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馆藏纵览 >> 柳州今昔

馆藏纵览

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下)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9-15 16:07    |  作者: 李广西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小石潭,这里是柳宗元写《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地方。 

(赵伟翔 摄)


愚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居于愚溪畔十年。 (赵伟翔 摄)


在永州的“柳子庙”,有毛泽东主席的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是毛主席对柳宗元唯物思想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的《封建论》一书的肯定。毛主席曾说:“我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柳宗元,他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者。他的哲学观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斗争中形成的。”

永州的苦难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不甘平庸也造就了永州千年辉煌历史文化。

政治风浪波谲云诡。当柳宗元自认为报国无门,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之际,一道诏书,让他重新燃起希望,时间是公元815年。“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10年的悲愤郁闷如何申诉呢?如今如愿以偿。

回京的梦想一夜之间成为现实,柳宗元心旷神怡。北上途中,他不断给人写诗,倾诉欢呼之情。他又到汨罗江边,写下《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在襄阳,他与已10年不见的刘禹锡见面,诗友加兄弟,这份崇高而生死以之的感情怎能用文字表达,两人诉不尽的衷肠,一路向北,一路欢笑。

到了京城,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日看尽长安花,游山玩水,自然而然。然而,乐极生悲。

有一种说法是,柳宗元等人再度被贬与刘禹锡有莫大的干系。刘禹锡性格开朗豪放,而柳宗元却沉默寡言。刘禹锡被贬在常德10年,所作诗词,也是激情高昂,比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应该是送给柳宗元的,但“晴空一鹤”和“独钓寒江”意象与本质却有差异。

有一天,刘禹锡跑到玄都观游玩,看到许多达官贵人骄奢淫逸,

心中很不爽,于是写下一首名扬天下的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由于这首诗让政敌抓住把柄,皇帝左右为难。一个月后,柳、刘等五司马,又全部被贬到偏远的州任刺史,离京城更远、更荒凉。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广东连县),两人结伴南下到衡阳时依依不舍。柳宗元到了湘江旁边,心情极为沉重,虽然柳州刺史为正四品下,比在永州时的官职升了,但却是高水平“小鞋”。他悲伤地问湘江:“好在湘江水,今朝又重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然而,湘江无声的回答,给历史留下无比的伤痛。四年后,柳宗元魂归柳州,梦断柳江。

在人生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时,许多人选择放弃。柳宗元是如何回答呢?“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这诗,这歌,掷地有声,铿锵无比。

柳宗元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消极的态度,让柳州从此出名。这是柳州城市的幸运,也是一代又一代柳州人学习致敬的楷模。公元815年6月27日,柳宗元历尽艰难,到达柳州。当时柳州户籍不过几千家,城垣缺圮,道路泥泞,满目疮痍,再联想起五司马不幸的苦难,他挥毫写下至今传颂的名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首诗是如何寄给其他四人共欣赏的,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他写完诗后,睡意全无,于是给皇帝撰写了一篇《谢除柳州刺史表》,其中提到:“谨当宣布诏条,竭尽驽蹇。皇风不异遐迩,圣泽无间于华夷。”通过文字向朝廷表达自己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使命感。

柳宗元主政柳州期间,初衷不改,官为民役,兴办学堂、打井取水、释放奴婢、植柑种柳,清廉自律。

他一上任便遇到大旱,按照当时习俗,要到龙潭雷塘祈雨。柳宗元知道,这虽然是例行公事,但他决定把这次活动作为一种政治表态。他在现场发出誓言:我自从接受朝廷的任命,来到边远的南方,刚开始处理政务,并无任何放纵。我一定廉洁自律,凭忠信办事,如果有失误罪过,怎能瞒得了神灵呢。他的这一誓言,引来了百姓赞扬声。龙潭祷雨的第二天,他的堂弟柳宗直因急病逝世。这一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宗直这10多年来一直陪伴他,平时多与他读书作文,柳宗元含泪写下了《志从父弟宗直殡》悼文,深切怀念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办学、打井、释奴,就不细说了。他毕竟是一个文学家,不管是种柑还是植柳,柳宗元都要写下诗文记载。《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其实,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105篇诗文,其中诗32首、文73篇,还有游记散文《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等名篇。可以说,“柳州柳”因为柳宗元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象征。

其实,柳宗元在永州时身体健康就成大问题了,到了柳州更是公务繁忙,疾病缠身。在柳州,他先后患了霍乱、疔疮、脚气等。经历了三次病危,有一次半夜突然发作,三天不省人事,家人痛哭流涕,后吃了一民间偏方,缓解病情。几次疾病的折磨,让他迩来气少筋骨露,满头黑发变白发。公元819年农历十一月初八,47岁的柳宗元与世长辞,家庭贫寒,没有余财,留下两儿两女,大的10岁,小的尚未出生,家人无力安葬,只能把灵柩停放在罗池边。第二年七月,在友人裴行立和表弟卢遵的帮助下,才归葬长安先人墓侧。

虽然他在柳州只是短短四年,但他的政声功绩永载史册。柳侯祠内,罗池庙中,“三绝碑”前,处处表达柳州人对先贤的敬意和歌颂,他的事迹光彩照人。对他的祭拜,从民间影响到朝廷。到了宋代,宋哲宗顺从民意,于公元1092年赐额“灵文之庙”,把罗池庙上升国家行祭祀之礼的祠庙。“我来不见龙城守,祠下谁歌荔枝丹”,无数后来的官员都会心存敬意,在柳侯衣冠墓前肃立拜祭。每年清明,“祭柳文”的诵读声盘旋在龙城上空,经久不散。

一千多年来,岁月的风沙吹散了多少帝王将相的踪影,无数无关民生痛痒的词句华章化作烟尘,但柳宗元的政绩、人品和文章却大放异彩。

这是为什么?

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刘禹锡,受柳宗元之托为他编辑文集出版、抚养儿女成人,政见不同的韩愈为柳宗元写了墓志铭。柳宗元去世9年后,刘禹锡再回到长安,性情不改的他,居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不知这个时候“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是否能听得见好友的纵情高歌?

如今的南方,冬天偶有漫天风雪,柳宗元的独钓让我感悟一个高贵而不屈从命运摆布的灵魂。岁月的长河里,先生的文化之源、思想之本、民生之念将一定会枝繁叶茂、绵延不绝。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馆藏纵览  

孤独而高贵的灵魂(下)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3-09-15 16:07    |  作者: 李广西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小石潭,这里是柳宗元写《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地方。 

(赵伟翔 摄)


愚溪,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柳宗元参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居于愚溪畔十年。 (赵伟翔 摄)


在永州的“柳子庙”,有毛泽东主席的一首《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是毛主席对柳宗元唯物思想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的《封建论》一书的肯定。毛主席曾说:“我国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柳宗元,他是文学家,也是唯物论者。他的哲学观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和斗争中形成的。”

永州的苦难成就了柳宗元,柳宗元不甘平庸也造就了永州千年辉煌历史文化。

政治风浪波谲云诡。当柳宗元自认为报国无门,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之际,一道诏书,让他重新燃起希望,时间是公元815年。“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10年的悲愤郁闷如何申诉呢?如今如愿以偿。

回京的梦想一夜之间成为现实,柳宗元心旷神怡。北上途中,他不断给人写诗,倾诉欢呼之情。他又到汨罗江边,写下《汨罗遇风》:“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在襄阳,他与已10年不见的刘禹锡见面,诗友加兄弟,这份崇高而生死以之的感情怎能用文字表达,两人诉不尽的衷肠,一路向北,一路欢笑。

到了京城,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日看尽长安花,游山玩水,自然而然。然而,乐极生悲。

有一种说法是,柳宗元等人再度被贬与刘禹锡有莫大的干系。刘禹锡性格开朗豪放,而柳宗元却沉默寡言。刘禹锡被贬在常德10年,所作诗词,也是激情高昂,比如《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首诗应该是送给柳宗元的,但“晴空一鹤”和“独钓寒江”意象与本质却有差异。

有一天,刘禹锡跑到玄都观游玩,看到许多达官贵人骄奢淫逸,

心中很不爽,于是写下一首名扬天下的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由于这首诗让政敌抓住把柄,皇帝左右为难。一个月后,柳、刘等五司马,又全部被贬到偏远的州任刺史,离京城更远、更荒凉。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连州刺史(广东连县),两人结伴南下到衡阳时依依不舍。柳宗元到了湘江旁边,心情极为沉重,虽然柳州刺史为正四品下,比在永州时的官职升了,但却是高水平“小鞋”。他悲伤地问湘江:“好在湘江水,今朝又重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然而,湘江无声的回答,给历史留下无比的伤痛。四年后,柳宗元魂归柳州,梦断柳江。

在人生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时,许多人选择放弃。柳宗元是如何回答呢?“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这诗,这歌,掷地有声,铿锵无比。

柳宗元遇到挫折不气馁、不消极的态度,让柳州从此出名。这是柳州城市的幸运,也是一代又一代柳州人学习致敬的楷模。公元815年6月27日,柳宗元历尽艰难,到达柳州。当时柳州户籍不过几千家,城垣缺圮,道路泥泞,满目疮痍,再联想起五司马不幸的苦难,他挥毫写下至今传颂的名篇《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首诗是如何寄给其他四人共欣赏的,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他写完诗后,睡意全无,于是给皇帝撰写了一篇《谢除柳州刺史表》,其中提到:“谨当宣布诏条,竭尽驽蹇。皇风不异遐迩,圣泽无间于华夷。”通过文字向朝廷表达自己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使命感。

柳宗元主政柳州期间,初衷不改,官为民役,兴办学堂、打井取水、释放奴婢、植柑种柳,清廉自律。

他一上任便遇到大旱,按照当时习俗,要到龙潭雷塘祈雨。柳宗元知道,这虽然是例行公事,但他决定把这次活动作为一种政治表态。他在现场发出誓言:我自从接受朝廷的任命,来到边远的南方,刚开始处理政务,并无任何放纵。我一定廉洁自律,凭忠信办事,如果有失误罪过,怎能瞒得了神灵呢。他的这一誓言,引来了百姓赞扬声。龙潭祷雨的第二天,他的堂弟柳宗直因急病逝世。这一打击是非常沉重的。宗直这10多年来一直陪伴他,平时多与他读书作文,柳宗元含泪写下了《志从父弟宗直殡》悼文,深切怀念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办学、打井、释奴,就不细说了。他毕竟是一个文学家,不管是种柑还是植柳,柳宗元都要写下诗文记载。《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其实,柳宗元在柳州,创作了105篇诗文,其中诗32首、文73篇,还有游记散文《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等名篇。可以说,“柳州柳”因为柳宗元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象征。

其实,柳宗元在永州时身体健康就成大问题了,到了柳州更是公务繁忙,疾病缠身。在柳州,他先后患了霍乱、疔疮、脚气等。经历了三次病危,有一次半夜突然发作,三天不省人事,家人痛哭流涕,后吃了一民间偏方,缓解病情。几次疾病的折磨,让他迩来气少筋骨露,满头黑发变白发。公元819年农历十一月初八,47岁的柳宗元与世长辞,家庭贫寒,没有余财,留下两儿两女,大的10岁,小的尚未出生,家人无力安葬,只能把灵柩停放在罗池边。第二年七月,在友人裴行立和表弟卢遵的帮助下,才归葬长安先人墓侧。

虽然他在柳州只是短短四年,但他的政声功绩永载史册。柳侯祠内,罗池庙中,“三绝碑”前,处处表达柳州人对先贤的敬意和歌颂,他的事迹光彩照人。对他的祭拜,从民间影响到朝廷。到了宋代,宋哲宗顺从民意,于公元1092年赐额“灵文之庙”,把罗池庙上升国家行祭祀之礼的祠庙。“我来不见龙城守,祠下谁歌荔枝丹”,无数后来的官员都会心存敬意,在柳侯衣冠墓前肃立拜祭。每年清明,“祭柳文”的诵读声盘旋在龙城上空,经久不散。

一千多年来,岁月的风沙吹散了多少帝王将相的踪影,无数无关民生痛痒的词句华章化作烟尘,但柳宗元的政绩、人品和文章却大放异彩。

这是为什么?

与他性格迥然不同的刘禹锡,受柳宗元之托为他编辑文集出版、抚养儿女成人,政见不同的韩愈为柳宗元写了墓志铭。柳宗元去世9年后,刘禹锡再回到长安,性情不改的他,居然又写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不知这个时候“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是否能听得见好友的纵情高歌?

如今的南方,冬天偶有漫天风雪,柳宗元的独钓让我感悟一个高贵而不屈从命运摆布的灵魂。岁月的长河里,先生的文化之源、思想之本、民生之念将一定会枝繁叶茂、绵延不绝。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