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建党百年 龙城记忆

专题专栏

柳城91岁老人有个神秘袋子,连亲生儿子都不给看…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5-25 15:00    |  作者: 李广西 周仟仟

说起柳城县的太平镇,之前常常路过,也去采访过几次,但对历史文化故事的了解还是偏少。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几次打电话邀请记者一定要去太平镇写一写,因为他之前有一段时间担任过太平镇的镇长,他说英雄的太平有很多东西可写,加上本报社的跑线记者文鑫豪也劝说,自从东泉镇和古砦仫佬族乡的历史文化故事系列报道见报后,太平镇的相关同志多次联系,希望报社加大对太平镇的宣传报道力度。于是,终于有了这次的太平镇之行。

4月13日,记者在太平镇采访时问相关领导要一本“太平镇志”之类的史料查阅,乡镇领导遗憾地说:没有。后来,镇长陆柳燕把家在镇上的、柳城政协文史顾问徐顶立先生所整理的资料发给记者学习,才梳理清楚脉络,知道“太平”名字的由来,进而更多地读懂了太平的历史,特别是革命烈士侯信和梁一帆等人的英勇事迹。


名字的故事

徐顶立先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明、清时期,柳城行政区分四乡、二十一里,太平地区属东乡,名称里团里。

民国初,里团里改太平区。

1996年11月,太平撤乡建镇。209国道自北贯中而过,镇政府驻地太平街,乃先驱王有结庐垦荒而始,繁衍成王有村。因得桂黔湘古道及柳融两州古道交汇之地利,且居柳、融二州及柳、长之中,而来往两头恰好一日行程,故为远客马帮最佳投宿之地,于是客栈饭肆相应而生,货市匠坊继出,先成古道之街市。继越古道往西坡发展,形成按规划沿路延伸的第一条街道,商市亦从王有村转移至新街。因地平阔且山远,少虎豹强贼而能安居,新街取名太平。

清顺治九年(1652年),驻绿营军柳庆协提标右营太平汛,配兵额145名守备巡防(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地方团练兴起,太平汛兵减至25名。

同时,筑太平城,简易城墙建材皆条石、青砖。城廓南北长90丈,东西宽70丈,其中的西城墙在今城里塘与城外塘之间。城中在第一街以西,又调整规划中、西两街,各街、巷及城门外之大路,皆铺砌石板石砖硬化路面,城中每晚有更夫打更报时,提醒防火防盗。

太平圩的称谓最早出现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旺族覃、莫二姓,在中、西两街北端之北门城内的老圩市,东莫西覃各重建新圩亭一座,自收摊租。

图片1:乾隆年间太平街城廓街道圩场位置示意图


越久,多年战乱导致城墙毁废夷平,古道改变,遂衍生竹行街,第一街失去营商优势成为背街,逐渐变窄,最终塞堵。

在太平镇,有一个人的名字深深烙进人民血液里,他的名字是太平符号,是太平标志,更是太平人的骄傲和自豪。他是谁呢?


侯老平是谁?

说起侯信烈士大家耳熟能详,但说起侯老平外人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知道。但在太平镇,说起这个名字,当地的人个个会竖起大拇指,深以为荣。

4月13日,天气晴朗,春日的气息氤氲如缭。91岁的髦耋老人侯群在记者的采访中,碎片式回忆自己参加游击队的往事。老人脸上写满了岁月沧桑,因年纪太大,有点耳背,要非常大声讲话才能听得见。记者问他认识侯信吗?她回答说:不认识。这让记者大吃一惊。陪同记者去采访的镇党委副书记罗洲平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干部侯陶明(侯家后人,对家史有一定的研究)急忙翻译说,记者是问候老平。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亲切地说:“我认识他呀!还是我家的亲戚。”她慈祥的笑容似乎让一段悲壮辉煌的历史再现。

图片2:今年91岁的侯群(通讯员 韦安妮 摄)


包括侯信的堂弟侯文华及县文联主席高志强在内等在场人的补充,让记者了解到,侯信生于1919年12月,当时的柳城县太平乡下良村人。祖父郭积襄是太平街人,因入赘下良村,生得侯信父亲后只身返家。侯信小名侯老平,原名侯郭旅,又名侯骏驹,后因革命需要,更名侯建、侯信。侯信幼年丧父,靠母亲一个人的劳动收入和亲友的资助,得以养活长成。他在太平街和下良村两头为家,读书后多住太平街祖屋。

图片3:侯信


那么,侯群是怎么参加革命的?她又是怎样认识侯老平的呢?许多历史疑问涌上记者心头。老人回忆说,自己是1931年10月出生,但有一份文件资料记载老人是1929年出生。曾参加宣传队、组织妇女会,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帮助游击队员打过草鞋。记者的话题让老人兴奋不已,她清晰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在镇粮所做出纳工作,1962年响应政府号召下放回农村。老人说侯老平的女儿认她的父亲侯老九做干爹,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侯老平就经常来她家走动,后来经常带游击队的同志来住宿,老人当年正值青春年华,向往美好和新生活,就帮助游击队的同志洗衣做饭。也就是说,侯老平的统战工作做得好,这张“亲情牌”打得对。后来,侯群受到影响,参加了游击队的工作。

当记者问起老人名字的由来时,老人笑而不答,坐在她旁边的儿子也不知道。她的儿子说,没有听说老人名字的由来,也不知道老人是不是还有其他名字。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她的真名叫侯韦引,侯群是参加游击队后,组织上帮起的名,后来沿用至今。她的儿子听完后一愣一愣的,这可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母亲曾经的名字。老人的轮椅背后有一个装有资料的袋子,她的儿子想打开给记者看,老人死活不松手,可以看得出,这个袋子对老人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的人对自己的革命往事从不炫耀。那么,这个平常的口袋中,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烟云呢?是不是和侯老平的故事有关?记者不得而知。


图片4:4月13日,侯群在记者的采访中,碎片式回忆自己参加游击队的往事。

(通讯员 韦安妮 摄)



鲜血染太平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英雄的故事常常让人惋惜不已。比如陈光烈士和侯信烈士,他们的牺牲都是在黎明前的黑夜,两人的离去距离桂林和柳州的解放不过10天左右的时间。

桂林是1949年11月22日正式解放,陈光烈士因被叛徒出卖,于1949年11月11日牺牲,当时他的职务是桂林市城工委书记。陈光和侯信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曾一起在龙城中学当教师,都是地下党组织的领导者。

1949年11月25日,柳州正式解放。然而,1949年11月15日拂晓,为配合解放军南下,侯信决定先行攻占太平街,一可切断长安至柳州的公路交通,撕开两地敌军的联系,二可拔掉南下大军解放柳州的一个障碍。

当时年仅30岁的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侯信,带领五中队和十六中队及附近的民兵向太平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受阻,侯信重新组织第二次进攻。当他冲到离敌前沿阵地不远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打来,侯信不幸中弹牺牲,为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从此,长眠于故乡的青山沃土上。

据韦载常、徐顶立等人撰文中也记载了侯信牺牲的片段:1949年11月,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广西,柳北游击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莫矜亲率第二大队和独立中队进行外线作战,出击柳城的大埔、龙头。

在龙头乡解放的第二天(1949年11月11日)晚上,侯信带着230多人的队伍,准备天亮前进攻大埔乡。12日凌晨3时左右,部队来到大埔乡的南村,正在整装出发攻击之时,突然接到情报:下半夜,大埔街上行人来往频繁,国民党连夜抓夫增兵,准备天亮后到南村设防守卡,防止游击队进攻大埔,在这紧急关头,侯信立刻召开中队以上干部会议,而后下达战斗命令:马上分兵占领阵地,伺机消灭敌人。

天亮以后,果然发现大埔之敌向六休方向开进。当敌人尖兵刚爬坳,其他人也进入了伏击圈时,侯信一声令下。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司号员吹起冲锋号。由于敌人绝大多数是11日夜抓来凑数的壮丁,一听到枪响就到处乱跑逃命,就是那些乡警也从未听说游击队有司号员,这次突然听到号音也就四散各自逃命。只有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甘达霖带的几个警卫兵和十几个乡警在那里开枪抵抗,企图朝大埔方向逃窜。正在这时,独立中队的“小鬼队”赶到,个个像小老虎似的从敌背后猛扑过去,向敌人突然开火,这股敌人立即四散逃躲,有的就地跪下投降。枪声停了,“小鬼队”在搜山打扫战场时,从刺蓬中抓到了柳城县民团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甘达霖。这次战斗总共俘敌16人,缴获步枪16支、手枪2支及各种子弹800多发。

侯信烈士为柳北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莫矜同志曾赋挽诗一首:

“忠勇为民有众评,柳北各地著勋名;太平一战牺牲后,御敌从兹忆故人。”

一本名为《龙城英烈颂》的书籍中,有许多人写诗纪念革命烈士,郑汉文先生的《瞻仰侯信烈士纪念碑》写道:“忧民壮士意难平,铁骨铮铮无憾情。沥胆测天观世界,从戎策马请长缨。满腔热血滋芳草,一颗丹心照后人。百尺高碑松柏拥,苍天不老伴英灵。”

具备英雄品格的人很多,但真正成为英雄的人是要有信仰和理想的。记者在瞻仰侯信烈士纪念碑时,太平镇宣传干事韦安妮(曾在本报社短暂的实习)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听说,侯信前辈曾是你们《柳州日报》的记者?这个问题让记者沉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专题专栏  

柳城91岁老人有个神秘袋子,连亲生儿子都不给看…

来源: 柳州市档案馆  |   发布日期: 2022-05-25 15:00    |  作者: 李广西 周仟仟

说起柳城县的太平镇,之前常常路过,也去采访过几次,但对历史文化故事的了解还是偏少。柳城县文联主席高志强几次打电话邀请记者一定要去太平镇写一写,因为他之前有一段时间担任过太平镇的镇长,他说英雄的太平有很多东西可写,加上本报社的跑线记者文鑫豪也劝说,自从东泉镇和古砦仫佬族乡的历史文化故事系列报道见报后,太平镇的相关同志多次联系,希望报社加大对太平镇的宣传报道力度。于是,终于有了这次的太平镇之行。

4月13日,记者在太平镇采访时问相关领导要一本“太平镇志”之类的史料查阅,乡镇领导遗憾地说:没有。后来,镇长陆柳燕把家在镇上的、柳城政协文史顾问徐顶立先生所整理的资料发给记者学习,才梳理清楚脉络,知道“太平”名字的由来,进而更多地读懂了太平的历史,特别是革命烈士侯信和梁一帆等人的英勇事迹。


名字的故事

徐顶立先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明、清时期,柳城行政区分四乡、二十一里,太平地区属东乡,名称里团里。

民国初,里团里改太平区。

1996年11月,太平撤乡建镇。209国道自北贯中而过,镇政府驻地太平街,乃先驱王有结庐垦荒而始,繁衍成王有村。因得桂黔湘古道及柳融两州古道交汇之地利,且居柳、融二州及柳、长之中,而来往两头恰好一日行程,故为远客马帮最佳投宿之地,于是客栈饭肆相应而生,货市匠坊继出,先成古道之街市。继越古道往西坡发展,形成按规划沿路延伸的第一条街道,商市亦从王有村转移至新街。因地平阔且山远,少虎豹强贼而能安居,新街取名太平。

清顺治九年(1652年),驻绿营军柳庆协提标右营太平汛,配兵额145名守备巡防(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地方团练兴起,太平汛兵减至25名。

同时,筑太平城,简易城墙建材皆条石、青砖。城廓南北长90丈,东西宽70丈,其中的西城墙在今城里塘与城外塘之间。城中在第一街以西,又调整规划中、西两街,各街、巷及城门外之大路,皆铺砌石板石砖硬化路面,城中每晚有更夫打更报时,提醒防火防盗。

太平圩的称谓最早出现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旺族覃、莫二姓,在中、西两街北端之北门城内的老圩市,东莫西覃各重建新圩亭一座,自收摊租。

图片1:乾隆年间太平街城廓街道圩场位置示意图


越久,多年战乱导致城墙毁废夷平,古道改变,遂衍生竹行街,第一街失去营商优势成为背街,逐渐变窄,最终塞堵。

在太平镇,有一个人的名字深深烙进人民血液里,他的名字是太平符号,是太平标志,更是太平人的骄傲和自豪。他是谁呢?


侯老平是谁?

说起侯信烈士大家耳熟能详,但说起侯老平外人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知道。但在太平镇,说起这个名字,当地的人个个会竖起大拇指,深以为荣。

4月13日,天气晴朗,春日的气息氤氲如缭。91岁的髦耋老人侯群在记者的采访中,碎片式回忆自己参加游击队的往事。老人脸上写满了岁月沧桑,因年纪太大,有点耳背,要非常大声讲话才能听得见。记者问他认识侯信吗?她回答说:不认识。这让记者大吃一惊。陪同记者去采访的镇党委副书记罗洲平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干部侯陶明(侯家后人,对家史有一定的研究)急忙翻译说,记者是问候老平。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亲切地说:“我认识他呀!还是我家的亲戚。”她慈祥的笑容似乎让一段悲壮辉煌的历史再现。

图片2:今年91岁的侯群(通讯员 韦安妮 摄)


包括侯信的堂弟侯文华及县文联主席高志强在内等在场人的补充,让记者了解到,侯信生于1919年12月,当时的柳城县太平乡下良村人。祖父郭积襄是太平街人,因入赘下良村,生得侯信父亲后只身返家。侯信小名侯老平,原名侯郭旅,又名侯骏驹,后因革命需要,更名侯建、侯信。侯信幼年丧父,靠母亲一个人的劳动收入和亲友的资助,得以养活长成。他在太平街和下良村两头为家,读书后多住太平街祖屋。

图片3:侯信


那么,侯群是怎么参加革命的?她又是怎样认识侯老平的呢?许多历史疑问涌上记者心头。老人回忆说,自己是1931年10月出生,但有一份文件资料记载老人是1929年出生。曾参加宣传队、组织妇女会,教群众唱革命歌曲,帮助游击队员打过草鞋。记者的话题让老人兴奋不已,她清晰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在镇粮所做出纳工作,1962年响应政府号召下放回农村。老人说侯老平的女儿认她的父亲侯老九做干爹,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侯老平就经常来她家走动,后来经常带游击队的同志来住宿,老人当年正值青春年华,向往美好和新生活,就帮助游击队的同志洗衣做饭。也就是说,侯老平的统战工作做得好,这张“亲情牌”打得对。后来,侯群受到影响,参加了游击队的工作。

当记者问起老人名字的由来时,老人笑而不答,坐在她旁边的儿子也不知道。她的儿子说,没有听说老人名字的由来,也不知道老人是不是还有其他名字。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她的真名叫侯韦引,侯群是参加游击队后,组织上帮起的名,后来沿用至今。她的儿子听完后一愣一愣的,这可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母亲曾经的名字。老人的轮椅背后有一个装有资料的袋子,她的儿子想打开给记者看,老人死活不松手,可以看得出,这个袋子对老人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老一辈的人对自己的革命往事从不炫耀。那么,这个平常的口袋中,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历史烟云呢?是不是和侯老平的故事有关?记者不得而知。


图片4:4月13日,侯群在记者的采访中,碎片式回忆自己参加游击队的往事。

(通讯员 韦安妮 摄)



鲜血染太平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英雄的故事常常让人惋惜不已。比如陈光烈士和侯信烈士,他们的牺牲都是在黎明前的黑夜,两人的离去距离桂林和柳州的解放不过10天左右的时间。

桂林是1949年11月22日正式解放,陈光烈士因被叛徒出卖,于1949年11月11日牺牲,当时他的职务是桂林市城工委书记。陈光和侯信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曾一起在龙城中学当教师,都是地下党组织的领导者。

1949年11月25日,柳州正式解放。然而,1949年11月15日拂晓,为配合解放军南下,侯信决定先行攻占太平街,一可切断长安至柳州的公路交通,撕开两地敌军的联系,二可拔掉南下大军解放柳州的一个障碍。

当时年仅30岁的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侯信,带领五中队和十六中队及附近的民兵向太平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受阻,侯信重新组织第二次进攻。当他冲到离敌前沿阵地不远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打来,侯信不幸中弹牺牲,为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从此,长眠于故乡的青山沃土上。

据韦载常、徐顶立等人撰文中也记载了侯信牺牲的片段:1949年11月,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广西,柳北游击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莫矜亲率第二大队和独立中队进行外线作战,出击柳城的大埔、龙头。

在龙头乡解放的第二天(1949年11月11日)晚上,侯信带着230多人的队伍,准备天亮前进攻大埔乡。12日凌晨3时左右,部队来到大埔乡的南村,正在整装出发攻击之时,突然接到情报:下半夜,大埔街上行人来往频繁,国民党连夜抓夫增兵,准备天亮后到南村设防守卡,防止游击队进攻大埔,在这紧急关头,侯信立刻召开中队以上干部会议,而后下达战斗命令:马上分兵占领阵地,伺机消灭敌人。

天亮以后,果然发现大埔之敌向六休方向开进。当敌人尖兵刚爬坳,其他人也进入了伏击圈时,侯信一声令下。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司号员吹起冲锋号。由于敌人绝大多数是11日夜抓来凑数的壮丁,一听到枪响就到处乱跑逃命,就是那些乡警也从未听说游击队有司号员,这次突然听到号音也就四散各自逃命。只有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甘达霖带的几个警卫兵和十几个乡警在那里开枪抵抗,企图朝大埔方向逃窜。正在这时,独立中队的“小鬼队”赶到,个个像小老虎似的从敌背后猛扑过去,向敌人突然开火,这股敌人立即四散逃躲,有的就地跪下投降。枪声停了,“小鬼队”在搜山打扫战场时,从刺蓬中抓到了柳城县民团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甘达霖。这次战斗总共俘敌16人,缴获步枪16支、手枪2支及各种子弹800多发。

侯信烈士为柳北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共产主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柳北人民解放总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莫矜同志曾赋挽诗一首:

“忠勇为民有众评,柳北各地著勋名;太平一战牺牲后,御敌从兹忆故人。”

一本名为《龙城英烈颂》的书籍中,有许多人写诗纪念革命烈士,郑汉文先生的《瞻仰侯信烈士纪念碑》写道:“忧民壮士意难平,铁骨铮铮无憾情。沥胆测天观世界,从戎策马请长缨。满腔热血滋芳草,一颗丹心照后人。百尺高碑松柏拥,苍天不老伴英灵。”

具备英雄品格的人很多,但真正成为英雄的人是要有信仰和理想的。记者在瞻仰侯信烈士纪念碑时,太平镇宣传干事韦安妮(曾在本报社短暂的实习)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听说,侯信前辈曾是你们《柳州日报》的记者?这个问题让记者沉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关注后续报道。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