区被贬到蛮荒之地,虽然得了个“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的职位,实际上是编制外的闲官,其身份仍然是戴罪流放人员。让他更痛苦的是,68岁的母亲身染疾病去年客死永州。母亲的离去让他无比悲痛和自责,“穷天下之声,无以抒其哀”,母亲34岁生下他,55岁孀居。他自己是独生子,妻子杨氏早逝,全靠母亲主持家务,支持自己参加革新运动……
面对纷飞的大雪,他轻声地吟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声低吟,跨越了千年,响彻云霄,经久传唱。
它究竟是一幅冷气透骨的寒江独钓图,还是一种“千万孤独”的不屈情绪呢?我不能轻易置评。
1216年后的一个夏天,热浪逼人。我怀着无比复杂和虔诚的心情,从柳州随采风团队到永州,一路上,我不断默诵“独钓寒江雪”诗句。我知道,这道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只能在历史的图画上或屏幕上寻找。我只想知道:“官为民役”“利安元元为务”的信念背后的历史真相。到永州,本意是拨开历史迷雾,探寻一个情系苍生的高贵灵魂,了解独钓寒江雪的背后是怎样的人生凄怆。
当我的目光再一次伸向历史的天空,不禁思接千载,心潮澎湃,“河东柳宗元”的画像渐渐清晰。
时间回到公元773年,有一个叫柳宗元(字子厚)的小男孩在京城长安出生。第一声啼哭也许就是一首诗,注定他一生的苦难与坎坷。当时,孩子的祖籍是山西永济县,柳姓的几代人曾是封侯拜相的士林家族,到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他继承父亲柳镇正直倔强性格。有一个历史的细节是这样的,当时的科举制度有非常大的弊端,丑闻不断,许多大臣徇私舞弊。有一次在朝堂上,唐德宗问各位大臣,你们的子弟有没有通过不当手段而上榜的?这时有人不怀好意地说,新科进士中有一个年轻人叫柳宗元的,是柳镇的儿子。虽然这个人没有明说柳宗元中举有不端行为,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有所指的。而皇帝却淡定地说道,朕相信柳镇不会为自己的儿子去求人。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柳镇是一个正直无私的人,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相信他的人品。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个天才青年,21岁中进士,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著名诗人高适50岁才当上副县级的县尉,韦庄59岁才进士及第官拜校书郎。柳宗元可谓是少年得志。紧接着,他26岁又考取吏部的博学宏词科,从集贤殿正字到蓝田县尉再到监察御史,春风得意。刚过而立之年,又升任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他的名气红极一时,直追当时高举古文运动大旗的韩愈。难能可贵的是,柳宗元的血液中流淌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这些理念贯穿他生命的始终。
历史的进程非常奇巧,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正当柳宗元在仕途大展手脚时,父亲突然病逝,按当时的官场制度,他要在家为父亲守孝三年。三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柳宗元无法忘记父亲的教诲,他17岁时,父亲因得罪权臣被贬到百里之外蓝田县城任职,送别时,倔强的父亲对他的赠言居然是“吾目无涕”。守孝结束后,他娶了妻子杨氏,谁料次年妻子便不幸逝世。后参加吏部的选官制度考试,两次铩羽而归,直到第三次才上岸,这恐怕是学霸式的柳宗元预料不到的事。他仕途的起点,是集贤殿书院正字,官级从九品上,工作职责是校理经籍图书。对于柳宗元来说,这真的是一个美差,因为这里的藏书实在太多了,他可以终日沉醉在书的世界和知识的海洋中。
又是一个三年从手指中滴落。
任职期满后,柳宗元调补为京兆府蓝田县尉,官职升到正九品下。两年后,31岁的柳宗元终于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职级为正八品下。而立之年年轻京官壮志凌云,官虽小,却是皇帝亲自任命,这份荣誉是无限光荣的。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登基,这个想有所作为的皇帝重用改革派首领王叔文,给了一些忧国忧民的读书人展示才华的政治舞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贞革新”,柳宗元、刘禹锡等时代精英都参与其中。“永贞革新”的序幕拉开得快,结束得也早,前后仅半年的时间。从历史结论来看,这项新政给百姓带来无穷的希望,给国家带来富强的曙光,由于触及官僚集团和宦官群体的既得利益,其失败是必然的,这也是那个时代注定的宿命。力主革新的王叔文被贬渝州(今重庆)司户,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均被贬,有五人在贬所度过十年的凄凉岁月,这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八司马”事件。
历史记载,朝廷最初的设想,把柳宗元贬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刚到半路,命令突然更改,估计当权者觉得自己过于宽容,柳宗元的官职再降,贬为永州司马。这是33岁的柳宗元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结果,前些时候还雄心不已,壮志满怀要干一番大事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9月中旬,他就黯然地逃离长安,凄风苦雨一路南下。到八百里洞庭湖时,淫雨霏霏,阴风怒吼。汨罗江边,屈原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现,他悲愤地写下《吊屈原文》,其实,从文章内容上来品味,柳宗元吊人亦是自吊,千年之前的屈原“怀先生之可忘?”,悲歌且吟。
几年后,柳宗元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天对》,回应了屈原《天问》中的170余个疑问。后又写了《天说》,批驳韩愈的天命论。毛泽东主席曾说,“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天对》,胆子很大”“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从秋天走到冬天,跋山涉水,在呜咽流动的湘水中,在雪花飞舞的日子里,柳宗元终于踏上永州的贫瘠土地。在这当中,他还去潭州(长沙)看望自己岳父杨凭,妻子不在了,但关系尚在,岳父当时的官职是潭州刺史。
历史没有假设,如果柳宗元不是牵扯到“永贞革新”中,他的生命当中不会有这么一个断崖式的转折点,估计也不会开启一个山水游记大家的新篇章,他的文学成就和深邃思想也不会载入历史史册。
永州是蛮荒之地,他到来后,由于是闲职,况且还是戴罪之身,没有专门的官邸,居住就是一个大问题。好在潇水东岸的龙兴寺重巽和尚收留,他一家人才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其实,龙兴寺,这里曾是三国时期蒋琬的故居。由于没有及时修缮,千秋岭下,人迹罕见,偏僻而荒凉,旁边野草丛生,晚上还有野兽的叫声。特别是他所居住的西厢房潮湿简陋,闷热而黑暗。无奈之下,他在墙上开了一扇小门,既是采光的需要,亦是心灵的慰藉。由于居住的人太多,他还不得不在旁边搭了一间小屋。
永州的气候和北方相比,差异太大,他一家人水土不服,母亲不到半年就因病而亡。因为太穷,根本没有办法为母亲举办葬礼,只能长歌当哭,写下了《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以悼念。在永州,面对巨大困难,母亲没有怨言,对儿子说:“明者不悼往事,吾未尝有戚戚也。”这是怎样崇高的教言呵。一年后,表弟卢遵帮助扶灵北上,代为料理后事。柳宗元眺望北方,大声呐喊:“天地有穷,此冤无穷。”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几乎在母亲去世的同时,他的女儿和侍妾又相继亡故。远在北方的京城长安发生大变,宪宗皇帝改国号,大赦天下,但是赦免令明确“八司马”不在大赦范围,王叔文还被下诏赐死,一个勇于为国家为民众奋斗的改革家稀里糊涂地被封建统治者冤枉处死。
柳宗元到永州时33岁,正是充满朝气的年龄,可三四年后却百病缠身,未老先衰。他常常感到腹中有一股痛楚郁积不散,茶饭不思,身体消瘦,眼睛模糊,心绪不宁,并曾写信给岳父杨凭陈述病情。
给我们带路的讲解员小彭说,柳宗元在永州的前五年,有四次遭遇火灾,每次死里逃生,许多书籍和器物被烧,损失很大。
突然想起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题遗山诗》:“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这不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写照吗?
柳宗元将如何走出阴影?这是一道大难题。他决定搬出龙兴寺,在西山而居。这里风光旖旎,豁然开朗。他发现了钴鉧潭、小丘、小石潭等,一篇篇游记华章应运而生,“永州八记”载入史册,风行千年,永不褪色,奠定游记散文写作标杆。公元810年,柳宗元决定在冉溪定居,自己动手种花垒石,风景这边独好。思考数日,取名为“愚溪”,于是以“愚”开头“八愚”而生。“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感受快乐溢于言表。
闲人一个,身体又不好,完全可找理由“躺平”。但柳宗元却发愤读书,深入思考,接地气,察民情。思考“官为民役”从政理念,体验青山绿水的奇趣盎然,展现普通民众的劳动之美。“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利民元元”的本质是真正地了解民众的疾苦,“苛政猛于虎”的呐喊声如洪钟。他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他患水肿,行走不便,痛苦不堪时,有一“田吏”帮他弄来不知名的草药,解除他的痛苦。还有一次晚上外出迷了路,投宿田翁家,得到热情接待。
北归的梦想一直让他牵肠挂肚,公元809年,皇室册立太子,京城长安不少好友认为柳宗元可以回京了,写信给他传递信息并有许多祝福的话语,包括柳宗元自己也信心倍增,主动给许多人写信求助。然而,又是一个晴天霹雳,“八司马”仍排除在外。北归梦碎,他有一种“甘为永州民”的奇异想法。尽管别人讲话不是完全听得懂,但这时听起来如天籁之音。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