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踏遍青山 ——读柳州党史札记之四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4-01 15:39    |  作者: 李广西



写下这个题目后,敲打键盘的手,悬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我长时间掩卷沉思。手中的这本书,也叫《踏遍青山》,书名是叶选宁写的,内容是写左洪涛的。左是一个典型的湖南人,其性情、其风骨、其才华,烙下湖湘文化的痕迹。或许我也是湖南人的缘故,故有更深的感悟。他在柳江河畔战斗生活了四个多春秋,在四战区的窑埠风云变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隐蔽战线屡立奇功,却历经苦难,九死一生。1990年9月的《羊城晚报》刊登过一首诗《悼左洪涛》:“特支十载显神通,入死出生唱大风,壮阔波澜君去也,青山坚挺老苍松。”缅怀左老,铮铮铁骨,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足智多谋,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不禁长歌悼英魂。


(受访者与采访组成员合影)

柳江铭记

左洪涛来柳州以前,在国民党的监狱被折磨了8年。生于1906年的他,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革命,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写的100多行的长诗《沉重的呼声》一直传唱至今。

左洪涛和何家槐一起从即将解散的战地服务队到长官部任机要秘书工作,进入四战区的核心区域。这时,左洪涛与在桂林“八办”的李克农建立组织关系并单线联系,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按照党的指示,左洪涛通过自己出众的才华、卓越的见识、忘我的工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取得张发奎将军的信任。

柳江铭记:1940年8月,左洪涛在张将军的授权下,以四战区的名义,率领原战地服务队的人员在广西上林前线开展宣传、慰问和救灾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

柳江铭记:他想尽办法把四战区特别党部所属的“中山室”和邮电检查所交特支的人负责管理。这让地下党员们有一个活动空间。

柳江铭记:他成功地营救地下党员朱河康、杨应彬,彰显其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和过人的才华。

柳江铭记: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第四战区是当时唯一没有发表反共宣言的战区,展示其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水平。

柳江铭记:他说服张将军礼待胡志明并成为座上宾功不可没。

柳江铭记:他想方设法让地下组织承担起兴办窑埠街小学的重任,使其成为地下组织重要阵地,更是流芳千古。

柳江铭记:他顺利地完成党中央交代的重要工作,对田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民主运动知名人士的保护撤离更是彪炳千秋。

柳江铭记:1944年10月的一天夜晚,柳州的天气渐凉。日军进逼柳州的气氛愈甚。当时的柳州日报社社长罗培元(地下党员)与左洪涛在江边漫步,但两人谈的话题却异常沉重。罗培元主动说柳州日报社的地下党员想到桂北山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并请求左帮助接上与党组织的关系。那时,罗培元和他们的上级组织失去联系,而左洪涛的特支和柳州所有的地下组织并没有发生关系。罗培元是如何大胆地作出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的呢?应该说,罗培元是一个做统战工作高手,利用记者身份,通过平常与左洪涛接触,加上“皖南事变”后四战区独特的表现,断定左洪涛是一个进步分子。通过左洪涛的指点迷津,罗培元和桂林文化支部的司马文森接上关系,后来成立融县联合工委并组织抗日武装,让柳州日报社成为能拿笔又能拿枪的红色媒体。

惊心动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桂林的上空也阴霾密布,八路军办事处被撤销。李克农同志匆匆忙忙离开桂林。当左洪涛到桂林时,“八办”已是人去楼空。因为是单线联系,可以这样理解,左洪涛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四战区特支面对何去何从的生死抉择。左洪涛和特支书记孙慎商量,就防止敌人突然袭击进行具体布置,要求大家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盘缠,随时撤离。如果一旦被捕,一定要冷静,守口如瓶,坚贞不屈,不怕死,不受骗,保守党的机密。

危险随时降临,同志们每天都是在紧张状况下度过的。一个月过后,一切风平浪静。可能是由于张发奎将军的中立态度吧,四战区的反共分子没有采取大的动作。

此后,左洪涛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一年多。

1942年,四战区特支刚刚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不久,又出现“南委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的危险比上次要大得多,可谓惊心动魄。

“南委事件”中,中共在南方三省(江西、广东、广西)地下组织遭到大面积的破坏,江西省委所属的44个县委、200多个区委无一幸免,2000多名党员被捕。出人意料的是,远在广东的上级机关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对江西出现的情况却毫不知情。至少三四个月后,南委才有所警惕,南委书记方方派组织部长郭潜到广西检查工作,结果,郭潜回到广东曲江被捕叛变。随后,廖承志、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宣传部长涂振农及许多重要干部被捕。负责指导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同志心急如焚,命令国统区的党组织一律停止活动,等待中央决定。

此时,周恩来派李亚群到柳州找到左洪涛通报“南委事件”的情况,南委被破坏,是电台出事造成的,有人被捕叛变,并问左洪涛:除认识张文彬外,还认识什么人吗?经过分析认为,张文彬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绝不会出卖同志。他们作出了一大胆而又坚定的决定,可以不撤退,但停止一切组织活动。

历史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当时撤离的话,经营多年的隐蔽战线将功亏一篑,之后,为党组织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就无从谈起。

正当左洪涛准备随张发奎撤离柳州时,又遇到一个更大的险关。一天,四战区收到一份密电,是以蒋介石名义发给张发奎的,询问左洪涛等四人思想情况。这封电报意味深长,如果张将军不是有意袒护左洪涛的话,估计他们四人凶多吉少。想想,老蒋亲自询问四个普通干部的思想,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自明。张将军回电说:这四人随我工作多年,经考察,思想纯正。后来,张将军专门拿密电给左洪涛看,并告诫他们,你们以后言论行动要注意,不能授人以柄。

战斗在敌人心脏,无时无刻不面对危险和死亡。

抗日战争胜利后,左洪涛随张发奎到广州。这时,方方同志以中共代表身份同国民党和美方进行三方谈判,以解决中共广东武装北撤的问题。这时,张发奎奉蒋介石之命,发表公开谈话,不承认广东有中共武装,并拒绝谈判,然后断绝方方与外面的联系。通过左洪涛等地下党员的努力,经过斗争,国民党当局被迫承认中共在广东的武装,并签订北撤协定。然而,广州行营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布置三个师的兵力准备对我北撤的东江纵队2400多人进行围歼。当作战科的地下党员杨应彬截获情报后,立即转给左洪涛。军情如急火!通过艰难曲折,情报快速地送达给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经过公开揭露和抗议,特别是把美方和国民党代表留在东江司令部,不得让其离开,东江纵队2400多名精英才顺利北撤。

往事并不如烟。

翻阅各种版本的史料,以及与左洪涛先生的儿子左多夫交流,感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左多夫接受记者采访

一条浩荡的长河,有它的最早源头;一株苍郁的大树,有它的最早根系。左老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优秀品质,有湖湘文化的营养成分,更多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战友杨应彬送给他的诗云:“历史终能证是非,一身洁得几安危,胸中自有南针在,百折千磨不可摧。”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新闻动态  

踏遍青山 ——读柳州党史札记之四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4-01 15:39    |  作者: 李广西



写下这个题目后,敲打键盘的手,悬在空中久久不能落下,我长时间掩卷沉思。手中的这本书,也叫《踏遍青山》,书名是叶选宁写的,内容是写左洪涛的。左是一个典型的湖南人,其性情、其风骨、其才华,烙下湖湘文化的痕迹。或许我也是湖南人的缘故,故有更深的感悟。他在柳江河畔战斗生活了四个多春秋,在四战区的窑埠风云变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隐蔽战线屡立奇功,却历经苦难,九死一生。1990年9月的《羊城晚报》刊登过一首诗《悼左洪涛》:“特支十载显神通,入死出生唱大风,壮阔波澜君去也,青山坚挺老苍松。”缅怀左老,铮铮铁骨,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足智多谋,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不禁长歌悼英魂。


(受访者与采访组成员合影)

柳江铭记

左洪涛来柳州以前,在国民党的监狱被折磨了8年。生于1906年的他,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革命,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他在狱中写的100多行的长诗《沉重的呼声》一直传唱至今。

左洪涛和何家槐一起从即将解散的战地服务队到长官部任机要秘书工作,进入四战区的核心区域。这时,左洪涛与在桂林“八办”的李克农建立组织关系并单线联系,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按照党的指示,左洪涛通过自己出众的才华、卓越的见识、忘我的工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取得张发奎将军的信任。

柳江铭记:1940年8月,左洪涛在张将军的授权下,以四战区的名义,率领原战地服务队的人员在广西上林前线开展宣传、慰问和救灾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

柳江铭记:他想尽办法把四战区特别党部所属的“中山室”和邮电检查所交特支的人负责管理。这让地下党员们有一个活动空间。

柳江铭记:他成功地营救地下党员朱河康、杨应彬,彰显其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和过人的才华。

柳江铭记:在“皖南事变”发生后,第四战区是当时唯一没有发表反共宣言的战区,展示其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水平。

柳江铭记:他说服张将军礼待胡志明并成为座上宾功不可没。

柳江铭记:他想方设法让地下组织承担起兴办窑埠街小学的重任,使其成为地下组织重要阵地,更是流芳千古。

柳江铭记:他顺利地完成党中央交代的重要工作,对田汉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民主运动知名人士的保护撤离更是彪炳千秋。

柳江铭记:1944年10月的一天夜晚,柳州的天气渐凉。日军进逼柳州的气氛愈甚。当时的柳州日报社社长罗培元(地下党员)与左洪涛在江边漫步,但两人谈的话题却异常沉重。罗培元主动说柳州日报社的地下党员想到桂北山区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并请求左帮助接上与党组织的关系。那时,罗培元和他们的上级组织失去联系,而左洪涛的特支和柳州所有的地下组织并没有发生关系。罗培元是如何大胆地作出这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的呢?应该说,罗培元是一个做统战工作高手,利用记者身份,通过平常与左洪涛接触,加上“皖南事变”后四战区独特的表现,断定左洪涛是一个进步分子。通过左洪涛的指点迷津,罗培元和桂林文化支部的司马文森接上关系,后来成立融县联合工委并组织抗日武装,让柳州日报社成为能拿笔又能拿枪的红色媒体。

惊心动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桂林的上空也阴霾密布,八路军办事处被撤销。李克农同志匆匆忙忙离开桂林。当左洪涛到桂林时,“八办”已是人去楼空。因为是单线联系,可以这样理解,左洪涛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四战区特支面对何去何从的生死抉择。左洪涛和特支书记孙慎商量,就防止敌人突然袭击进行具体布置,要求大家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盘缠,随时撤离。如果一旦被捕,一定要冷静,守口如瓶,坚贞不屈,不怕死,不受骗,保守党的机密。

危险随时降临,同志们每天都是在紧张状况下度过的。一个月过后,一切风平浪静。可能是由于张发奎将军的中立态度吧,四战区的反共分子没有采取大的动作。

此后,左洪涛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一年多。

1942年,四战区特支刚刚与上级组织取得联系不久,又出现“南委事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的危险比上次要大得多,可谓惊心动魄。

“南委事件”中,中共在南方三省(江西、广东、广西)地下组织遭到大面积的破坏,江西省委所属的44个县委、200多个区委无一幸免,2000多名党员被捕。出人意料的是,远在广东的上级机关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对江西出现的情况却毫不知情。至少三四个月后,南委才有所警惕,南委书记方方派组织部长郭潜到广西检查工作,结果,郭潜回到广东曲江被捕叛变。随后,廖承志、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宣传部长涂振农及许多重要干部被捕。负责指导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同志心急如焚,命令国统区的党组织一律停止活动,等待中央决定。

此时,周恩来派李亚群到柳州找到左洪涛通报“南委事件”的情况,南委被破坏,是电台出事造成的,有人被捕叛变,并问左洪涛:除认识张文彬外,还认识什么人吗?经过分析认为,张文彬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绝不会出卖同志。他们作出了一大胆而又坚定的决定,可以不撤退,但停止一切组织活动。

历史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如果当时撤离的话,经营多年的隐蔽战线将功亏一篑,之后,为党组织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就无从谈起。

正当左洪涛准备随张发奎撤离柳州时,又遇到一个更大的险关。一天,四战区收到一份密电,是以蒋介石名义发给张发奎的,询问左洪涛等四人思想情况。这封电报意味深长,如果张将军不是有意袒护左洪涛的话,估计他们四人凶多吉少。想想,老蒋亲自询问四个普通干部的思想,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自明。张将军回电说:这四人随我工作多年,经考察,思想纯正。后来,张将军专门拿密电给左洪涛看,并告诫他们,你们以后言论行动要注意,不能授人以柄。

战斗在敌人心脏,无时无刻不面对危险和死亡。

抗日战争胜利后,左洪涛随张发奎到广州。这时,方方同志以中共代表身份同国民党和美方进行三方谈判,以解决中共广东武装北撤的问题。这时,张发奎奉蒋介石之命,发表公开谈话,不承认广东有中共武装,并拒绝谈判,然后断绝方方与外面的联系。通过左洪涛等地下党员的努力,经过斗争,国民党当局被迫承认中共在广东的武装,并签订北撤协定。然而,广州行营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布置三个师的兵力准备对我北撤的东江纵队2400多人进行围歼。当作战科的地下党员杨应彬截获情报后,立即转给左洪涛。军情如急火!通过艰难曲折,情报快速地送达给周恩来、叶剑英同志,经过公开揭露和抗议,特别是把美方和国民党代表留在东江司令部,不得让其离开,东江纵队2400多名精英才顺利北撤。

往事并不如烟。

翻阅各种版本的史料,以及与左洪涛先生的儿子左多夫交流,感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左多夫接受记者采访

一条浩荡的长河,有它的最早源头;一株苍郁的大树,有它的最早根系。左老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优秀品质,有湖湘文化的营养成分,更多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战友杨应彬送给他的诗云:“历史终能证是非,一身洁得几安危,胸中自有南针在,百折千磨不可摧。”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