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新闻动态

浮名身外事 应不愧苍穹 ——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十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4-20 17:25    |  作者: 李广西



我在《地火燎原》大型系列报道的采访中,了解到革命前辈各种各样的英勇事迹,他们让人敬仰不已。

但像陈宝仓这样一个并不是中共党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甘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勇往前行?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我在有关他的史料记载中虔诚地寻找答案。

1.独眼将军

时光回到1950年6月, 台湾的台北马场町刑场有4名烈士惨遭国民党杀害,其中就有陈宝仓,原因是因“吴石案”牵连,其另一个身份暴露。后来,香港的报纸进行了相关报道。当时,许多柳州人并不知道,这个惊天动地的“大案”与柳州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1940年陈宝仓随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就驻扎在柳江岸边的窑埠。他的孩子曾在窑埠街小学读书,他本人曾配合第四战区中共特支开展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为我党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翻阅陈宝仓的履历可以看到,陈宝仓(1900年—1950年)字自箴,河北遵化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9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1940年秋兼任第四战区靖西指挥所主任,1948年春在香港加入民革,1949年受中共指派赴台湾工作,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被国民党杀害。

他早年弃文从武,参加过宣城战役、武汉会战、德安战役、粤北战役、桂南会战,是一个浴血奋战的猛将和儒将。

1938年春天,他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身受重伤。据其女儿陈禹方回忆,当时将军身上有200多处伤,全身缠满绷带,后来回湖南治疗一个多月,最后右眼失明,成为独眼将军。

1940年初,他参加桂南会战,并负责组织指挥灵山方面战役。桂南会战历时一年,打死打伤日军近万人,迫使日军南撤。


2.威扬塞外

1940年初,陈宝仓随长官司令部进驻柳州。之后,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他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主任。

他深感责任重大,到任后立即组织军民做好战备防御工作;改组民团,强化军民联防;打击走私,不许战略物资出关;建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与乡民订立《国民抗敌誓约》。为活跃靖西的抗日氛围,启发边民的抗战意识,陈宝仓邀请受共产党影响的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来靖西等地开展抗日文化活动,让抗日宣传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由于他调整布防,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取得岳圩战役胜利,打死打伤日军三百多人,当地民众赠送“威扬塞外”的匾额。

那时,越南许多党派都到这里活动。陈宝仓到靖西后,越南各派势力先后派人与他联系,请求支持。

1941年4月,“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简称“越盟”)在靖西成立,胡志明出任“越盟”主席。陈宝仓十分重视“越盟”的工作,经常问寒问暖,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对此,黄文欢回忆道:“他常请我们吃饭,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请我们给指挥所和其他有关机关工作人员作关于越南情况的报告。当我们去作报告时,陈宝仓亲自到门口握手欢迎。进入会场,听报告的人起立敬礼,如同在一个训练班学员向教官敬礼后听讲一样。”

面对民众的信任和期待,他体察民情,深入生活,以文会友,用诗歌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爱恋和立誓为国献身的宏伟抱负。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创作的长诗《旧州行》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从血管里流出的热血!

靖城南去十余里,林壑渐深山渐起。

……

只因一点孤臣泪,化作靖南万顷田。

宋室雄图毕竟终,张公遗爱永无穷。

天心似识州人意,长使山花照眼红。

长诗颂歌,超迈雄奇,意蕴深远,传颂不衰,表达了作者对壮乡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情怀。据说,这首长诗不但将军的子女能背诵,当时靖西的许多人都能背诵,有的还抄录悬挂在家中,镌刻长诗的石碑如今仍然保存完好。

特别是将军所作的《龙潭秋月》组诗体现其文采和意境,“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等名句,至今读来意味无穷。

透过这些凝重的诗行,让人们领悟到一位爱国将领的博大胸怀。


3.山河垂泪

皖南事变后,第四战区的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艰难生存,第四战区中共特支负责人左洪涛请求陈宝仓出面,想方设法把抗敌演剧队从柳州调到靖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以便保存革命力量。因为,将军让抗敌演剧队有了用武之地,但将军却被特务视为有赤化嫌疑人。

特别是胡志明事件中,特务告将军 “放任越共四处活动”。为此,国民党军事法庭认定将军在追捕越共领导人脱逃一事中有渎职嫌疑,并传讯将军前往重庆受审。

日本投降后。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的人才,故推荐将军为军政部山东胶济区接收特派员——至此,将军这场法庭危机才化险为夷。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告发陈宝仓有遗失给养物资、资助解放军的嫌疑,陈宝仓因而又被免职。

1948年底,将军的“资共”嫌案撤销,调任国防部中将高参。新中国成立前夕,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他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神圣使命。

1950年3月吴石被捕后,在其家中搜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核对笔迹,确认是陈宝仓所写,他随即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陈宝仓抱着一死的决心,只说和吴石交换情报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拒不“认罪”。

陈宝仓就义前从容写下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将星陨落,山河垂泪。

陈宝仓就义后,夫人师文通联系在台北的两位朋友请求帮助。出于友情和敬佩,友人冒险领回已经腐烂的遗体并火化。事有碰巧,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在台北的同学殷晓霞,打算经香港到上海考大学,友人便请她将骨灰带到香港。

1950年7月,殷晓霞乘船到香港,由于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无奈,殷晓霞只得丢掉自己的行李物品,将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潜水偷渡登岸。当师文通拿到骨灰盒时,里面的骨灰还是潮湿的。

陈宝仓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1953年举行隆重公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悼念陈宝仓同志》,褒扬了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贡献。

忠魂终归故里,先烈永垂青史。


4.无愧苍穹

陈宝仓一生主持正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接受进步思想。他在经过长时间的痛苦徘徊之后,选择了真诚与共产党合作的光明道路。

比如,1939年,他调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期间,热情地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亲自为刊物撰写文章。后来,有人向陈诚告密,说将军与进步力量走得太近,他被训了一通。

据《特支十年》记载:郑黎亚等地下党员通过家访工作的途径,做第四战区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陈宝仓将军常常在郑黎亚等老师面前说,他很喜欢看辩证唯物主义的书,由于当时对他了解不深,不敢轻易表态。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下党员才知道将军的真实情况。

左洪涛回忆说:“陈宝仓同志当时在高级军事指挥机关职位上,是我们的上级、首长,而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政策方面,则是我们真诚的同盟者、战友和挚友。他领导刘田夫、何家槐和我编写了《游击战规范》,举办了多期‘游击战战术训练班’,这些教材也通过我们转送到了延安。”

实际上,将军在担任第二兵团参谋长时就和地下党组织有密切联系,他敬佩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作风,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为他日后转向革命铺平了道路。

1944年春,陈宝仓再次回柳州,看望胡志明,胡希望陈宝仓带封信到越南。为防意外,在一张《广西日报》的报纸边沿空白处,用米粥水写道:“我现在很好,请同志们放心。胡志明 1944年5月。”几经周折,才将信转给越共领导人李光华(黄文欢化名)等人。这封信澄清了越南国内盛传胡志明去世的谣言,更是对越南革命者的鼓舞。

史料记载:1988年5月,黄文欢约见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四女儿陈瑞方时,用汉语激动地说:“今天能见到陈宝仓主任的女儿,真是太高兴了。”“当年若没有你们父亲暗中保护,越共将会有一大批同志遭受危险。陈主任对越南革命事业有特别的贡献。”

我站在窑埠古镇的道路上,观柳江水奔腾不息,默想着无名英雄纪念碑铭:“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这碑铭,是为陈宝仓、吴石等烈士而作,更是为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而书。

日月照千秋,忠魂永不朽。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照片)



  •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 热线电话:0772-2826726

  •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新闻动态  

浮名身外事 应不愧苍穹 ——读柳州地方党史札记之十

来源: 柳州市档案局  |   发布日期: 2021-04-20 17:25    |  作者: 李广西



我在《地火燎原》大型系列报道的采访中,了解到革命前辈各种各样的英勇事迹,他们让人敬仰不已。

但像陈宝仓这样一个并不是中共党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却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甘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勇往前行?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让他义无反顾?我在有关他的史料记载中虔诚地寻找答案。

1.独眼将军

时光回到1950年6月, 台湾的台北马场町刑场有4名烈士惨遭国民党杀害,其中就有陈宝仓,原因是因“吴石案”牵连,其另一个身份暴露。后来,香港的报纸进行了相关报道。当时,许多柳州人并不知道,这个惊天动地的“大案”与柳州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1940年陈宝仓随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就驻扎在柳江岸边的窑埠。他的孩子曾在窑埠街小学读书,他本人曾配合第四战区中共特支开展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为我党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翻阅陈宝仓的履历可以看到,陈宝仓(1900年—1950年)字自箴,河北遵化人,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9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1940年秋兼任第四战区靖西指挥所主任,1948年春在香港加入民革,1949年受中共指派赴台湾工作,1950年6月10日在台北被国民党杀害。

他早年弃文从武,参加过宣城战役、武汉会战、德安战役、粤北战役、桂南会战,是一个浴血奋战的猛将和儒将。

1938年春天,他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身受重伤。据其女儿陈禹方回忆,当时将军身上有200多处伤,全身缠满绷带,后来回湖南治疗一个多月,最后右眼失明,成为独眼将军。

1940年初,他参加桂南会战,并负责组织指挥灵山方面战役。桂南会战历时一年,打死打伤日军近万人,迫使日军南撤。


2.威扬塞外

1940年初,陈宝仓随长官司令部进驻柳州。之后,为了确保第四战区侧翼安全,及时掌握在越日军动向,他受命组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靖西指挥所并出任主任。

他深感责任重大,到任后立即组织军民做好战备防御工作;改组民团,强化军民联防;打击走私,不许战略物资出关;建立通讯情报网,开展抗日宣传,与乡民订立《国民抗敌誓约》。为活跃靖西的抗日氛围,启发边民的抗战意识,陈宝仓邀请受共产党影响的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来靖西等地开展抗日文化活动,让抗日宣传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由于他调整布防,开展抗日宣传,加强军民联防,取得岳圩战役胜利,打死打伤日军三百多人,当地民众赠送“威扬塞外”的匾额。

那时,越南许多党派都到这里活动。陈宝仓到靖西后,越南各派势力先后派人与他联系,请求支持。

1941年4月,“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简称“越盟”)在靖西成立,胡志明出任“越盟”主席。陈宝仓十分重视“越盟”的工作,经常问寒问暖,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对此,黄文欢回忆道:“他常请我们吃饭,每隔一两个星期就请我们给指挥所和其他有关机关工作人员作关于越南情况的报告。当我们去作报告时,陈宝仓亲自到门口握手欢迎。进入会场,听报告的人起立敬礼,如同在一个训练班学员向教官敬礼后听讲一样。”

面对民众的信任和期待,他体察民情,深入生活,以文会友,用诗歌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爱恋和立誓为国献身的宏伟抱负。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他创作的长诗《旧州行》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从血管里流出的热血!

靖城南去十余里,林壑渐深山渐起。

……

只因一点孤臣泪,化作靖南万顷田。

宋室雄图毕竟终,张公遗爱永无穷。

天心似识州人意,长使山花照眼红。

长诗颂歌,超迈雄奇,意蕴深远,传颂不衰,表达了作者对壮乡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情怀。据说,这首长诗不但将军的子女能背诵,当时靖西的许多人都能背诵,有的还抄录悬挂在家中,镌刻长诗的石碑如今仍然保存完好。

特别是将军所作的《龙潭秋月》组诗体现其文采和意境,“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等名句,至今读来意味无穷。

透过这些凝重的诗行,让人们领悟到一位爱国将领的博大胸怀。


3.山河垂泪

皖南事变后,第四战区的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艰难生存,第四战区中共特支负责人左洪涛请求陈宝仓出面,想方设法把抗敌演剧队从柳州调到靖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以便保存革命力量。因为,将军让抗敌演剧队有了用武之地,但将军却被特务视为有赤化嫌疑人。

特别是胡志明事件中,特务告将军 “放任越共四处活动”。为此,国民党军事法庭认定将军在追捕越共领导人脱逃一事中有渎职嫌疑,并传讯将军前往重庆受审。

日本投降后。陈诚深知陈宝仓在军事和外交上都是难得的人才,故推荐将军为军政部山东胶济区接收特派员——至此,将军这场法庭危机才化险为夷。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告发陈宝仓有遗失给养物资、资助解放军的嫌疑,陈宝仓因而又被免职。

1948年底,将军的“资共”嫌案撤销,调任国防部中将高参。新中国成立前夕,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他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胆忠心,赴台行使神圣使命。

1950年3月吴石被捕后,在其家中搜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核对笔迹,确认是陈宝仓所写,他随即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但陈宝仓抱着一死的决心,只说和吴石交换情报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拒不“认罪”。

陈宝仓就义前从容写下遗言:“永康街13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将星陨落,山河垂泪。

陈宝仓就义后,夫人师文通联系在台北的两位朋友请求帮助。出于友情和敬佩,友人冒险领回已经腐烂的遗体并火化。事有碰巧,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在台北的同学殷晓霞,打算经香港到上海考大学,友人便请她将骨灰带到香港。

1950年7月,殷晓霞乘船到香港,由于没有“入港证”无法登岸。无奈,殷晓霞只得丢掉自己的行李物品,将骨灰盒绑在身上,趁夜潜水偷渡登岸。当师文通拿到骨灰盒时,里面的骨灰还是潮湿的。

陈宝仓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走完了悲壮的人生道路,用高昂的革命旋律谱写了光辉的爱国篇章。

1953年举行隆重公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主祭,宣读长篇祭文《悼念陈宝仓同志》,褒扬了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贡献。

忠魂终归故里,先烈永垂青史。


4.无愧苍穹

陈宝仓一生主持正义,热爱祖国和人民,接受进步思想。他在经过长时间的痛苦徘徊之后,选择了真诚与共产党合作的光明道路。

比如,1939年,他调任第四战区副参谋长期间,热情地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主办的《新华南》刊物,亲自为刊物撰写文章。后来,有人向陈诚告密,说将军与进步力量走得太近,他被训了一通。

据《特支十年》记载:郑黎亚等地下党员通过家访工作的途径,做第四战区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陈宝仓将军常常在郑黎亚等老师面前说,他很喜欢看辩证唯物主义的书,由于当时对他了解不深,不敢轻易表态。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下党员才知道将军的真实情况。

左洪涛回忆说:“陈宝仓同志当时在高级军事指挥机关职位上,是我们的上级、首长,而在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方针政策方面,则是我们真诚的同盟者、战友和挚友。他领导刘田夫、何家槐和我编写了《游击战规范》,举办了多期‘游击战战术训练班’,这些教材也通过我们转送到了延安。”

实际上,将军在担任第二兵团参谋长时就和地下党组织有密切联系,他敬佩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作风,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这为他日后转向革命铺平了道路。

1944年春,陈宝仓再次回柳州,看望胡志明,胡希望陈宝仓带封信到越南。为防意外,在一张《广西日报》的报纸边沿空白处,用米粥水写道:“我现在很好,请同志们放心。胡志明 1944年5月。”几经周折,才将信转给越共领导人李光华(黄文欢化名)等人。这封信澄清了越南国内盛传胡志明去世的谣言,更是对越南革命者的鼓舞。

史料记载:1988年5月,黄文欢约见陈宝仓的三女儿陈禹方、四女儿陈瑞方时,用汉语激动地说:“今天能见到陈宝仓主任的女儿,真是太高兴了。”“当年若没有你们父亲暗中保护,越共将会有一大批同志遭受危险。陈主任对越南革命事业有特别的贡献。”

我站在窑埠古镇的道路上,观柳江水奔腾不息,默想着无名英雄纪念碑铭:“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这碑铭,是为陈宝仓、吴石等烈士而作,更是为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而书。

日月照千秋,忠魂永不朽。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照片)



主办单位:柳州市档案信息网

地址:柳州市三中路66号(市委大院内)

电话:0772-2826726

桂ICP备05000415号 桂公安网备 450205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