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二十六
图片1:柳州日报社文集《再现熊柳生》。
图片2:成团会议旧址
记不清多少次到柳江区成团镇这块红色土地上寻找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正值仲夏,天气炎热,我又一次来到中共柳州历史陈列馆(成团会议旧址),听讲解员讲柳州地方党组织的艰难历程。讲解员是柳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干部潘凤花,她特意提到18年前柳州日报社记者韦太平、黄子君写党史专著《再现熊柳生》的故事,对党报为一个普通的地下党员写人物传记之举给予极高的赞扬。恰逢庆祝建党百年,一个周日的上午,我静坐于办公室,重读《再现熊柳生》,平静的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被熊柳生及被无数像熊柳生一样的革命前辈在默默无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柳州市老领导张幼异为该书作序有诗云:“今朝大地万木春,鲜花绿叶慰英灵。长眠青山功永在,留取丹心照后人。”
1.本报记者
时间回到1944年,在石兆棠教授嘱咐下,时任柳州日报社社长的罗培元与两位年轻人在一家书店里秘密地见面了。第二天,两位年轻人到了报社,罗培元给他们两人各签发了一本记者证。这两位年轻人是熊柳生、石宝熙。原来,这两位年轻人到报社是向罗培元表露想找共产党和参加抗日工作的请求,并说明他们正在准备组建柳江抗日武装的事。罗培元没有表明自己是地下党员的身份,只告诉他们:“今后,你们以《柳州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柳州附近容易开展工作,跟我们联系也会方便些。”
那么,熊柳生何许人也?
1922年12月12日,熊柳生出生在柳江区成团镇灵江村,他还在襁褓时,父亲去世。祖父熊杰臣是当地的首富。熊柳生的初级小学启蒙老师是共青团员熊朝绪(柳江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烈士熊秀民的弟弟)。幼小的熊柳生不明白,像老师的哥哥熊秀民这样聪明的人,怎么会被当成“共匪”杀掉。这件事,一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1937年,15岁的熊柳生在柳州中学受到地下党员陶保桓的影响,向往革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当柳州中学迁到成团营盘岭后,教师和女同学住在他家。在此期间,开展了一次学潮运动,为日后的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熊柳生,透着一股英气。1940年,他考上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立桂林高中。1942年春,熊柳生和同学们在桂林高中组织一个马列主义读书小组——“火星社”。后来,他们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并积极寻找党的组织。
因此,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1945年7月,《柳州日报》从罗城的龙岸迁回柳州办报。当年9月,熊柳生真正成为报社的一名新闻记者。可以说,这个时候是他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历了柳中学潮、抗日斗争之后,他越来越明确,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他才能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及进步刊物,再加上有领导“青挺队”的经验,所以他在报社跑社会新闻如鱼得水。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表露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忧民意识。
1946年2月,联华印刷厂开张,熊柳生任董事长。不久,熊柳生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到广西大学读书。入学不久,广西大学发生“迁梧运动”。这时,他还兼任报社的记者,他利用记者身份收集许多情况给时任广西日报社柳州分社社长罗培元。1947年7月,受斗争形势所迫,根据党的指示,熊柳生撤回到老家成团镇隐蔽起来。
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1950年4月,在组织的安排下,熊柳生又回到《柳州日报》当记者,担任党支部书记和财经工作组组长。
他的新闻报道,一是热情赞颂人民当家作主之后的新面貌;二是热情报道在共产党领导下,柳州人民恢复生产、艰苦创业的生产建设活动;三是报道各界群众和人民子弟兵的共建活动。1951年1月,熊柳生离开报社参加土改工作队。
2.革命故事
“火星”结社,开启了熊柳生的革命思想。1942年,赵万里、韦君毅与熊柳生发起成立马列主义读书小组,10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常常在一起指点江山,议论时局。特别是看了《西行漫记》一书后,他们产生一个强烈愿望:去延安。读书小组取名“火星社”,蕴含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他们秘密读书、共同讨论、交流体会。后来,“火星社”绝大多数成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参加党领导的工作。
1944年,熊柳生和石宝熙、韦金台等人成立“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散发《抗日宣言》,出版《解放报》。时机成熟后,成立了以石宝熙为队长、熊柳生为政治部副主任的柳江抗日青年挺进队。熊柳生虽然只是政治部副主任,但实际上是核心领导人。运筹策划、军需供应、内外联络、战斗决定等事情,都是熊柳生拿主意。有了他,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
“青挺队”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本地一支抗日的武装力量,特别是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添了人民群众杀敌保家乡的信心。经过几次战斗,打出了精彩,打出了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青挺队”在发展中遇到困难,何去何从?熊柳生等人心中没有数,于是到龙岸找党组织,找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罗培元。第一次,派了对外联络的梧裕茂去。虽然梧裕茂曾是龙城中学学生会的主席,但罗培元和梧裕茂并不认识。当他们相见时,梧裕茂急切地表达找党组织的愿望,但罗培元只能含糊其词地让梧裕茂回去告诉熊柳生,把队伍带好,总有一天共产党会找到他们的。其实,这一趟,梧裕茂是无功而返。后来熊柳生只好自己去见罗培元,罗培元对他格外亲切。虽然罗培元没有直接告诉熊柳生自己就是共产党员,但还是把话说得很明确,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指导。1945年6月,日军撤出柳州,“青挺队”根据形势发展,自行解散。
1946年7月,熊柳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入党介绍人是陈扬。
1947年7月,遵照党组织的安排,熊柳生从广西大学回到柳州,由中共桂柳区工委书记陈枫直接领导。陈枫指示他,回到老家去开辟柳柳宜边区工作。
1948年1月,陈枫找到熊柳生商量,准备把桂柳区的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培训。这次培训要求非常高,首先要必须隐蔽,其次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和经费开支。陈枫问熊柳生:如果在你家举办培训,有没有把握办好?熊柳生爽快地答应了。1948年2月,代号为“昆仑山”的训练班在熊家开班了。从2月14日到3月5日,前后20多天里,在国民党眼皮子底下办这样大规模的培训班,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安全保卫、会议经费都是大难题。熊家以及熊柳生为此作出重大贡献。
“昆仑山”训练班结束后,熊柳生担任陈枫的交通员,到香港参加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熊柳生机智把机密文件藏在携带的云片糕里,顺利过关。就是在这次汇报中,党组织决定对在开辟柳柳宜边区有功的熊柳生任柳(江)柳(城)工委书记。
194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委在熊柳生家召开会议。本来这次会议是在融县永乐乡西寨开的,由于“西寨突围”事件,会议地点改变。1949年3月以后,熊柳生奉命到都宜忻游击区打游击。
3.无私品格
熊柳生秉承了母亲的热情善良品格,与同学韦君毅情同手足、无私资助同学上高中的故事,令人感动。老表石宝熙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因耽误病情差点有生命危险,多亏熊柳生及时告诉母亲,通过大半年的救治,石宝熙才转危为安。
1946年,为建立党的印刷宣传阵地,安置日后离开《柳州日报》的党员,筹办联华印刷厂。大部分资金都是熊柳生出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生支持革命的叔父熊天元被错杀。他家在柳州的房子被卖,一家五口借住高天骥家。谁曾想过他家曾有72间房,有数百亩良田,是成团镇的首富,为党的事业捐助大量的钱物。特别是熊柳生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时,竟然没有筹足全家赴京报到的路费,只能向在宜山工作的老表石宝熙借了20元路费。到了北京,他家的生活依然贫困,同学韦金台接济过他10元钱,熊柳生夫妇感激了一辈子。有一次,单位新来一位领导,大家凑钱搞一个欢迎宴,让熊柳生出2毛钱的份子钱,熊说他没有钱就没有去,大家以为他是“铁公鸡”。
他的母亲董惠珍一生善良、乐于助人,在晚年曾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孤独和寂寞,但到逢年过节,时常有好心人送些食物给老人,温暖老人受伤的心灵。
1982年6月,柳江县委请熊柳生回来参加党史座谈会,他在报告中说:“回想我们(包括他的妻子)为党所做的事情太少,为柳江人民作的贡献少。现在,柳江县委和柳江人民给我荣誉这么高,因此,我们感到有点羞愧。愿以这次党史座谈会为动力,继续搞好革命工作,只要我们还有一份力量,也愿像老牛一样不辞羸病卧残阳,为人民服务到底。”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句炫耀自己的语言。多么谦虚的态度,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高尚的情怀!
1984年柳州市召开平反大会时,熊柳生还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但在1949年他就担任了柳柳工委书记,职级早过副处。
后来,柳州日报社的记者章季樵曾经采访过熊柳生,记者问:“路璠同志在大会上说,你动员母亲拿出不少家产支援地下党,大概有多少钱粮?”熊柳生回答说:“这些数字实在是不记得了,地下党开会的费用及购买枪支弹药的支出,数起来次数很多。陈枫号召献产支持革命时,又交了一笔银元。”为了支持革命,他毫不吝啬。
熊柳生获得平反后,有关同志告诉他让他写一份报告,就能落实政策,想办法把在罗池路的小洋楼要回来。熊柳生回答说:“这几十年,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到了晚年,又不愁吃不愁穿,还去争一栋小洋楼干什么?”
1987年,熊柳生在回忆时谦虚地说,虽然为党做过一些工作,但与党对他的要求来说,差距仍很大。现在回忆起来,深感惭愧。
1998年2月,熊柳生在北京病逝。他的骨灰安葬在成团镇飞马山的朝阳岭上,扎根在他深爱的故乡,陪伴在他敬爱的母亲身旁。有一副挽联:“生逢战乱,热血男儿,捐家纾难,挥戈歼日寇,勇负耕耘重任,甘冒艰险播火种;逝于盛世,壮家子弟,肝胆照人,坚贞淡名利,喜看玉宇辉煌,安然无愧伴柳江。”这应该是熊柳生前辈一生的真实写照。
读了熊柳生的故事,思绪万千,眼中总是饱含激动的泪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和梦想、无私与崇高。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抚今追昔,眺望未来,明白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经典论述的真正含义。
尽管,我能够用深切的目光打量像熊柳生一样的革命前辈,用灼热的温度抚摸逝去的艰难岁月,但那些没有必要发生的伤痛和悲歌,一直依附在我的字里行间,飞翔起舞。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因为,党的百年生日这一天,有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心底无私天地宽——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二十六
图片1:柳州日报社文集《再现熊柳生》。
图片2:成团会议旧址
记不清多少次到柳江区成团镇这块红色土地上寻找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缅怀革命先烈。正值仲夏,天气炎热,我又一次来到中共柳州历史陈列馆(成团会议旧址),听讲解员讲柳州地方党组织的艰难历程。讲解员是柳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干部潘凤花,她特意提到18年前柳州日报社记者韦太平、黄子君写党史专著《再现熊柳生》的故事,对党报为一个普通的地下党员写人物传记之举给予极高的赞扬。恰逢庆祝建党百年,一个周日的上午,我静坐于办公室,重读《再现熊柳生》,平静的内心掀起巨大的波澜,被熊柳生及被无数像熊柳生一样的革命前辈在默默无闻中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所震撼。柳州市老领导张幼异为该书作序有诗云:“今朝大地万木春,鲜花绿叶慰英灵。长眠青山功永在,留取丹心照后人。”
1.本报记者
时间回到1944年,在石兆棠教授嘱咐下,时任柳州日报社社长的罗培元与两位年轻人在一家书店里秘密地见面了。第二天,两位年轻人到了报社,罗培元给他们两人各签发了一本记者证。这两位年轻人是熊柳生、石宝熙。原来,这两位年轻人到报社是向罗培元表露想找共产党和参加抗日工作的请求,并说明他们正在准备组建柳江抗日武装的事。罗培元没有表明自己是地下党员的身份,只告诉他们:“今后,你们以《柳州日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柳州附近容易开展工作,跟我们联系也会方便些。”
那么,熊柳生何许人也?
1922年12月12日,熊柳生出生在柳江区成团镇灵江村,他还在襁褓时,父亲去世。祖父熊杰臣是当地的首富。熊柳生的初级小学启蒙老师是共青团员熊朝绪(柳江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烈士熊秀民的弟弟)。幼小的熊柳生不明白,像老师的哥哥熊秀民这样聪明的人,怎么会被当成“共匪”杀掉。这件事,一直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萦绕,久久挥之不去。
1937年,15岁的熊柳生在柳州中学受到地下党员陶保桓的影响,向往革命,和同学们一起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当柳州中学迁到成团营盘岭后,教师和女同学住在他家。在此期间,开展了一次学潮运动,为日后的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熊柳生,透着一股英气。1940年,他考上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立桂林高中。1942年春,熊柳生和同学们在桂林高中组织一个马列主义读书小组——“火星社”。后来,他们积极组织抗日武装,并积极寻找党的组织。
因此,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1945年7月,《柳州日报》从罗城的龙岸迁回柳州办报。当年9月,熊柳生真正成为报社的一名新闻记者。可以说,这个时候是他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历了柳中学潮、抗日斗争之后,他越来越明确,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他才能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及进步刊物,再加上有领导“青挺队”的经验,所以他在报社跑社会新闻如鱼得水。通过一篇篇新闻报道,表露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忧民意识。
1946年2月,联华印刷厂开张,熊柳生任董事长。不久,熊柳生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到广西大学读书。入学不久,广西大学发生“迁梧运动”。这时,他还兼任报社的记者,他利用记者身份收集许多情况给时任广西日报社柳州分社社长罗培元。1947年7月,受斗争形势所迫,根据党的指示,熊柳生撤回到老家成团镇隐蔽起来。
1949年11月25日,柳州解放。1950年4月,在组织的安排下,熊柳生又回到《柳州日报》当记者,担任党支部书记和财经工作组组长。
他的新闻报道,一是热情赞颂人民当家作主之后的新面貌;二是热情报道在共产党领导下,柳州人民恢复生产、艰苦创业的生产建设活动;三是报道各界群众和人民子弟兵的共建活动。1951年1月,熊柳生离开报社参加土改工作队。
2.革命故事
“火星”结社,开启了熊柳生的革命思想。1942年,赵万里、韦君毅与熊柳生发起成立马列主义读书小组,10多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常常在一起指点江山,议论时局。特别是看了《西行漫记》一书后,他们产生一个强烈愿望:去延安。读书小组取名“火星社”,蕴含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他们秘密读书、共同讨论、交流体会。后来,“火星社”绝大多数成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或参加党领导的工作。
1944年,熊柳生和石宝熙、韦金台等人成立“柳江青年抗日联合会”,散发《抗日宣言》,出版《解放报》。时机成熟后,成立了以石宝熙为队长、熊柳生为政治部副主任的柳江抗日青年挺进队。熊柳生虽然只是政治部副主任,但实际上是核心领导人。运筹策划、军需供应、内外联络、战斗决定等事情,都是熊柳生拿主意。有了他,大家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信心。
“青挺队”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本地一支抗日的武装力量,特别是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添了人民群众杀敌保家乡的信心。经过几次战斗,打出了精彩,打出了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青挺队”在发展中遇到困难,何去何从?熊柳生等人心中没有数,于是到龙岸找党组织,找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罗培元。第一次,派了对外联络的梧裕茂去。虽然梧裕茂曾是龙城中学学生会的主席,但罗培元和梧裕茂并不认识。当他们相见时,梧裕茂急切地表达找党组织的愿望,但罗培元只能含糊其词地让梧裕茂回去告诉熊柳生,把队伍带好,总有一天共产党会找到他们的。其实,这一趟,梧裕茂是无功而返。后来熊柳生只好自己去见罗培元,罗培元对他格外亲切。虽然罗培元没有直接告诉熊柳生自己就是共产党员,但还是把话说得很明确,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指导。1945年6月,日军撤出柳州,“青挺队”根据形势发展,自行解散。
1946年7月,熊柳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入党介绍人是陈扬。
1947年7月,遵照党组织的安排,熊柳生从广西大学回到柳州,由中共桂柳区工委书记陈枫直接领导。陈枫指示他,回到老家去开辟柳柳宜边区工作。
1948年1月,陈枫找到熊柳生商量,准备把桂柳区的党员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培训。这次培训要求非常高,首先要必须隐蔽,其次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和经费开支。陈枫问熊柳生:如果在你家举办培训,有没有把握办好?熊柳生爽快地答应了。1948年2月,代号为“昆仑山”的训练班在熊家开班了。从2月14日到3月5日,前后20多天里,在国民党眼皮子底下办这样大规模的培训班,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安全保卫、会议经费都是大难题。熊家以及熊柳生为此作出重大贡献。
“昆仑山”训练班结束后,熊柳生担任陈枫的交通员,到香港参加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熊柳生机智把机密文件藏在携带的云片糕里,顺利过关。就是在这次汇报中,党组织决定对在开辟柳柳宜边区有功的熊柳生任柳(江)柳(城)工委书记。
1949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委在熊柳生家召开会议。本来这次会议是在融县永乐乡西寨开的,由于“西寨突围”事件,会议地点改变。1949年3月以后,熊柳生奉命到都宜忻游击区打游击。
3.无私品格
熊柳生秉承了母亲的热情善良品格,与同学韦君毅情同手足、无私资助同学上高中的故事,令人感动。老表石宝熙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因耽误病情差点有生命危险,多亏熊柳生及时告诉母亲,通过大半年的救治,石宝熙才转危为安。
1946年,为建立党的印刷宣传阵地,安置日后离开《柳州日报》的党员,筹办联华印刷厂。大部分资金都是熊柳生出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生支持革命的叔父熊天元被错杀。他家在柳州的房子被卖,一家五口借住高天骥家。谁曾想过他家曾有72间房,有数百亩良田,是成团镇的首富,为党的事业捐助大量的钱物。特别是熊柳生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时,竟然没有筹足全家赴京报到的路费,只能向在宜山工作的老表石宝熙借了20元路费。到了北京,他家的生活依然贫困,同学韦金台接济过他10元钱,熊柳生夫妇感激了一辈子。有一次,单位新来一位领导,大家凑钱搞一个欢迎宴,让熊柳生出2毛钱的份子钱,熊说他没有钱就没有去,大家以为他是“铁公鸡”。
他的母亲董惠珍一生善良、乐于助人,在晚年曾遇到不公正的待遇。虽然孤独和寂寞,但到逢年过节,时常有好心人送些食物给老人,温暖老人受伤的心灵。
1982年6月,柳江县委请熊柳生回来参加党史座谈会,他在报告中说:“回想我们(包括他的妻子)为党所做的事情太少,为柳江人民作的贡献少。现在,柳江县委和柳江人民给我荣誉这么高,因此,我们感到有点羞愧。愿以这次党史座谈会为动力,继续搞好革命工作,只要我们还有一份力量,也愿像老牛一样不辞羸病卧残阳,为人民服务到底。”一个多小时的报告,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句炫耀自己的语言。多么谦虚的态度,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高尚的情怀!
1984年柳州市召开平反大会时,熊柳生还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但在1949年他就担任了柳柳工委书记,职级早过副处。
后来,柳州日报社的记者章季樵曾经采访过熊柳生,记者问:“路璠同志在大会上说,你动员母亲拿出不少家产支援地下党,大概有多少钱粮?”熊柳生回答说:“这些数字实在是不记得了,地下党开会的费用及购买枪支弹药的支出,数起来次数很多。陈枫号召献产支持革命时,又交了一笔银元。”为了支持革命,他毫不吝啬。
熊柳生获得平反后,有关同志告诉他让他写一份报告,就能落实政策,想办法把在罗池路的小洋楼要回来。熊柳生回答说:“这几十年,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到了晚年,又不愁吃不愁穿,还去争一栋小洋楼干什么?”
1987年,熊柳生在回忆时谦虚地说,虽然为党做过一些工作,但与党对他的要求来说,差距仍很大。现在回忆起来,深感惭愧。
1998年2月,熊柳生在北京病逝。他的骨灰安葬在成团镇飞马山的朝阳岭上,扎根在他深爱的故乡,陪伴在他敬爱的母亲身旁。有一副挽联:“生逢战乱,热血男儿,捐家纾难,挥戈歼日寇,勇负耕耘重任,甘冒艰险播火种;逝于盛世,壮家子弟,肝胆照人,坚贞淡名利,喜看玉宇辉煌,安然无愧伴柳江。”这应该是熊柳生前辈一生的真实写照。
读了熊柳生的故事,思绪万千,眼中总是饱含激动的泪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和梦想、无私与崇高。站在新时代的地平线上,抚今追昔,眺望未来,明白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经典论述的真正含义。
尽管,我能够用深切的目光打量像熊柳生一样的革命前辈,用灼热的温度抚摸逝去的艰难岁月,但那些没有必要发生的伤痛和悲歌,一直依附在我的字里行间,飞翔起舞。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因为,党的百年生日这一天,有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