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征文
用我的热情,为兰台注入一缕阳光
——柳州市柳江区档案局 韦春声
“芳名益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渡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我,爱这首《兰台花语》,更爱我的档案工作——“兰台”。
2011年9月,由于乡镇领导换届,我从纷烦复杂的乡镇工作转到档案系统,许多老同事和朋友都笑着对我说“这下你可轻松了,就等着退休养老啦!。”我心情复杂而又忐忑:“才三十九岁,真的就等着退休养老了吗?就那么没有自身价值了吗?在到档案局上班不到一个月的中午刚下班时,我走出办公室准备回家。查阅室小韦急匆匆地关了办公室的门就往跑,说是小孩在校生病了。正在这时,迎面跑来一对男女,气喘吁吁地拦住小韦要帮他们查档案。小韦急的哭笑不得,看着同事为难的样子,我毅然拿过了查阅室的钥匙,一面打开电脑,一面拨打熟悉查档业务的同事电话请教操作程序:打开档案电子文件、点击查找、输入检索姓名、到库房查找纸质档案……我按照业务骨干的指导一步步认真而又紧张地操作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把复印好的资料送到了群众的手中。“太感谢你了同志,太感谢你了!你知道吗?我们得到这个离婚档案下午就可以到民政局去办理复婚手续了,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女同志高兴得几乎把我抱起来,嘴里不停的说。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深深的知道:档案工作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去做,有太多新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我去学。
到档案局工作已有六年,在上级领导的谆谆教导和耳濡目染下,我对档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同事们常说:“档案,用不着时是张纸,用得着时是个宝。”我却说:“黄金有价、档案无价”。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实施以后,对公务员身份的确认都必须有历史依据,当时柳江不少干部的个人档案不全,这涉及个人级别及工资套改。为保障柳江干部享受政策福利,柳江档案馆上下齐动、全员配合,为我县公务员管理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诸如此类利用档案解决问题的事例,在档案日常工作中不胜枚举,这不正是我们平凡工作中蕴育着不平凡的人生吗?它展示了兰台工作者的风采,默默无闻的工作,积淀着人类的历史。
有人说历史那只是风景,我却坚信永久保存,储存记忆造福子孙,留驻美丽再现给青春。2007年12月,柳江县档案馆接待了一位特殊人物——美籍华人肖松林先生。肖先生为爱国商人,他的父亲刘昆阳是柳江县洛满镇人,黄埔军校一期出身,原国民党第七军224师师长,参加过东征北伐,是抗日名将;母亲肖湘子是中共地下党员,由于特殊年代,刘家没有留下刘昆阳生前的照片。一次偶然的机会,肖先生从电视上看到介绍父亲的事迹,便千里迢迢,专程从上海回来,查找父亲当年在柳州留下的足迹。在柳江县档案馆领导和同志支持下他找到了父亲生前的照片和一些珍贵的手写诗集。肖先生说自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后代,是“国共合作的结晶”,父亲1961年病逝于上海后,他曾到过南京、广州等地的档案馆,都未找到父亲的照片。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柳江县档案馆圆了他几十年的梦。感动至极,他亲笔为柳江县档案馆提题:感谢父老乡亲情,誓为民族献余生。充分表达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感谢和为祖国作贡献的决心.
档案,记录历史厚重的脚印,传承民族宝贵的精神,我们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灿烂的历史浪花,虽不耀眼夺目,却将这一滴汇成滚滚的巨浪洪波。
我是兰台一朵初放的兰花,我愿用我的青春为兰台增添一丝秀色;我愿用我的至诚,为兰台筑起一道围墙;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我愿用我的热情,为兰台注入一缕阳光。