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馆藏纵览 >> 柳州今昔

馆藏纵览

壶忆壶城岁月长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4-07-29 09:10    |  作者: 李广西

在柳州博物馆,有一把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小小一把壶,穿越400年,古朴雅致的风韵历久弥新。

谁能想到,这把壶,竟是该馆镇馆之宝之一,文物专家给它估价数千万元。

文物专家们也表示,文物是无价的,因为这把紫砂壶佐证了古代“桂中商埠”的繁华,这对柳州意义重大。

关于这把紫砂壶,相关记载的资料甚少,这更加重了它的神秘色彩。

记者真想坐上时光机,与古人对坐饮茶,看看这壶中倒映出的柳州繁华;沿着古运河顺流南下,听听它从江苏宜兴来到广西柳州的故事……

可惜没有时光机,那就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22年4月18日拍摄的连接柳北区和北部生态新区的北进路。如今的柳州道路四通八达,

经济稳步发展,传承了“桂中商埠”的繁华。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5月9日,记者走进柳州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呼吸间感受着时间沉淀的味道。藏品管理部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捧出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放在铺着厚厚桌布的桌上。

窗外细雨绵绵,阴雨天的光线洒在壶上,更衬托它古朴雅致、温润内敛的气质。怪不得古人评价时大彬紫砂壶“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柳州博物馆藏品: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这件江苏宜兴窑烧造的明代瓜菱形菊花口紫砂壶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们柳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通高7.6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4.6厘米……”伴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仔细观察这把壶。

只见,这是一把瓜棱形、菊花口的紫砂壶,胎色泥红、体轻薄、有腹、扁圆,盖很特别,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顶饰宝珠形花蕾钮;在壶腹的一侧有弯流,另一侧为圆形的握柄。壶内外壁皆修磨得特别平整、柔润,可以想象时大彬在做这把壶的时候,是多么的专注、细致、严谨。

在弯流下,手工刀刻“大彬”二字,是时大彬给予这把壶独一无二的logo。“盖与壶体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不差丝毫,在当时,这样的成型技术,是令人惊叹的。”工作人员说。

壶身的“大彬”二字清晰可见。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喜欢茶艺、紫砂壶的人,对时大彬都不陌生。时大彬是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家,中国紫砂壶艺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不仅完善了制坯全手工工艺,还将大壶改小壶,他的技艺和创新,赋予了紫砂壶极高的艺术价值,可谓“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

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说,在明清时期,能拥有一把时大彬紫砂壶的,非富即贵。可以说,时大彬紫砂壶在当时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而现今,由于时大彬紫砂壶每一把都属于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传世的不多,出土的更屈指可数,因此更加珍贵。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现存时大彬紫砂壶中,部分存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日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等,其中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时大彬瓜楞壶与柳州博物馆这把形态较相似。

记者又查阅了近几年各大拍卖行有关时大彬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从1000多万元到2000多万元不等。也有考古挖掘出的时大彬紫砂壶被专家估价数千万元。

抱着好奇的心态,记者也咨询了文博专家、柳州市博物馆文物鉴定组成员徐海生,他认为柳州这把时大彬紫砂壶的估价也要数千万元。

而记者为何会找到徐海生,这事说来另有故事。


追寻时大彬紫砂壶的踪迹

那这样一把珍贵的紫砂壶,是如何来到柳州的?

提到这把壶,柳州博物馆的许多人都如数家珍。

记者先是采访了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他表示,柳州博物馆的这把紫砂壶,是时大彬作品中的上上之作。“这把壶,是400多年前,在柳州辖区找到的。壶上还有一块锈迹,应该是埋藏在棺材中,被棺钉压住所致。这块锈迹经专业设备检测,为400年前后产生的。”

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的盖和底,制作十分精巧。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程州认为,这把壶佐证了两个历史。

一是,明代朱元璋将团茶改为散茶,遏制“斗茶”的奢靡之风。散茶的兴起降低了茶叶制作的成本,还丰富了茶具的品种。胎薄素净的白瓷壶、古朴沉稳的紫砂壶开始流行,为茶具材质的多样化打开了一扇窗。明代推行的一系列茶政,具有利国、利民的积极意义,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茶文化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把壶也佐证了明清时期“桂中商埠”的繁华。

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的桂柳运河,为柳州乃至广西的繁荣奠定基础;柳宗元来到柳州,开柳州文明之先河,解放了生产力;到了宋代,柳州逐渐开始形成行业行规、商会等。

到了明代,“桂中商埠”最为有名的还是运输业,大量木材集中在柳州交易,还有一些当时的特色产品畅销全国,比如柳布。与此同时,城市的细分功能开始出现,形成了黄竹巷、金鱼巷等贸易街区,柳州就像一个大批发市场。兴盛时期,柳州的经济总量曾达到广西总量的五分之三。

经济、文化、交通的繁华,成为这把时大彬紫砂壶来到柳州的背景。毕竟,在那个时代,时大彬紫砂壶可是身份的象征,拥有一把这样的紫砂壶的人,非富即贵。

对于程州的说法,柳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罗安鹄、文博专家徐海生也十分赞同。

此时,记者也不禁好奇,明代的柳州是什么样的?

与时大彬同一时代、同为江苏人的徐霞客,曾这样写柳州:“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江自北来,复折而北去,南环而宽,北夹而束,有壶之形焉,子厚所谓‘江流曲似九回肠’也。”

《柳郡全图》。(资料图片)


金庸的武侠故事多以明代和清代为背景,他在《鹿鼎记》中曾提到“柳州盛产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驰名。是以有‘住在苏州,着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之谚”。

明代也是一个精英汇聚的时代。柳州文史专家刘汉忠在《柳州明代八贤编年》中提到:万历年间柳州知府梅绵祚赞叹柳州“名公硕彦,济济辈出”(《重修镇粤楼碑记》),这些人物“书之国史,传之海内,天下仰之若景星庆云”(明王启元《重修府学碑记》)。究其原因实基于读书风气之盛,实基于科名之盛。读书盛如马平知县卢龙云述记:“柳子厚过化以来,人文渐兴,而马平尤首善之地,弦诵甲于他邑”(《马邑田赋记》)。


时大彬紫砂壶与思柳轩

那这把时大彬紫砂壶又是怎么被柳州博物馆收集到的?

柳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把壶是在1983年12月21日由思柳轩文物商店购入的。之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认定其为明代著名紫砂工匠时大彬的晚期作品。

思柳轩文物商店如今虽已关闭,但很多老柳州人对它还是有记忆的,它的前身是徐耀汉筹办的“龙城书画屋”。

柳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文回忆,柳州博物馆这把时大彬紫砂壶,当年就是徐耀汉替柳州博物馆征集回来的,当时徐耀汉是思柳轩文物商店的经理。

徐耀汉已逝世,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徐海生。徐海生是徐耀汉的徒弟,也曾担任思柳轩文物商店的经理。

徐海生回忆,当年他刚到思柳轩工作时,还是一名业务员,那时时大彬紫砂壶已经收藏于思柳轩文物商店中,但由于没有相关记录资料,他也不知道是谁将时大彬紫砂壶交到了思柳轩文物商店。

他介绍,思柳轩文物商店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它为柳州博物馆提供了近2000件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这把时大彬紫砂壶,还有大量珍贵的书画类藏品等。招牌“思柳轩”三个字,还是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文坛泰斗郭沫若题写的“思柳轩”。(资料图片)


曾经,这里汇聚了众多来自民间的文物,也是柳州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大家常常来此谈古论今、吟诗作画。当时,徐耀汉常常跟大家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古董字画,也常备好茶水、纸笔,供大家切磋技艺,这成为许多文人的美好回忆。

追寻着这款时大彬紫砂壶的踪迹,记者仿佛看到了柳州文脉传承的一些痕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交通、经济、文化都很繁盛的“桂中商埠”,也让我们不禁感叹,“柳通天下”这篇文章,有历史底蕴,也将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转载: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馆藏纵览  

壶忆壶城岁月长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4-07-29 09:10    |  作者: 李广西

在柳州博物馆,有一把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小小一把壶,穿越400年,古朴雅致的风韵历久弥新。

谁能想到,这把壶,竟是该馆镇馆之宝之一,文物专家给它估价数千万元。

文物专家们也表示,文物是无价的,因为这把紫砂壶佐证了古代“桂中商埠”的繁华,这对柳州意义重大。

关于这把紫砂壶,相关记载的资料甚少,这更加重了它的神秘色彩。

记者真想坐上时光机,与古人对坐饮茶,看看这壶中倒映出的柳州繁华;沿着古运河顺流南下,听听它从江苏宜兴来到广西柳州的故事……

可惜没有时光机,那就让我们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2022年4月18日拍摄的连接柳北区和北部生态新区的北进路。如今的柳州道路四通八达,

经济稳步发展,传承了“桂中商埠”的繁华。全媒体记者 覃科 摄


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5月9日,记者走进柳州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呼吸间感受着时间沉淀的味道。藏品管理部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捧出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放在铺着厚厚桌布的桌上。

窗外细雨绵绵,阴雨天的光线洒在壶上,更衬托它古朴雅致、温润内敛的气质。怪不得古人评价时大彬紫砂壶“朴雅坚致,妙不可思。”

柳州博物馆藏品: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这件江苏宜兴窑烧造的明代瓜菱形菊花口紫砂壶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们柳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通高7.6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4.6厘米……”伴着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仔细观察这把壶。

只见,这是一把瓜棱形、菊花口的紫砂壶,胎色泥红、体轻薄、有腹、扁圆,盖很特别,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顶饰宝珠形花蕾钮;在壶腹的一侧有弯流,另一侧为圆形的握柄。壶内外壁皆修磨得特别平整、柔润,可以想象时大彬在做这把壶的时候,是多么的专注、细致、严谨。

在弯流下,手工刀刻“大彬”二字,是时大彬给予这把壶独一无二的logo。“盖与壶体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不差丝毫,在当时,这样的成型技术,是令人惊叹的。”工作人员说。

壶身的“大彬”二字清晰可见。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喜欢茶艺、紫砂壶的人,对时大彬都不陌生。时大彬是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家,中国紫砂壶艺术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不仅完善了制坯全手工工艺,还将大壶改小壶,他的技艺和创新,赋予了紫砂壶极高的艺术价值,可谓“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坡诗百态新”。

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说,在明清时期,能拥有一把时大彬紫砂壶的,非富即贵。可以说,时大彬紫砂壶在当时属于“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而现今,由于时大彬紫砂壶每一把都属于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传世的不多,出土的更屈指可数,因此更加珍贵。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现存时大彬紫砂壶中,部分存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日本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等,其中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时大彬瓜楞壶与柳州博物馆这把形态较相似。

记者又查阅了近几年各大拍卖行有关时大彬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从1000多万元到2000多万元不等。也有考古挖掘出的时大彬紫砂壶被专家估价数千万元。

抱着好奇的心态,记者也咨询了文博专家、柳州市博物馆文物鉴定组成员徐海生,他认为柳州这把时大彬紫砂壶的估价也要数千万元。

而记者为何会找到徐海生,这事说来另有故事。


追寻时大彬紫砂壶的踪迹

那这样一把珍贵的紫砂壶,是如何来到柳州的?

提到这把壶,柳州博物馆的许多人都如数家珍。

记者先是采访了柳州市博物馆馆长程州。他表示,柳州博物馆的这把紫砂壶,是时大彬作品中的上上之作。“这把壶,是400多年前,在柳州辖区找到的。壶上还有一块锈迹,应该是埋藏在棺材中,被棺钉压住所致。这块锈迹经专业设备检测,为400年前后产生的。”

明代时大彬菊花形紫砂壶的盖和底,制作十分精巧。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摄


程州认为,这把壶佐证了两个历史。

一是,明代朱元璋将团茶改为散茶,遏制“斗茶”的奢靡之风。散茶的兴起降低了茶叶制作的成本,还丰富了茶具的品种。胎薄素净的白瓷壶、古朴沉稳的紫砂壶开始流行,为茶具材质的多样化打开了一扇窗。明代推行的一系列茶政,具有利国、利民的积极意义,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茶文化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把壶也佐证了明清时期“桂中商埠”的繁华。

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的桂柳运河,为柳州乃至广西的繁荣奠定基础;柳宗元来到柳州,开柳州文明之先河,解放了生产力;到了宋代,柳州逐渐开始形成行业行规、商会等。

到了明代,“桂中商埠”最为有名的还是运输业,大量木材集中在柳州交易,还有一些当时的特色产品畅销全国,比如柳布。与此同时,城市的细分功能开始出现,形成了黄竹巷、金鱼巷等贸易街区,柳州就像一个大批发市场。兴盛时期,柳州的经济总量曾达到广西总量的五分之三。

经济、文化、交通的繁华,成为这把时大彬紫砂壶来到柳州的背景。毕竟,在那个时代,时大彬紫砂壶可是身份的象征,拥有一把这样的紫砂壶的人,非富即贵。

对于程州的说法,柳州市博物馆原馆长罗安鹄、文博专家徐海生也十分赞同。

此时,记者也不禁好奇,明代的柳州是什么样的?

与时大彬同一时代、同为江苏人的徐霞客,曾这样写柳州:“柳郡三面距江,故曰壶城。江自北来,复折而北去,南环而宽,北夹而束,有壶之形焉,子厚所谓‘江流曲似九回肠’也。”

《柳郡全图》。(资料图片)


金庸的武侠故事多以明代和清代为背景,他在《鹿鼎记》中曾提到“柳州盛产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驰名。是以有‘住在苏州,着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之谚”。

明代也是一个精英汇聚的时代。柳州文史专家刘汉忠在《柳州明代八贤编年》中提到:万历年间柳州知府梅绵祚赞叹柳州“名公硕彦,济济辈出”(《重修镇粤楼碑记》),这些人物“书之国史,传之海内,天下仰之若景星庆云”(明王启元《重修府学碑记》)。究其原因实基于读书风气之盛,实基于科名之盛。读书盛如马平知县卢龙云述记:“柳子厚过化以来,人文渐兴,而马平尤首善之地,弦诵甲于他邑”(《马邑田赋记》)。


时大彬紫砂壶与思柳轩

那这把时大彬紫砂壶又是怎么被柳州博物馆收集到的?

柳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把壶是在1983年12月21日由思柳轩文物商店购入的。之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认定其为明代著名紫砂工匠时大彬的晚期作品。

思柳轩文物商店如今虽已关闭,但很多老柳州人对它还是有记忆的,它的前身是徐耀汉筹办的“龙城书画屋”。

柳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文回忆,柳州博物馆这把时大彬紫砂壶,当年就是徐耀汉替柳州博物馆征集回来的,当时徐耀汉是思柳轩文物商店的经理。

徐耀汉已逝世,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徐海生。徐海生是徐耀汉的徒弟,也曾担任思柳轩文物商店的经理。

徐海生回忆,当年他刚到思柳轩工作时,还是一名业务员,那时时大彬紫砂壶已经收藏于思柳轩文物商店中,但由于没有相关记录资料,他也不知道是谁将时大彬紫砂壶交到了思柳轩文物商店。

他介绍,思柳轩文物商店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它为柳州博物馆提供了近2000件珍贵文物,其中就包括这把时大彬紫砂壶,还有大量珍贵的书画类藏品等。招牌“思柳轩”三个字,还是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文坛泰斗郭沫若题写的“思柳轩”。(资料图片)


曾经,这里汇聚了众多来自民间的文物,也是柳州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大家常常来此谈古论今、吟诗作画。当时,徐耀汉常常跟大家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古董字画,也常备好茶水、纸笔,供大家切磋技艺,这成为许多文人的美好回忆。

追寻着这款时大彬紫砂壶的踪迹,记者仿佛看到了柳州文脉传承的一些痕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交通、经济、文化都很繁盛的“桂中商埠”,也让我们不禁感叹,“柳通天下”这篇文章,有历史底蕴,也将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转载: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