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潜伏的日子 ——读柳州党史札记之三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3-31 15:17    |  作者: 李广西



我的桌面上有一本纸张泛黄的书,透着历史的氤氲,书名叫《特支十年》,是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这样一本书和柳州党史有什么关系?开始我也不在意,打开后才明白,还真的有。书中详尽记录四战区特别支部22名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10年的潜伏历史,也记载了其他相关潜伏人员的故事,他们都在柳州生活工作四年多。从史料记载的字里行间,我读懂了潜伏者的光荣和使命、焦虑和冷静。潜伏的时光:有惊心动魄,有孤独寂寞,有生离死别。

1.陨落的“密使一号”

71年前的今天,孤岛,台湾。

天空阴暗,将星陨落。

由于叛徒的出卖,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派去的1500多名干部,有1100多名被国民党杀害。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吴石将军在台湾“我自横刀向天笑”般从容就义。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 即潜伏在台湾级别最高的特工。他当时已官至国民党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他和战友们的牺牲,给隐蔽战线带来无尽的悲痛和巨大的损失。

1949年7月,吴石在去台湾之前,曾秘密地将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到了中共华东局。毛主席听说后,曾嘱咐:“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 主席还即兴挥毫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等为革命烈士。2013年,在北京西山兴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广场中立了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的英雄塑像,以铭记他们的千秋功勋。

2020年的6月,首都,北京。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有一群人在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敬献花篮,寄托哀思。他们是这些隐蔽战线英烈们的后人,是追随者也是继承者。随着仪式的开始,记忆回到在柳州潜伏的日子。

(吴石)

吴石将军的重要转变是从窑埠开始的。我在史料中寻找“密使一号”成长和转变的蛛丝马迹。吴石出生于1894年,是白崇禧的同学,考试总是全校第一;1929年,东渡日本留学,成绩都是名列第一,被誉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然而,将军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文韬武略,却报国无门。

1940年底,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新的一页。同学白崇禧推荐他担任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到了柳州,与挚友吴仲禧重逢共事。在窑埠潜伏的日子里,有过苦恼,有过迷茫,有过快乐,有过希望。特别是他读到一本叫《论持久战》书后,爱不释手,赞叹这是了不起的文章,是解决中国当时抗战思想混乱的鸿篇巨制。他清晰地透视当时社会的腐朽,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秘密党员吴仲禧看出了吴石的心思,便有意地引导他、鼓励他、帮助他。有史料记载,1948年春夏间,吴仲禧介绍他秘密加入共产党。当吴石接到要携家眷赴台湾的命令后,吴仲禧告诉他,如果不想去组织可以让其到解放区。将军却意志坚定地说:“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景。

将军一去,长空万里。银汉星斗,不废江河。他用生命和鲜血实践自己的承诺,书写了一份凄美的答卷,如今,在海峡的上空,仍然高翔他和战友们千秋不死的英魂,激励后来者去完成祖国统一之大业。

2.一颗“冷棋子”立奇功

当我沉浸在吴石将军牺牲的悲痛情节当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是谁让一个国民党高官改变信仰,转变立场,不畏生死,慷慨悲歌?

这时,一位深藏窑埠的“老K”浮出历史的水面。

他叫吴仲禧,属上海地下党的单线关系,官至国防部中将首席监察官和国防部中将部员。然而,他却是中共嵌设在敌营中的一颗“冷棋子”。

史料显示,他是福建人,出生于1895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是资深的国民党人。北伐战争中立过战功。1936年初,到张发奎总部担任上校作战科长。后经上海地下党员王绍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仲禧夫妇)

1941年吴仲禧辗转来到柳州的窑埠,这时,他已在张发奎部队潜伏多年。

柳江河畔,他异常孤寂。

当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战地服务队中有进步人士,也许有自己的同志。他很想和同志们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却不敢贸然行事。当上级联系人出现时,他欣喜若狂,请示说,是否可以和身边的人建立关系。来人态度明确,仍保持单线联系,不得暴露党员身份。这一铁的纪律,他始终不渝地坚守。直到1955年担任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时才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孤军奋战的他,却千方百计掩护四战区中共特支活动。比如战地服务队面临遣散时,联合副参谋长陈宝仓等在张发奎面前历陈战地服务队的功绩,使队员们基本得以留在长官部所属各单位工作,继而,地下党员左洪涛、何家槐等还担任了长官部的秘书。

当时,他家住在郊区的独凳山,房屋宽敞,常邀人到家里聚会,特支成员们是常客。时间久了,地下党员居然把吴仲禧家变成秘密活动场所。担任过特支书记的孙慎回忆说:“当时我们对吴老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但并不确切知道吴仲禧的政治身份,也不便打听。

1942年至1943年,组织联系上吴仲禧并多次派人到柳州找他详谈。他按照组织要求加强学习,注意阅读《整风文献》等书刊;做好统战工作,介绍地下党员廖维城隐蔽在军法执行监部任职;联合左洪涛等人向张发奎“进谏”,放弃软禁胡志明的计划;他还经常让妻子做几个好菜,约特支成员到他家交流心得体会。

有了吴仲禧不断的帮助,特支坚持潜伏斗争10年之久,没有人暴露身份,这应该是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其实,在潜伏期间,吴仲禧非常渴望去延安学习,组织上认为,这颗“冷棋子”将来是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没有同意他去延安,让他一直潜伏,并建议他最好到国防部任一个实职。他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难、危险的任务,但还是愉快地接受并实现组织意图。事实上,地下组织是有先见之明的。

淮海战役中,秘密党员吴仲禧传递出来的绝密情报为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国家安全部在《无名丰碑》中,以“决战淮海的重要情报”为章节进行专门的解说,展览中还附有“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特支成员们虽然和他在同一座城市工作,仍不知道其真实身份,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大儿子吴群敢(1941年入党,1950年至1956年曾任周恩来办公室秘书)受组织派遣传递情报时,情报居然是给自己的父亲,这才发现父亲这个天大的秘密。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保密如初。


(《潜伏》剧照)

潜伏的日子,是危险,是煎熬,是使命,是谋略,更是坚强的党性和坚韧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吴仲禧的子孙们总结他的美德是:怀着崇高理想,奋力做应做的事,而任何时候决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朴素无华的语言,无法概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但他们如同出鞘的宝剑霞光万丈,如同苍穹的星辰闪耀迷人的光芒。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新闻动态  

潜伏的日子 ——读柳州党史札记之三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3-31 15:17    |  作者: 李广西



我的桌面上有一本纸张泛黄的书,透着历史的氤氲,书名叫《特支十年》,是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这样一本书和柳州党史有什么关系?开始我也不在意,打开后才明白,还真的有。书中详尽记录四战区特别支部22名隐蔽战线的共产党员10年的潜伏历史,也记载了其他相关潜伏人员的故事,他们都在柳州生活工作四年多。从史料记载的字里行间,我读懂了潜伏者的光荣和使命、焦虑和冷静。潜伏的时光:有惊心动魄,有孤独寂寞,有生离死别。

1.陨落的“密使一号”

71年前的今天,孤岛,台湾。

天空阴暗,将星陨落。

由于叛徒的出卖,台湾的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派去的1500多名干部,有1100多名被国民党杀害。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吴石将军在台湾“我自横刀向天笑”般从容就义。地下组织给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 即潜伏在台湾级别最高的特工。他当时已官至国民党的“国防部参谋次长”。他和战友们的牺牲,给隐蔽战线带来无尽的悲痛和巨大的损失。

1949年7月,吴石在去台湾之前,曾秘密地将重要的军事情报传递到了中共华东局。毛主席听说后,曾嘱咐:“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 主席还即兴挥毫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1973年,国务院追认吴石等为革命烈士。2013年,在北京西山兴建了“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广场中立了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的英雄塑像,以铭记他们的千秋功勋。

2020年的6月,首都,北京。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有一群人在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敬献花篮,寄托哀思。他们是这些隐蔽战线英烈们的后人,是追随者也是继承者。随着仪式的开始,记忆回到在柳州潜伏的日子。

(吴石)

吴石将军的重要转变是从窑埠开始的。我在史料中寻找“密使一号”成长和转变的蛛丝马迹。吴石出生于1894年,是白崇禧的同学,考试总是全校第一;1929年,东渡日本留学,成绩都是名列第一,被誉为“十二能人”,即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然而,将军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和文韬武略,却报国无门。

1940年底,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新的一页。同学白崇禧推荐他担任四战区中将参谋长。到了柳州,与挚友吴仲禧重逢共事。在窑埠潜伏的日子里,有过苦恼,有过迷茫,有过快乐,有过希望。特别是他读到一本叫《论持久战》书后,爱不释手,赞叹这是了不起的文章,是解决中国当时抗战思想混乱的鸿篇巨制。他清晰地透视当时社会的腐朽,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秘密党员吴仲禧看出了吴石的心思,便有意地引导他、鼓励他、帮助他。有史料记载,1948年春夏间,吴仲禧介绍他秘密加入共产党。当吴石接到要携家眷赴台湾的命令后,吴仲禧告诉他,如果不想去组织可以让其到解放区。将军却意志坚定地说:“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现在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景。

将军一去,长空万里。银汉星斗,不废江河。他用生命和鲜血实践自己的承诺,书写了一份凄美的答卷,如今,在海峡的上空,仍然高翔他和战友们千秋不死的英魂,激励后来者去完成祖国统一之大业。

2.一颗“冷棋子”立奇功

当我沉浸在吴石将军牺牲的悲痛情节当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是谁让一个国民党高官改变信仰,转变立场,不畏生死,慷慨悲歌?

这时,一位深藏窑埠的“老K”浮出历史的水面。

他叫吴仲禧,属上海地下党的单线关系,官至国防部中将首席监察官和国防部中将部员。然而,他却是中共嵌设在敌营中的一颗“冷棋子”。

史料显示,他是福建人,出生于1895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是资深的国民党人。北伐战争中立过战功。1936年初,到张发奎总部担任上校作战科长。后经上海地下党员王绍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吴仲禧夫妇)

1941年吴仲禧辗转来到柳州的窑埠,这时,他已在张发奎部队潜伏多年。

柳江河畔,他异常孤寂。

当时,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战地服务队中有进步人士,也许有自己的同志。他很想和同志们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却不敢贸然行事。当上级联系人出现时,他欣喜若狂,请示说,是否可以和身边的人建立关系。来人态度明确,仍保持单线联系,不得暴露党员身份。这一铁的纪律,他始终不渝地坚守。直到1955年担任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时才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孤军奋战的他,却千方百计掩护四战区中共特支活动。比如战地服务队面临遣散时,联合副参谋长陈宝仓等在张发奎面前历陈战地服务队的功绩,使队员们基本得以留在长官部所属各单位工作,继而,地下党员左洪涛、何家槐等还担任了长官部的秘书。

当时,他家住在郊区的独凳山,房屋宽敞,常邀人到家里聚会,特支成员们是常客。时间久了,地下党员居然把吴仲禧家变成秘密活动场所。担任过特支书记的孙慎回忆说:“当时我们对吴老有一种特别的信任感。”但并不确切知道吴仲禧的政治身份,也不便打听。

1942年至1943年,组织联系上吴仲禧并多次派人到柳州找他详谈。他按照组织要求加强学习,注意阅读《整风文献》等书刊;做好统战工作,介绍地下党员廖维城隐蔽在军法执行监部任职;联合左洪涛等人向张发奎“进谏”,放弃软禁胡志明的计划;他还经常让妻子做几个好菜,约特支成员到他家交流心得体会。

有了吴仲禧不断的帮助,特支坚持潜伏斗争10年之久,没有人暴露身份,这应该是中共隐蔽战线斗争史上的一个传奇。

其实,在潜伏期间,吴仲禧非常渴望去延安学习,组织上认为,这颗“冷棋子”将来是可以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没有同意他去延安,让他一直潜伏,并建议他最好到国防部任一个实职。他知道,这是一项非常艰难、危险的任务,但还是愉快地接受并实现组织意图。事实上,地下组织是有先见之明的。

淮海战役中,秘密党员吴仲禧传递出来的绝密情报为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国家安全部在《无名丰碑》中,以“决战淮海的重要情报”为章节进行专门的解说,展览中还附有“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特支成员们虽然和他在同一座城市工作,仍不知道其真实身份,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大儿子吴群敢(1941年入党,1950年至1956年曾任周恩来办公室秘书)受组织派遣传递情报时,情报居然是给自己的父亲,这才发现父亲这个天大的秘密。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保密如初。


(《潜伏》剧照)

潜伏的日子,是危险,是煎熬,是使命,是谋略,更是坚强的党性和坚韧的革命意志的体现。

吴仲禧的子孙们总结他的美德是:怀着崇高理想,奋力做应做的事,而任何时候决不会做不应该做的事。朴素无华的语言,无法概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但他们如同出鞘的宝剑霞光万丈,如同苍穹的星辰闪耀迷人的光芒。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