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馆藏纵览 >> 柳州今昔

馆藏纵览

从奇书探秘:柳州制糖的发展历程与独特技艺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4-07-29 09:36    |  作者: 李广西

在柳州市博物馆千千万万的馆藏中,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蔗糖史》一书中盛赞:“这是一本奇书”,在中国制糖史上“是一部空前的专著”。

这就是宋代王灼所撰的炼糖专著——《糖霜谱》(清·乾隆《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

《糖霜谱》正文首卷有“钦定四库全书糖霜谱”,宋代王灼撰写。


查看这部书页已经泛黄的炼糖专著,不过几页纸,全文不到3000字,为何会被季羡林如此称赞?缘何会出现在柳州?它对“糖罐子”广西的制糖技艺发展,有何助推作用?

种种疑问驱动着记者去寻求答案。



《糖霜谱》写了什么?

炎炎夏日,很多柳州人都喜欢来一碗糖水,清凉解暑,甜丝丝的,让人开心。

柳州的糖水。资料图


要煮一碗可口的糖水,离不开糖。而在古代,糖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唾手可得。

《糖霜谱》记载,“遂宁常贡外,岁进糖霜数千斤”,且形容其为“天出珍异”,足见其之珍贵。

书中说述的糖霜和人们现在吃的糖一样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罗华说,《糖霜谱》里的糖霜,相当于现在的冰糖,但是又和现在的冰糖不同。

《糖霜谱》开篇即说:“糖霜,一名糖冰。”其品色靠形态、颜色等来区分。“堆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次之,沙脚为下。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色又次之,浅白为下。”

“从《糖霜谱》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宋代时,糖霜结晶体大,呈紫色,品相是最好的。”罗华说,这是与现在的制糖标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食用的冰糖,多为浅黄色或者透明的。”

苏轼用“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来形容糖霜的形态比琥珀还美。黄庭坚以“我舌犹能及鼻尖”,形象地展现了糖霜的美味。

从《糖霜谱》来看,分为7篇,不仅阐述了唐代大历年间,始创糖霜之事,梳理了我国“以蔗为糖”的历史,还记述了种蔗方法、制糖器具、糖霜制法、糖霜的功用等内容。

其中,始创糖霜之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唐代大历年间,一名不知从哪来的邹姓和尚,在四川遂宁城北的伞山居住。一天,邹和尚的白驴踩坏了农民黄某的甘蔗苗,黄某要求邹和尚赔偿。邹和尚说:“你不知窖藏糖水而凝结为霜的技巧,其利可达十倍。我私下传给你,用来赔偿你的损失,可以吗?”黄氏答应了,一试果然成功。后来,这个方法广为流传,近山的或者望得到伞山的糖霜户,皆能如意结“霜”,不然,怎么想办法也不成功。

《糖霜谱》记载,古人“结蔗为霜”的步骤主要有治糖、蒸泊、煎糖水、结霜,整个过程从十月至十一月开始治糖,至次年五月结霜,耗时半年有余。

在季羡林看来,《糖霜谱》意义重大。在其所著的《蔗糖史》里,他写道:“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讲制糖霜方法的书,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唐代没有一本专门讲炼糖的专著,而宋代则有,这就是王灼的《糖霜谱》。”“这一部书的内容是颇为丰富的。”



《糖霜谱》怎么来到柳州的?

在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糖霜谱》被收录其中。据季羡林考证,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糖霜谱》还有《学津讨源》《楝亭十二种》《美术丛书》《丛书集成》等版本。

《四库全书》是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那么,作为《四库全书》一小部分的《糖霜谱》,为何会来到柳州呢?

罗华说,馆藏的《糖霜谱》清晰可见钤有“文津阁宝”“太上皇帝之宝”“避暑山庄”三枚印,表明了其出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在历史上誊抄过七个版本,分别藏于全国七个藏书阁,其中一部就贮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珍藏。

内页有“太上皇帝之宝”和“避暑山庄”两方阳文钤印。(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内页有“文津阁宝”阳文钤印。(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有人认为,因为广西想要发展制糖技艺,所以便想拿该书作为参考。

罗华介绍,有文记载,清末时文津阁年久失修已有严重的漏雨,以致《四库全书》有所损毁。加之时局动荡,藏于此的《四库全书》后来被转移至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前身)。也许,《糖霜谱》就是在整理或者转移过程中遗失,最后流落到柳州。

此外,罗华还表示,随着制糖技艺的不断发展,清代时的技艺相较于宋代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没有一定要拿《糖霜谱》作为参考的必要性。

据悉,纪晓岚等在《四库全书》的《提要》中对《糖霜谱》做了简短的点评,也表明了清代的制糖技艺,相较于宋代的进步。

《提要》提到:“惟灼称糖霜以紫色为上,白色为下;而今日所尚,乃贵白而贱紫。灼称糖霜须一年有半乃结。其结也以自然,今则制之甚易,其法亦有不同。”

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程昊则认为,制糖工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结晶工艺从蔗汁中提取糖晶体。与《糖霜谱》提到的四步工艺相比,现代工艺更为精细,但是工艺还是对应的:提汁(对应治糖)—澄清(对应蒸泊)—蒸发(对应煎糖)—煮糖与结晶(对应结霜)。因此,古代的制糖方法不仅为糖的提取和精炼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也给现代制糖工艺中优化结晶和提高产量提供了参考。



广西何时成为“糖罐子”?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这是现在人们对广西作为中国“糖罐子”的生动描述。

每年榨季开始,车间内充满甜蜜的味道。(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覃科 摄)


而在王灼生活的时代,当时的蔗糖主产区是四川省遂宁。《糖霜谱》记载:“糖霜一名糖冰,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至结蔗为霜,则中国之大,止此五郡,又遂宁专美焉。”

同时,王灼还用“伞山在小溪县涪江东二十里,孤秀可喜。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来描述当时伞山周围种蔗、制糖的繁荣。

广西何时开始种蔗制糖呢?

程昊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他表示,据季羡林考证,15世纪阿拉伯的《中国志》,提到广西、广东地区主要产品是糖。清雍正年间的《广西通志》中记载“浔州府:甘蔗各县出”,可见当时广西多地种植有甘蔗。

农民在地里摆放蔗种。(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黎寒池 摄)


而广西真正意义上开始大规模种蔗制糖,并成为中国“糖罐子”,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程昊表示,1970年后,广西在相关政策号召下,逐渐从台湾等地引进甘蔗种植技术、制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的“甜蜜事业”不断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糖罐子”。

工人对糖汁进行抽样检测。(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覃科 摄)


柳州作为广西蔗糖的主产区之一,糖料蔗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建设有46.4万亩“双高”(高糖高产)糖料蔗基地。经多年实践,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已育成桂柳一号、桂柳二号、桂柳05136等6个甘蔗新品种,及柳城15-41、柳城17-190等大批甘蔗新品系。其中,桂柳05136在全国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2500万亩,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38%。

在柳石路旁一家糖厂停车场里,满载甘蔗的货车有序排队进入糖厂。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黎寒池 摄)


程昊所在的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糖资源绿色加工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并服务广西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才培养。

程昊表示,该实验室已形成“糖资源加工过程化学及分离技术”“糖资源加工技术与过程强化”等4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取得糖用石灰复合澄清剂及应用系统、环保高效汽化旋风燃硫炉等多项研究成果,并实现推广应用,为广西的糖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转载: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馆藏纵览  

从奇书探秘:柳州制糖的发展历程与独特技艺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4-07-29 09:36    |  作者: 李广西

在柳州市博物馆千千万万的馆藏中,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蔗糖史》一书中盛赞:“这是一本奇书”,在中国制糖史上“是一部空前的专著”。

这就是宋代王灼所撰的炼糖专著——《糖霜谱》(清·乾隆《四库全书》文津阁抄本)。

《糖霜谱》正文首卷有“钦定四库全书糖霜谱”,宋代王灼撰写。


查看这部书页已经泛黄的炼糖专著,不过几页纸,全文不到3000字,为何会被季羡林如此称赞?缘何会出现在柳州?它对“糖罐子”广西的制糖技艺发展,有何助推作用?

种种疑问驱动着记者去寻求答案。



《糖霜谱》写了什么?

炎炎夏日,很多柳州人都喜欢来一碗糖水,清凉解暑,甜丝丝的,让人开心。

柳州的糖水。资料图


要煮一碗可口的糖水,离不开糖。而在古代,糖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唾手可得。

《糖霜谱》记载,“遂宁常贡外,岁进糖霜数千斤”,且形容其为“天出珍异”,足见其之珍贵。

书中说述的糖霜和人们现在吃的糖一样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罗华说,《糖霜谱》里的糖霜,相当于现在的冰糖,但是又和现在的冰糖不同。

《糖霜谱》开篇即说:“糖霜,一名糖冰。”其品色靠形态、颜色等来区分。“堆叠如假山者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块次之,沙脚为下。紫为上,深琥珀次之,浅黄色又次之,浅白为下。”

“从《糖霜谱》的记载来看,至少在宋代时,糖霜结晶体大,呈紫色,品相是最好的。”罗华说,这是与现在的制糖标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现在食用的冰糖,多为浅黄色或者透明的。”

苏轼用“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来形容糖霜的形态比琥珀还美。黄庭坚以“我舌犹能及鼻尖”,形象地展现了糖霜的美味。

从《糖霜谱》来看,分为7篇,不仅阐述了唐代大历年间,始创糖霜之事,梳理了我国“以蔗为糖”的历史,还记述了种蔗方法、制糖器具、糖霜制法、糖霜的功用等内容。

其中,始创糖霜之事颇有些传奇色彩。唐代大历年间,一名不知从哪来的邹姓和尚,在四川遂宁城北的伞山居住。一天,邹和尚的白驴踩坏了农民黄某的甘蔗苗,黄某要求邹和尚赔偿。邹和尚说:“你不知窖藏糖水而凝结为霜的技巧,其利可达十倍。我私下传给你,用来赔偿你的损失,可以吗?”黄氏答应了,一试果然成功。后来,这个方法广为流传,近山的或者望得到伞山的糖霜户,皆能如意结“霜”,不然,怎么想办法也不成功。

《糖霜谱》记载,古人“结蔗为霜”的步骤主要有治糖、蒸泊、煎糖水、结霜,整个过程从十月至十一月开始治糖,至次年五月结霜,耗时半年有余。

在季羡林看来,《糖霜谱》意义重大。在其所著的《蔗糖史》里,他写道:“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讲制糖霜方法的书,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唐代没有一本专门讲炼糖的专著,而宋代则有,这就是王灼的《糖霜谱》。”“这一部书的内容是颇为丰富的。”



《糖霜谱》怎么来到柳州的?

在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糖霜谱》被收录其中。据季羡林考证,除了《四库全书》收录的版本外,《糖霜谱》还有《学津讨源》《楝亭十二种》《美术丛书》《丛书集成》等版本。

《四库全书》是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那么,作为《四库全书》一小部分的《糖霜谱》,为何会来到柳州呢?

罗华说,馆藏的《糖霜谱》清晰可见钤有“文津阁宝”“太上皇帝之宝”“避暑山庄”三枚印,表明了其出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在历史上誊抄过七个版本,分别藏于全国七个藏书阁,其中一部就贮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珍藏。

内页有“太上皇帝之宝”和“避暑山庄”两方阳文钤印。(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内页有“文津阁宝”阳文钤印。(柳州市博物馆供图)


有人认为,因为广西想要发展制糖技艺,所以便想拿该书作为参考。

罗华介绍,有文记载,清末时文津阁年久失修已有严重的漏雨,以致《四库全书》有所损毁。加之时局动荡,藏于此的《四库全书》后来被转移至京师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前身)。也许,《糖霜谱》就是在整理或者转移过程中遗失,最后流落到柳州。

此外,罗华还表示,随着制糖技艺的不断发展,清代时的技艺相较于宋代已经有很大的进步,没有一定要拿《糖霜谱》作为参考的必要性。

据悉,纪晓岚等在《四库全书》的《提要》中对《糖霜谱》做了简短的点评,也表明了清代的制糖技艺,相较于宋代的进步。

《提要》提到:“惟灼称糖霜以紫色为上,白色为下;而今日所尚,乃贵白而贱紫。灼称糖霜须一年有半乃结。其结也以自然,今则制之甚易,其法亦有不同。”

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广西科技大学)副研究员程昊则认为,制糖工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结晶工艺从蔗汁中提取糖晶体。与《糖霜谱》提到的四步工艺相比,现代工艺更为精细,但是工艺还是对应的:提汁(对应治糖)—澄清(对应蒸泊)—蒸发(对应煎糖)—煮糖与结晶(对应结霜)。因此,古代的制糖方法不仅为糖的提取和精炼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也给现代制糖工艺中优化结晶和提高产量提供了参考。



广西何时成为“糖罐子”?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这是现在人们对广西作为中国“糖罐子”的生动描述。

每年榨季开始,车间内充满甜蜜的味道。(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覃科 摄)


而在王灼生活的时代,当时的蔗糖主产区是四川省遂宁。《糖霜谱》记载:“糖霜一名糖冰,福唐、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有之,独遂宁为冠。”“至结蔗为霜,则中国之大,止此五郡,又遂宁专美焉。”

同时,王灼还用“伞山在小溪县涪江东二十里,孤秀可喜。山前后为蔗田者十之四,糖霜户十之三。”来描述当时伞山周围种蔗、制糖的繁荣。

广西何时开始种蔗制糖呢?

程昊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他表示,据季羡林考证,15世纪阿拉伯的《中国志》,提到广西、广东地区主要产品是糖。清雍正年间的《广西通志》中记载“浔州府:甘蔗各县出”,可见当时广西多地种植有甘蔗。

农民在地里摆放蔗种。(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黎寒池 摄)


而广西真正意义上开始大规模种蔗制糖,并成为中国“糖罐子”,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程昊表示,1970年后,广西在相关政策号召下,逐渐从台湾等地引进甘蔗种植技术、制糖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的“甜蜜事业”不断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糖料蔗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糖罐子”。

工人对糖汁进行抽样检测。(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覃科 摄)


柳州作为广西蔗糖的主产区之一,糖料蔗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建设有46.4万亩“双高”(高糖高产)糖料蔗基地。经多年实践,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已育成桂柳一号、桂柳二号、桂柳05136等6个甘蔗新品种,及柳城15-41、柳城17-190等大批甘蔗新品系。其中,桂柳05136在全国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2500万亩,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38%。

在柳石路旁一家糖厂停车场里,满载甘蔗的货车有序排队进入糖厂。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黎寒池 摄)


程昊所在的广西糖资源绿色加工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糖资源绿色加工技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并服务广西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才培养。

程昊表示,该实验室已形成“糖资源加工过程化学及分离技术”“糖资源加工技术与过程强化”等4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取得糖用石灰复合澄清剂及应用系统、环保高效汽化旋风燃硫炉等多项研究成果,并实现推广应用,为广西的糖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转载:柳州晚报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